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家庭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30 02:09:00
導語:冠心病患者家庭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主要觀察冠心病患者在家中的護理效果。方法:用隨機的方法把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按照家庭的護理要求進行。結果:觀察組冠心病復發率低,發作時比較輕微。結論:正規合理的家庭護理干預能很好的控制冠心病的發作,對冠心病的治療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冠心病;家庭護理干預;意義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多發病、常見病,而冠心病引發的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其發病往往多在家中。家庭護理是護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征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下對患者實施非住院護理的方法,家庭護理與臨床護理從形式和護理質量上有一定差異,從患者的角度看,患者會產生親切和信任感,產生互相支持、相互依賴的情感。近年來我們對4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了家庭護理干預觀察,現將我們的體會做一小結與廣大醫護同道共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本組共40例,均為臨床診斷的冠心病患者及出院后的患者。用隨機的方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男16例,女4例,年齡43歲~69歲。其中高血脂18例,高血糖3例,高血壓14例。每月去一次患者家中為患者提供家庭護理、管理及指導督促服務。對照組:男18例,女2例,年齡43歲~69歲。其中高血脂16例,高血糖2例,高血壓13例。不予管理指導,0.5a去一次家庭隨訪。兩組1a一個間期,作一總結觀察對比。我們主要的措施如下。
1.1督促指導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隨著疾病譜的轉變,心血管疾病逐漸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主要問題,其病因不再像感染性疾病那樣明確,它是多種與生活行為密切相關的致病因素,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可促使疾病的發生發展,如果消除這些因素以后就可以緩解甚至阻止疾病的發生發展。20世紀50年代Minnesota和Framingham研究進一步證實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吸煙、飲酒、情緒等日常行為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歸因危險達到50%。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定心臟病為生活方式性疾病之一[1]。所以做好合理的生活安排,對預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再發尤為重要。首先睡眠要充分,每天最好要保證有7h的睡眠時間,利于體力恢復。但白天不要過多的睡覺,以免夜間失眠。飲食一定要定時定量,要避免暴飲暴食,饑飽不均,少食高膽固醇的食物與動物臟器及脂肪:如蛋黃、魚子、肥肉、肝、肥腸等。身體肥胖者應給低熱量飲食,節制飯量、控制體重,多吃些魚、豆制品、新鮮水果、蔬菜有利于保護機體的免疫功能[2]。食鹽的攝入每日以6g~8g為宜。堅持每天到戶外吸收新鮮空氣循序漸進的適量活動。根據不同的病情,采取散步、做廣播體操及太極拳等方式進行鍛煉,使氣血流通利于疾病的康復,但要避免過量和劇烈運動,寒冷刺激等,注意勞逸結合。要禁煙酒,避免增加心臟負擔,引發各種心律失常、心絞痛等。
1.2樹立信心和保持良好的心情做到心胸開朗豁達,始終保持樂觀情緒,患者自己首先要情志舒暢,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另外,在家患者應注意與他人和睦相處,多進行些有意義的交談及活動,常讀書看報,開闊思路,避免勞累及情緒激動,遇事要冷靜,減輕思想負擔,這樣有利于氣血暢達,臟腑功能協調。
1.3用藥注意事項根據病情,遵照醫囑堅持按時服藥。為防止藥物不良反應,盡量減少用藥品種。用的品種越多,藥物不良反應率越高,故一次用藥最好≤3種~4種。另外要將藥物的各種用法用量作好標記,以免錯服。病情允許的話也可多服一些中藥。對有并發癥的患者,要嚴格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發生。對嚴重的冠心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要隨身帶上急救盒,以備急用。如心絞痛發作馬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或麝香寶心丸等,含藥效果不理想或難以控制時,應盡快到醫院就診治療。
2結果與討論
經觀察對照,觀察組只有2例各輕度發作一次,1例輕度發作2次。對照組有8例發作。其中2例有多次發作。對以上患者通過合理的調整,規律的生活,按時服藥,堅持鍛煉等,我們發現經觀察的患者很少有復發的情況,對那些出院后不注意生活規律,熬夜、吸煙、飲酒、也不能按時服藥或不服藥者,復發率高。所以我們認為如冠心病患者能按照以上注意事項做,就能有效的遏制冠心病的再發,延緩病情,提高生命質量,做好冠心病的家庭護理對冠心病的突然發作、治療、控制和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步長,伍海勤,趙濤.腦心同治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進展[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34.
[2]韓世范.冠心患者家庭護理[J].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47.
- 上一篇:事業單位開展雙清雙集治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區依法行政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