醫藥院校儀器分析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27 02:07:00

導語:醫藥院校儀器分析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藥院校儀器分析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從醫藥類大專院校的層次上探討了提高儀器分析課程教學質量的辦法,總結出了五個結論,即根據不同專業,精心安排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精心組織好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好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引入仿真教學手段;重視實驗操作,同時也要重視操作所涉及的理論知識。

[關鍵詞]儀器分析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多媒體仿真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經濟水平日益提高,醫藥、化工、生物工程、食品保健等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與之應運而產生了各種分析儀器,儀器分析的應用日益廣泛,在衛生檢驗、醫學檢驗、新藥開發、食品保健、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儀器分析》已成為高等院校許多專業教學中一門必修基礎課。本人幾年來皆從事醫學檢驗、藥學專業的儀器分析教學,現將一些心得體會歸納整理出來,以期同行商榷與指導。

一、根據不同專業,精心安排教學內容,突出重點

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不同,本科學生基礎好,時間充裕,要求理論基礎扎實。而專科生入學時的基礎要差一點,在理解接受能力方面和安排的課程學習時間方面都不如本科,側重點也不同。在大專課程的理論教學中要堅持理論“夠用”就行原則,避免過多的純理論灌輸,教學重點應圍繞對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基本原理結論的應用來進行,讓學生對結論的適用對象、應用條件、應用范圍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就可以了。

另外,儀器分析中有許多種分析方法,每種分析方法在不同專業中的應用不同,在對這些方法的教學時,不同的專業側重點應不同。

二、精心組織好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一個優化了的教學過程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學方法的合理表達,另一方面是精美的教學內容組織,兩者相得益彰。對于前者,人們很重視,對這些方面的研究也比較多,歸納出了許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如課前回顧與課終小結、對照比較、啟發式提問、講授與討論結合等。而對于后者,研究見報道的卻很少。在這里,筆者主要是從另一個角度——教學內容的精心組織上進行探討。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嘗試發現,教學內容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組織內容的形式有多種多樣,但在儀器分析教學中通用并且教學效果較好的,還是按人們的普遍思維規律(即一般到個別再到一般)來組織教學內容效果最好。按這種思路組織的教學內容符合人們的普遍思維模式,易于為大多數人接受,因而教學效果好,很值得提倡。

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好多媒體進行教學

要想上好一節多媒體課,課前對課件的精心準備是很重要的。在制作課件時,為確保課件的質量,我們一定要堅持如下原則:每張幻燈片中的教學內容不能太多,文字敘述盡量少而精,凡是能用圖表代替的宜盡量用圖表表示,幻燈片使用的顏色不宜太多。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教學內容安排,先講什么,接著講什么,內容的主題性是否明確,每個問題要從哪些方面講才講得清楚,內容之間邏輯關系是否強,上課時如何表達,等等。主題性強,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講清楚,學生學得明白,易抓住重點,學生學習的信心自然增強,學習激情也就自然高漲。內容之間邏輯性強,便于老師課堂表達的流暢性和確保學生思維的連貫性,能避免學生因思維的跳躍而引起的迷惑,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有時出于教學的需要,還可借助flash技術制作一些小動畫,或從網絡上下載一些資源,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此外,要上好一節多媒體課,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在教學中,老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要錘煉,力求準確、鮮明、生動;聲音要抑揚頓挫,不要始終高音,學生會聽得很累,也不要一味的低音,后面的學生可能聽不清楚;不能照著幻燈片念而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展現一張新幻燈片時,應稍作停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瀏覽,使可視信息與教師的教學思路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步起來,等等。這些是一些細節,但細節中飽含著教學規律,只有遵循教學規律,才能實現教與學的和諧效果,才能真正發揮好多媒體的作用。

四、在教學中引入仿真教學手段

因為儀器設備昂貴及每次實驗耗材開銷大,目前許多國內高校普遍存在儀器缺乏,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學人員匱乏,這必然給儀器分析課程的教學工作增大了難度。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兩難的狀況呢?借助計算機技術,通過計算機模擬,把仿真教學手段引入儀器分析教學中是當前最經濟和最有實效的一種教學手段,值得借鑒和推廣。

當然,利用計算機進行儀器操作模擬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計算機水平高的可進行這方面軟件開發,很有市場前景。對大多數計算機水平低的,可借助別人的科研成果為自己的教學服務。國外有許多公司或機構在這些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值得借鑒和利用。如ChemSW軟件公司推出了ChemicalTrainingSeries教學輔助課件:給出了化學電池結構,模擬了電化學操作過程,以及電子流向,使得高深的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生動化了。

筆者在教學中曾利用美國馬里蘭大學分析化學系開發的SimulationofUV-Vis.Photometer課件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教學效果很好,很受學生歡迎。

五、重視實驗操作,同時也要重視操作所涉及的理論知識

長期的實踐證明,儀器分析實驗結果的誤差,往往至少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六十是因為操作者不正確的實驗準備、不規范的基本操作引起的,而并非一定是儀器操作不當引起。因此,儀器分析既然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當然要重視實驗課的教學,特別是基礎操作的規范性訓練。但是,我們同時也要重視操作所涉及的理論知識,要讓學生“干得明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操作訓練才能使學生感到心中有數,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操作步驟,提高操作的準確性。例如,在學習紫外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時,除了幫助學生對朗伯比爾定律有透徹的理解外,還要講清楚每步操作的目的和意義。如對測樣品前的“開蓋調零,閉蓋調百”操作,就要講明這樣操作的目的是對儀器進行校正。可就勢提問“為什么這么操作起到校正儀器的目的呢?”讓同學們討論,學生回答不出老師再作解釋。另外,老師還要講清楚吸光度和透光率的關系,測樣品濃度時為什么要選擇最大吸收波長作為入射光波長等。經過這樣的講解,理論知識和實踐才會融會貫通,學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才能準確、牢靠。

總之,儀器分析內容豐富,涉及的儀器分析方法較多,而安排的教學課時量偏少,如何在這樣偏少的教學時間內圓滿完成教學任務,還需要我們的努力探索與不斷實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高[2000]2號附件.來源:教育部文件頒布日期:2000-1-17.

[2]鄧金,張惠靜,張夢軍.儀器分析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5):482-484.

[3]狄斌,吳春勇,李博.在儀器分析教學中引入仿真教學手段的思路[J].藥學教育,2005,21(5):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