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生兒復蘇問題解決論文
時間:2022-04-27 04:30:00
導語:醫院新生兒復蘇問題解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產科
我院自產科開展以來,共進行剖宮產手術5000例,發生新生兒窒息75例,搶救成功74例,現將復蘇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①本組均為初產婦,孕36~41周(39±1.5),年齡25~36歲(28±2.5),其中早破水682例,臍帶繞頸216例,羊水Ⅲ°284例,胎兒宮內窘迫3215例,均于腰硬聯合麻醉下行急診剖宮手術,麻醉平面T6以下。②新生兒娩出后1分鐘Apgar評分0~3分31例,4~6分44例,經30分內Apgar評分達8分者送監護室,死亡1例。
2搶救方法
對Apgar4~6分輕度窒息新生兒,先放置于預熱的遠紅外輻射床上,室溫維持在24℃左右,擦干體表及吸引口咽后即采用面罩加呼吸囊通氣,若30秒~1分鐘無明顯效果則立即行氣管插管和人工通氣治療,復蘇開始均采用100%氧,通氣頻率約40次/分,通氣壓力以保證胸部輕微起伏為度。若經人工呼吸30秒~1分鐘心率仍<80次/分,即采用心臟按壓同時使用1:2000腎上腺素0.3ml,氣管內給藥。必要時3分~5分重復使用,待新生兒心率>100次/分,自主呼吸恢復,且皮膚顏色轉紅后拔除氣管導管。
對Apgar0~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兒,緊急口腔吸
引后立即氣管插管去除阻塞的羊水或胎糞,保持氣管通暢,并行有效人工呼吸,30秒后心率仍<80次/分,即行胸外心臟按壓120次/分(按壓:通氣比例約3:1),在通氣和擠壓的同時氣管內注入1:2000腎上腺素0.1ml/kg/dose(以等量注射用水稀釋)。
3結果
表175例新生兒復蘇措施比較(略)表275例新生兒復蘇后并發癥(略)
4討論
對胎兒宮內窘迫急診剖宮產患者,為了防止和不加重新生兒窒息,不論采取何種麻醉方式,術前用藥應慎重,最好不用麻醉性鎮痛、鎮靜藥(子癇病人除外)。椎管內麻醉平面不超過T6,以防仰臥綜合征,一旦出現應及時處理,以保持血液動力學的穩定。胎兒娩出前,母體供氧應充分,最好面罩吸入氧濃度>50%,胎兒娩出后經30秒初步處理及評估后立即采取有效搶救措施,是復蘇成功的關鍵。對Apgar評分在3分以下行氣管插管及有效通氣,心率<80次/分時,使用1:2000腎上腺素(0.1ml/kg氣管內注射),及使用納絡酮0.2mg氣管導管內注入,直至呼吸心跳恢復后送新生兒監護室留觀,但常因復蘇后患兒表現易激惹,擁抱反射活躍。經CT復查,診斷為缺氧缺血性腦病。目前,結合國外最新文獻,過早使用腎上腺素及納絡酮對新生搶救復蘇極為不利,建議保持呼吸通暢,并行之有效的人工通氣半分鐘。通過不斷的評估,當心率<60次/分時,采用雙手拇指按壓胸骨下1/3作心臟按壓(約90次/分)建立人工循環心臟按壓/通氣比例為3:1。若胸外心臟按壓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除繼續人工通氣和心臟按壓外,使用1:10000腎上腺素0.1ml/kg/dose,氣管內注入,經3分~5分后酌情加藥1次。對重度新生兒去除口咽分泌物及給氧人工通氣外,常規使用5%碳酸氫鈉2~3ml/kg+等量注射用水于臍靜脈內注射,以解除動脈痙攣所造成的惡性循環,期間可行股動脈穿刺測血氣分析,必要時使用1:10000腎上腺素0.1ml/kg/dose靜脈給藥。正確處理復蘇大大減少復蘇后遺癥,患兒應加強監護,糾正酸堿平衡,抗感染,vitk等綜合治療,保護腦腎功能,提高新生兒的生存率。
【參考文獻】
[1]ChameidsL.andHazinskiMF.Textbookofpediatricadvancedlifesupport.Dallas:Americanheartassociation,1994.
[2]CumminsROLed.Texetbookofadvncedcardiaclifesupport.Dallas:Americanheartassociation,1994.
[3]孟慶云,柳順鎖,主編.小兒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
- 上一篇:醫院人事檔案管理論文
- 下一篇:輸液室護理投訴原因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