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臨床病原體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27 02:27:00
導語:醫院感染臨床病原體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醫院感染臨床情況和病原體的構成情況,旨在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和采取預防措施。方法:回顧性調查528例住院NHL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115例患者,對其病原菌進行藥敏試驗,并分析其危險因素。結果:NHL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較高(為21.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為主,病原體以G-菌為主,占39.0%,G+菌占37.3%,真菌占23.7%。感染因素與年齡、住院天數、侵入性治療、合并其他疾病及抗生素的使用呈正相關;與白細胞數呈負相關。結論:非霍奇金淋巴瘤易發生醫院感染,應引起高度重視并積極處理。
【關鍵詞】淋巴瘤非霍奇金交叉感染危險因素病原體
醫院感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常見的并發癥,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NI)已成為提高治療水平的重要方面。探討NHL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和病原體可為有目的、針對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客觀依據。本研究對我院血液科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住院化療的528例NHL病例進行前瞻、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病例選擇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住院NHL患者共528例,其中對115例合并醫院感染者按全國醫院監控系統的醫院感染登記表填寫并加以總結分析感染部位和病原菌。
1.2診斷標準本組NHL診斷采用國內標準[1],醫院感染診斷采用衛生部頒發的標準。
1.3研究內容①研究對象的年齡、住院天數、白細胞計數、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治療、合并其他疾病、預后等。②研究對象醫院感染的發生部位,病原菌檢查。
1.4統計學處理方法采用x2檢驗。
2結果
2.1NHL醫院感染發生率528例中發生醫院感染115例,占21.8%,明顯高于我院統計期間全院的醫院感染率(為6.6%)。
2.2NHL醫院感染單因素分析將與NHL醫院感染相關的六個因素:年齡、住院天數、白細胞計數、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治療、合并其他疾病(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腦梗死或腦出血)與NHL醫院感染率進行x2檢驗,發現NHL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除與白細胞數呈負相關外,與其余五個因素均呈正相關,見表1。
2.3NHL醫院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41例次,口腔(牙齦炎或口腔潰瘍)17例次,胃腸道18例次,皮膚5例次,肛周9例次,泌尿道5例次,敗血癥4例次,感染部位不明16例次。
2.4NHL醫院感染病原體種類及構成115例并發醫院感染的NHL患者中,有88例在血、痰、尿及分泌物培養中獲得陽性結果,共分離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蘭陰性菌23株,占39.0%;革蘭陽性菌22株,占37.3%;真菌14株,占23.7%。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大腸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糞腸球菌多見,其次為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見表2。
2.5抗生素的藥敏觀察醫院感染主要致病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G-菌中,對亞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等三種抗生素敏感率達到80%以上,丁胺卡那霉素、頭孢替坦、左旋氟氧沙星、環丙沙星等五種抗生素敏感率達到40%以上,產ESBLs菌達60.0%。G+菌中,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左旋氟氧沙星、慶大霉素、利福平、呋喃妥因等六種抗生素敏感率達到70%以上,其他常用抗生素如紅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頭孢唑林的敏感率均小于60%。特別是青霉素G除對糞腸球菌部分有效外,對其余G+菌耐藥率達100%,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100%耐藥。14株真菌對酮康唑、制霉菌素、氟康唑均敏感,12株(12/12)真菌對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均敏感,3株(3/14)真菌對5-氟胞嘧啶耐藥。
3討論
3.1NHL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對NHL醫院感染發生率的相關報道在國內甚少,本組患者發生率達21.8%,明顯高于我院統計期間全院醫院感染率(6.6%)。表明NHL患者為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這與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導致細菌容易入侵、定植、繁殖有關。
