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稅收政策探討
時間:2022-11-09 10:24:00
導語:高新技術稅收政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項目研發是高新技術企業常見的活動,在企業經營中發生頻繁較高。本文對現有高新技術企業有關政策解析,明確研發支出在稅務處理中的歸集、核算及備案管理等要求,通過對HC企業現狀分析,并結合數據對企業的納稅影響,提出為落實加計扣除的適用政策,需在科研立項、人員說明、費用歸集、成果轉化等方面加以完善,以降低公司在納稅上的風險。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加計扣除;納稅處理
為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有效促進企業研發創新活動,尤其是對其中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投資,為更好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切實解決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同階段的研發加計扣除稅收政策沿革
研發費用政策實施從1996年算起,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6-2002年,要求研發費用年增幅不低于10%,程序上且經稅務機關批準,主要政策有1996年的《關于促進企業投術進步有關稅收政策通知》;第二個階段是2003-2007年,文件取消了10%的規定,并將享受政策主體由國有企業延伸至所有工業企業。主要政策有2003年、2006年《關于企業技術創新有關所得稅優惠通知》等文件,同時取消了稅務機關批準,改由企業自行申報扣除;第三個階段是2008-2012年,在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將研發支出加計扣除稅收優惠以法律形式明確,同時為便于新舊稅法的銜接,文件做出了詳細而系統的規定,主要政策有2008年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辦法及2009年企業所得稅有關稅務事項銜接的通知等;第四個階段是2013年至今,為繼續鼓勵企業加大研究開發的投入,促進企業進一步創新活動,放寬了企業稅收優惠的活動及支出范圍,并將研究開發支出加計扣除口徑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支出歸集口徑的趨同,大幅減少了差異,明確了核算處理,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加計比率提高到75%;同時取消了企業到稅務機關備案要求,進一步降低了享受稅收政策的門檻。主要政策有2015年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政策通知及2017年國家稅務總局第40號、2018年財稅64號文件等。
二、HC公司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情況
HC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媒介、互聯網新媒體、品牌營銷、內容制作等,依托科技創新,致力成為中國卓越的媒介整合運營商。HC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2013-2015年,2016-2018年),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15%(稅率由原來的25%降低至15%,降10%。)以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兩項優惠政策。2013年作為高企第一年,當年未申報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僅作了稅率優惠申報。自2014年到2016年公司聘請中介機構審核出具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鑒證報告,財務據此申報以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所得稅優惠。截止2016年累計已享受高企所得稅優惠總額838.66萬元。統計顯示,幾年間加計扣除的優惠額度累計234.1萬元,稅率優惠604.5萬元,占稅率優惠比重達38%。因此,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政策優惠,對降低企業稅負,提升經濟效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HC公司結合高企政策適用涉稅分析
(一)有關科研項目立項情況。1.HC公司研發項目主要為自主研發,歸口研發中心管理(與戰略部并行),一般年初由公司總經理辦公會通過后實施,為節省工作量,也有先實施后辦公會通過情形;已立項項目,對各研發項目間的差異性、必要性、創新性未能充分體現。部分項目未申請科技部門下屬相關部門對公司項目做審核評估并出具“查新報告”,尚存政府支持的項目,各年間研發項目在2至6個之間,數量不穩定。2.財稅(2015)119號文件對適用對象與活動特征有明確要求,首先,項目立項要體現出項目的創新性、創新點。企業研發活動是指為獲得科學與技術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而不包括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活動;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服務)、工藝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系統性活動。為減輕納稅人的負擔,不再需經科技和稅務機關進行立項,企業有決策權的部門決議即可。而政府支持的重點項目,依然需要在科技部門備案。HC公司目前部分項目未通過科技部門下屬相關部門對公司項目做審核評估并出具“查新報告”,因而能否作為研發項目并加計扣除具有不確定性,這是稅收檢查時關注要點。未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非研發項目,可能會形成涉稅風險。