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及影響因素

時間:2022-08-24 10:09:17

導語: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及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及影響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社區(qū)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開展健康教育干預工作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對2609例社區(qū)2型糖尿病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包括人口學特征、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狀況、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狀況等。結果調查對象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總體得分(137.52±37.59)分,得分指標68.8%,處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行為平均得分(2.26±1.19)分,其中不同患病年限、每月自付治療費用和自我管理效能水平人群自我管理行為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患病年限越長、每月自付治療費用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自我管理行為得分越高(P<0.001)。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得分處于中等水平,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中,應注重患者自我效能的提升,從而促進患者日常自我管理行為的改善。

【關鍵詞】糖尿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為

40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與生活方式的變化,糖尿病從少見病變成一個流行病,其患病率從1980年的0.67%上升至2013年的10.4%[1]。糖尿病治療的遠期目標是預防慢性并發(fā)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為此應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體系[2-3]。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總體目標是支持決策制定、自我管理行為、問題解決和與醫(yī)療團隊積極合作,最終改善臨床結局、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4]。社區(qū)是糖尿病管理的重點場所,通過社區(qū)開展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教育和干預活動,將是提升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研究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間,對江蘇、山西、河南3個省的社區(qū)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社區(qū)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開展健康教育干預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江蘇、河南、山西3省城市社區(qū)納入慢病管理服務的2型糖尿病患者2609例。1.2方法1.2.1抽樣方法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每個省選取經(jīng)濟水平較高和經(jīng)濟水平中等的地級市各1個,在每個地級市抽取3家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每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隨機抽取140人作為調查對象。1.2.2調查方法采用自行編制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評估問卷》進行調查,由調查對象獨立完成。問卷內(nèi)容包括人口學特征、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狀況、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狀況等。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包括:按時按量用藥、飲食控制、科學運動、血糖監(jiān)測4類,將行為進行賦分,能夠做到且符合要求記1分,無法做到記0分,最高4分,最低0分。自我效能部分采用《中文版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C-DMSES)》。該量表內(nèi)容包括:特殊營養(yǎng)及體重管理、一般營養(yǎng)及遵醫(yī)服藥、體育運動、血糖監(jiān)測,共4個維度20個條目,分為0~10分共11個等級評分,總分為0~2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得分指標=量表的實際得分/該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根據(jù)得分,自我效能可分為高(得分指標≥80%)、中(得分指標40%~80%)、低(得分指標≤40%)3個水平[5]。調查對象在調查前均被告知調查目的及保密規(guī)定,問卷填寫完畢后,當場回收并由專人審核。1.2.3統(tǒng)計分析采用EpiData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雙錄入并核對。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本次共獲得有效調查人數(shù)2609例,問卷有效率為97.9%。其中男性占41.6%,女性占58.4%;平均年齡(64.43±9.71)歲;平均患糖尿病年限(8.54±6.33)年;文化程度以中學比例最高;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1~2000元比例最高;每月自付部分治療費≤150元比例最高。詳見表1。2.2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情況調查對象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總體得分為(137.52±37.59)分,得分指標為68.8%,處于中等水平。其中一般營養(yǎng)及遵醫(yī)服藥得分指標最高(72.4%),血糖監(jiān)測得分指標最低(62.3%),詳見表2。2.3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狀況調查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平均得分為(2.27±1.19)分。患病年限越高,行為得分越高;每月自付部分治療費越高,行為得分越高;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越高,行為得分越高,以上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詳見表1。2.4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行為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模型統(tǒng)計學檢驗,F(xiàn)=55.911,P<0.001,說明此多元回歸模型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結果顯示,患病年限、每月自付治療費用以及自我管理效能水平均是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患病年限越長、每月自付治療費用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自我管理行為得分越高(P<0.001),詳見表3。

3討論

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平均得分為(2.27±1.19)分,處于中等水平,與曹俊等人[6]的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不同患病年限、不同每月自付部分治療費用的人群,自我管理行為得分存在差異。多因素分析結果也顯示,患病年限、每月自付部分治療費用是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因素,患病年限越長、每月自付治療費用越高,自我管理行為得分越高。隨著患病年限的延長,患者對疾病的知識、管理方法擁有更多的經(jīng)驗,因此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而每月自付部分治療費用高的人群,其經(jīng)濟收入相對較好,因此相比經(jīng)濟收入低的人群,有可能獲得更好的醫(yī)療資源[7],包括教育資源和醫(yī)護支持,從而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自我管理行為。此外,本研究針對自我效能與糖尿病自我管理重點行為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8],指“完成某一特定任務時個人關于自身能力的判斷”。現(xiàn)有的糖尿病教育主要是改變病人的知識和態(tài)度,對自我管理行為的改變涉及還不夠[9],而自我效能是健康行為是否發(fā)生改變的最佳提示因子[10]。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指標68.8%,處于中等水平;其中一般營養(yǎng)及遵醫(yī)服藥自我效能得分指標最高(72.4%),血糖監(jiān)測得分指標最低(62.3%)。這與國內(nèi)同類研究結論相似,葛華英等人[11]針對中青年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顯示,中青年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指標為75.3%,處于中等水平,其中遵醫(yī)服藥自我效能(得分指標為94.1%)最高。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對自身健康和疾病的關注度不斷提高[12],為控制病情,對就醫(yī)及用藥的依從性也逐漸提升,因此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自我效能。然而血糖監(jiān)測屬于糖尿病日常管理的內(nèi)容之一,可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及時了解自己的疾病狀態(tài)[13],需要長期堅持、定時監(jiān)測,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忘記或者倦怠的情況,提示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工作中,應更加傾向于日常自我管理行為的提升。此外,不同自我效能水平人群自我管理行為分析顯示,高自我效能水平及中等自我效能水平的人群,相對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人群,擁有更強的自信心,更容易采用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14];反過來,隨著自我管理行為的提升,也更加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效能,強化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15-16]。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受患病年限、每月自付部分治療費用、自我效能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自我效能的高低是自我管理行為最為敏感的影響因素。在社區(qū)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中,應加強心理指導,注重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從而促進患者日常自我管理行為的改善和形成。

作者:劉彤 衛(wèi)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