3.2NHL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①年齡:NHL患者發生醫院感染與年齡密切相關,本組NHL年齡≥60歲患者醫院感染率為58.3%,明顯高于<60歲NHL患者。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功能自然衰退,且自我管理能力也降低,主要依賴護士和家屬,與他們頻繁的接觸也是引起院內感染的途徑之一。②住院時間:本組資料顯示NHL患者醫院感染率隨著住院時間延長而增高。這是因為醫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場所,住院時間延長,患者與患者、患者與醫務工作人員之間接觸增多,易引起院內感染。③侵入性治療:本組接受侵入性治療措施患者醫院感染率為44.4%,明顯高于未接受過侵入性治療措施者(為21.0%),可能與侵入性治療措施在客觀上為病原菌入侵機體繁衍創造了機會有關。④合并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呼吸道防御、免疫功能減退,容易發生醫院感染。糖尿病患者,體內代謝紊亂,機體多種防御功能減弱,為細菌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患者容易感染。⑤感染發病率與白細胞總數降低程度有關,粒細胞迅速減低(<1.0×109/L)及總時間持續減低(>10d)可增加感染機會[2]。而大劑量化療使骨髓造血受抑制,致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更加紊亂,黏膜屏障受損,細菌乘虛而入發生醫院感染。⑥濫用抗生素也是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之一,由表1可知,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明顯高于不使用抗生素患者,因為廣譜抗生素的大劑量、長時間應用,雖然可以殺死或抑制敏感的病原菌,但同時又殺死或抑制了正常菌群,耐藥菌株得以大量繁殖而成為優勢菌,破壞了宿主自身正常菌群的微生態平衡及抗定植抵抗力,從而導致對多種抗生素天然耐藥的條件致病菌感染。
3.3醫院感染部位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為35.6%)、胃腸道(為15.7%)、口腔(為14.8%)為最常見。呼吸道感染較多,是由于化療藥物及免疫抑制劑可使黏膜屏障破壞,清除細菌系統破壞,再加上呼吸道與外界環境直接相通,病原體易通過飛沫空氣傳播,這是造成患者呼吸系統易感染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目前認為,吸入口咽部定植菌是內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徑,而胃內細菌的逆向定植可能是口咽部致病菌的主要來源。同時化療使白細胞下降,甚至嚴重的粒細胞缺乏,機體免疫力極度低下,以及化療對口腔及胃腸道黏膜的損傷也是胃腸道及口腔感染的原因[3]。
3.4醫院感染病原菌本組資料顯示,醫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共23株,占39.0%。常見的病原體是大腸埃希氏菌(占30.4%)、銅綠假單胞菌(占18.4%)、肺炎克雷伯菌(占13.0%),革蘭陽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但革蘭陽性菌及真菌感染的比例高于全國醫院監控網所顯示的目前國內各疾病平均醫院感染水平[4]。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大劑量化療后粒細胞缺乏和口腔黏膜炎,氟喹諾酮藥物及三代頭孢等具有強大抗革蘭陰性桿菌廣譜抗生素的大量應用,尤其是預防性應用,導致革蘭陰性菌感染的減少,以及由此造成的選擇性壓力,使革蘭陽性菌和真菌得以大量繁殖且耐藥性亦不斷增加有關[5]。從細菌分布看,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糞腸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主要致病菌多數在體內有定植,提示NHL的醫院感染很大一部分為內源性感染[6]。內源性醫院感染>90%病原菌是條件致病菌,且有多重耐藥的特點,這有別于社區感染[7],本資料支持這一觀點。因此,對醫院感染者應盡早做病原體培養及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則,足量、足療程用藥,以盡快地控制感染。
綜上所述,NHL患者為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醫院感染的發生使治療更為棘手,因此,必須提高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認識,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參考文獻】
[1]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45.
[2]鄭東萍.惡性血液病醫學感染分析及預防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4):425-426.
[3]夏祥碧,劉力克,張倩,等.惡性腫瘤醫院感染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4):315-317.
[4]吳安華,任南,文細毛.全國醫院監控網1998-1999年監測資料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6):401-403.
[5]吳超.革蘭陽性菌醫院感染的現狀和控制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2):158-160.
[6]肖揚,李頌文,宋朝陽,等.惡性血液病并發院內獲得性肺炎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1999,9(2):93-94.
[7]夏德發,楊衛華.內源性醫院感染發病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3):238-240.
[8]常乃柏,胡云劍,劉輝,等.血液腫瘤患者醫院獲得性感染細菌病原學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3):161-163.
[9]陳偉訓,王良興.164例肺炎克雷伯氏桿菌院內感染的臨床與藥敏分析[J].溫州醫學院學報,2006,36(3):260-263.
- 上一篇:醫院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匯報
- 下一篇:糧食流通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