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塊采油工藝設計論文

時間:2022-05-13 10:46:36

導語:Q3塊采油工藝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Q3塊采油工藝設計論文

1q3采油開發中存在的難題

1.1儲層物性差,屬中低孔、低滲-特低滲油藏。這類油藏巖石受壓后,其滲透率隨壓力的增加而降低,雖然巖石在卸壓后,滲透率有一定程度的恢復,但不能恢復到初始值。多次圍壓和松弛作用使滲透率不斷下降,在近井地帶形成壓敏低滲區。因此在開發這類油藏時應特別注意保持合理的地層壓力,優化機桿泵設計,以避免生產壓差過大產生壓敏效應,從而降低采液指數。

1.2原油動力粘度大,油品性質較差。該區塊單井產液低,有些生產井在停機一段時間后再啟機時,發生光桿被拉彎。針對區塊原油粘度高的特點,開展井筒加熱降粘工藝研究。

2采油工藝設計

2.1生產壓差的確定

合理的生產壓差應在滿足區塊配產的前提下,避免形成水錐、油層出砂和油藏脫氣。為提高泵效,防止原油在地層中脫氣,根據地層原油飽和壓力,確定井底最小流壓。該塊飽和壓力3.32MPa,Q3塊最小井底流壓3.32MPa。另根據達西滲流公式,在采油指數0.0215m3/d.m.MPa,單井產能4t/d的情況下,區塊生產壓差為11-13MPa。

2.2下泵深度的確定

由于該區塊儲層物性差,壓力傳導慢,易在近井地帶形成一個壓力虧損帶,結合井底最小流壓及生產壓差研究情況,確定區塊常規井下泵深度1800-2300m,水平井下泵深度1600-1800m,單井下泵深度根據實測資料和試油情況確定,并隨注水受效情況及時調整。

2.3工作制度的確定

由于該區塊原油粘度較高、流動阻力大,為降低原油進泵阻力,提高抽油泵充滿系數,應盡可能選擇大泵徑。但同時考慮到隨泵掛深度加大,泵徑越大,沖程損失和懸點載荷的增加幅度越大,在深抽時宜選擇小泵。確定區塊采用¢32mm/¢38mm泵,沖程3-5m,沖次3-6n/min。

2.4抽油桿設計

針對區塊原油粘度大,流動阻力大,開展電熱抽油桿加熱降粘工藝研究。

2.4.1井筒流體變化分析

根據儲層流體特點,預測不同產液量和不同含水時井筒流動溫度剖面。Q3斷塊凝固點35-36度,單井日產液2t左右,含水4.9%,原油流至井口的溫度在30度左右,因此該區的低產井可以采用井筒電加熱工藝降低井口油流阻力。

2.4.2原油熱敏性分析

由室內原油粘溫曲線,可以看出溫度對粘度的影響較大,在40度左右曲線出現拐點,原油粘度開始明顯變大,由40度的344mpa.s升至35度的1902mpa.s。通過對區塊井筒流體溫度和原油熱敏性分析可知,通過加熱油管內的流體,可以達到降低原油粘度、清防蠟的目的

3結語

Q3塊油品動力粘度大,凝固點高,在低產液、低含水停機情況下,易導致井筒堵塞開抽困難。針對上述問題,開展井筒加熱降粘工藝研究,有效解決生產難題。Q3塊油藏滲流能力較差,開發中存在壓敏效應,加深泵掛放大生產壓差并不一定能提高油井產量,最大生產壓差應控制在13MPa左右,以減少壓敏傷害,確保油井產能。

作者:高麗單位:江蘇油田石油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