(二)有關項目管理及項目輔助核算情況。1.HC公司設置的研發支出科目,對科技人員及費用進行輔助統計,未能分研發項目設輔助并在“研發中心”部門歸集核算,存有如下情形,其一,從研發人員名單看,營銷人員兼職較多,對各項目研發人員劃分依據是否充分,有無從事研發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和經驗不確定;其二,結合公司實際,直接從事研發活動的人員存在同時從事非研發活動的,而相關人員工作工時記錄及相關考勤無相關資料說明。這樣會造成項目研發費用的歸集缺乏依據,研發費用與日常經營費用劃分不明確。2.2017年40號文件規定,對研究人員、技術人員、輔助人員有具體要求,即主要從事研發項目的專業人員與具有工程技術知識和經驗,在研究人員指導下參與研發工作的人員以及輔助人員是指參與研究開發活動的技術員工。對同時從事或用于非研發活動的,應對其人員活動情況做必要記錄,并將其實際發生的相關費用按實際工時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發費用和生產經營費用間分配,未分配的不得加計扣除。綜上分析,直接從事研發活動的人員可以同時從事非研發活動,但相關人員工作工時記錄及考勤需資料說明。否則會造成項目研發費用的歸集缺乏依據,研發費用與日常經營費用劃分不清,避免無法適用政策。(三)有關研發項目的費用歸集情況。1.HC公司對研發支出費用專門設置了“研發支出”科目歸集核算,目的是為了核算研發活動所有支出,反映科技投入程度,但也存有如下情形,其一,對有多項研發活動的,由于立項滯后,未能按不同開發項目分別歸集開發費用。實務中將實際支出數用當初項目預算數作標準在不同項目間分配。其二,雖然公司有各項目人員確定名單,但相關研發人員管理沒有按要求真正納入項目管理體系,實際開支未經項目負責人審核并歸集,名單人員的工資績效考核也最終體現在各個事業部工資表中,研發費未能在報表數上單獨列示。有項目形成特殊收入,也存有來源于政府補助并形成收入。2.財稅(2015)97公告規定,企業應按照國家財務會計制度要求,對研發支出進行會計處理;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進行多項研發活動的,應按照不同研發項目分別歸集可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公司應對研發支出和生產經營支出分別核算,準確、合理歸集各項費用支出,對劃分不清的,不得實行加計扣除。企業加計扣除的研發支出不同于會計口徑與高新企業認定口徑,口徑最小,因此要細化哪些費用可以加計扣除,應將其實際發生的相關費用按合理方法在研發費用和作為公司常規性服務升級支出分開核算,避免多計算加計扣除。對研發形成的已列為特殊收入以及取得的政府補助收入,申報時應從加計費用中調整。
四、對HC公司研發支出有關建議意見
(一)完善高企的項目立項工作。1.對自主研發的項目,完善內部決策程序。自2016年1月1日起,公司申報研發的項目在進行加計扣除優惠申報時,不再需要由科技部門出具鑒定的相關文件,但仍需企業內部決策機構如經理辦公會等機構出具立項決議文件,公司需規范流程,避免尚未立項便形成支出發生情形。2.對政府支持的重點項目,從其要求進行。已立項的研發項目應委托科技部門下屬相關部門對公司前期項目做審核評估,出具“查新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檢查風險。(二)規范項目管理及輔助核算。1.均衡各年間研發項目數。改變現有研發項目分散管理為歸口管理,為體現研發活動的持續性,公司應對研發項目進行合理規劃,在當前高新管理條件下,不低于3到5個項科研項目開展,為保障研發項目的先進性,可考慮委托或與知名機構合作的方式進行。2.界定多用途對象費用的歸集分配。HC公司應對從事研發活動的直接人員和兼職人員,依照研發人員劃分依據進行。同時從事或用于非研發活動的,應對其人員活動情況做必要記錄,并將其實際發生的相關費用按實際工時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發費用和生產經營費用間分配。對沒有取得查新認證的支出作為公司常規性服務升級支出,不再作為高企比率研發支出計算,所得稅匯算不再申報加計扣除。(三)明確研發支出的核算與費用歸集。1.建立財務制度,規范會計處理。研發支出是合理歸集企業研發分項目統計投入程度,科技實力是否達到高企的標準。對享受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按研發項目,準確歸集核算當年各項研發費用實際發生額,不得用預算數在各項目間分配。同時按照研發項目6類費用設置輔助賬明細,區分科技研發費用與加計扣除費用。期末,研發支出一并分配到管理費用下單列明細“研發費支出”,并在報表上進行列示。2.特殊收入及財政補助的處理。HC公司研發項目歷年存有勞務對外銷售,并形成了收入并在報表上單列反映,年度申報加計費用時應予扣減;有財政項目資金對應的費用不得加計扣除。對2017年以前已申報的,聘請中介機構詳細梳理出相關問題,作納稅評估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2018年23號公告取消了備案要求,在整理《研發項目可加計扣除研發費用歸集表》時,研發費用加計表要分項目填列,并將各個項目研發費用輔助賬按年度建檔,標明憑證號與日期,特別是人工費歸集,要完善花名冊信息,注明是否為科技人員。每年經稅務師專項鑒證后,直接體現金額與財務報表一致。
參考文獻:
[1]程露.科研項目管理的關鍵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務與會計,2018(5).
[2]高金平.特殊行業與特定業務的稅務與會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
[3]中國注冊稅務師法律法規庫:cctaa.wkinfo.com.cn/.
[4]安徽國稅.安徽國稅法規匯編[M].安徽:安徽人民出社,2017.[5]中稅網:www.taxchina.com/.
作者:羅瑋 單位:安徽好車到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上一篇:計算機信息化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應用
- 下一篇:高新技術井下遙控放礦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新區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