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管理研究
時間:2022-07-25 08:29:30
導語: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業企業的發展推動我國生產力不斷進步,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環境污染,調查顯示,目前,工業企業的廢棄物排放已經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工業企業若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就應該采取行之有效的環境污染管理對策。
關鍵詞: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管理策略
當前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部分工業企業為了追求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對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視而不見,這就導致我國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空氣質量也隨之不斷下降。工業企業如果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正視以及重視對環境污染的管理。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的問題不僅加劇了我國生態環境的污染,也給我國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導致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
1工業企業強化環境污染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生態環境的要求
我國一直在大力提倡發展可持續經濟,然而當前部分工業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卻仍舊采用高消耗與高污染的發展模式,這些工業企業過于看重眼前利益,未能夠充分認識到環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從而導致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出現崩潰局面,工業企業必須加強環境污染的治理防范工作[1]。
1.2滿足社會用戶的綠色消費需求
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關注、使用綠色環保產品。因此,工業企業要想獲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就必須樹立先進的綠色環保觀念,自覺承擔保護綠色生態環境的責任,積極開發設計綠色產品,降低工業產品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排放,以便適應人們綠色消費的發展需求。
1.3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時代要求
傳統工業企業如果不順應時展要求,一味堅持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原則,盲目追求經濟效益、擴大生產規模,忽視對內部各項資源的合理利用,就會導致周遭環境污染不斷加劇,進而阻礙企業的持續發展。因此,為了推動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工業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環境污染管理,利用先進節能技術不斷提高內部資源利用率,從而推動自然與經濟的共同協調發展。
2當前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宏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2.1.1環境法制建設環節薄弱
當前,若想提升我國工業企業的環境管理能力,首先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完善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構建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其二,將制定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落實到具體的工作當中去。但從當前來說,我國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方面的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未能有效建立健全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原則性條例過多,但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在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中雖然存在很多要求市場工業企業履行的社會職責,然而這些制度卻缺乏與之相對應的法律責任條款,因此,即使某些工業企業違反了制度與規定,也不會受到相關環保部門的制裁和追究,環保執法部門對于這些造成環境污染的違法行為往往束手無策。另外,當前我國還缺乏高素質執法團隊,相關執法人員未能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執法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2]。
2.1.2政府和企業都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
當前我國的排污收費制度沒有將收費與企業經營者之間的利益掛鉤,收費用途和目的也不明確,導致一些工業企業仍舊不重視自身的環境污染管理工作,更不愿意投入資金推進這項工作。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在生態環保投資工作上存在問題,在一些環保領域,政府既沒有一定的財政資金投入,也沒有通過政策對投資進行針對性引導,只依靠輿論方式調動民間資本進行環保投資。
2.2微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2.2.1工業企業高層領導對環境污染管理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一些工業企業高層領導只關注企業的經濟效益,對內部環境污染管理工作不夠重視,未能樹立先進的環境法制觀念,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的思想誤區,普遍認為加強環境污染管理工作會加大企業的費用支出,不利于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無法給企業帶來利益回報。此外,還有一些中小規模工業企業盲目追求利益,在污染治理上鉆國家政策漏洞,采取偷排和隱瞞真實排污數量的手段,逃避自身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3]。
2.2.2工業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環保管理獎懲制度
工業企業在環境污染管理工作方面未能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現有的規章制度尚未與經濟責任制聯系在一起,這就導致這些制度無法有效落實。國家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工業企業環保建設的管理監督工作,根據相關的環保規章制度進行考核,并與實際經濟利益掛鉤,進而提升工業企業在環保工作中的積極性。只有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才能更好地激勵工業企業積極投入到環保事業建設中,強化自身的環境污染管理工作。
3加強工業企業環境污染管理的相關策略
3.1強化環境執法力度,依法治理污染
我國目前已經實施了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國務院也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由此可見,我國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已經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在以往的污染治理過程中,大多依靠行政手段來解決問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若要切實提升環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單單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夠的,還要強化法律的約束力,將治理污染法治化、制度化、常態化,用制度來保護生態環境,構建完善的環境污染治理法律體系,確保環境污染治理有法可依。同時,治理環境污染還面臨著多方的壓力,因而要提高違法的成本,以強化環境污染者的法律責任,明確政府以及各個機構的職能定位,堅持依法治理,確保污染企業不踩紅線、不越底線。
3.2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污染減排
當前我國仍舊處于粗放型經濟發展階段,因而,我國若要在治理污染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就必須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入手,加速向集約型經濟方式過渡,在不大規模變動生產經營模式的基礎之上,革新生產技術,改進生產工藝和機器設備,通過提高科技含量來增加企業的產量,獲取經濟利益,從而降低資源、能源方面的消耗,減少“三廢”的產生,并實現污染物的大量減排。
3.3加大企業對環境污染管理的資金投入力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必須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并落實到環境污染治理管理層面。企業應該不斷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等的開發,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這對于解決企業污染治理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工業企業還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加大企業科技創新的力度,鼓勵相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能源效益,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從整體上來看,加大企業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資金投入,不僅能夠獲取生態環境層面的效益,還能夠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與發展潛力,進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4建設綠色文化品牌企業,創新生產技術
工業企業要不斷加強對全體員工的節能環保教育培訓,培養員工的綠色環保意識,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責任感,促使他們正確認識生態環境健康建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工業企業要注意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各項資源的利用率[4]。企業在內部要制定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健全環保道德規范,引導全體員工樹立先進的環保觀念,積極投入到綠色環保建設事業中。與此同時,工業企業要加強對環保節能技術的改造和創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設計開發更多的綠色產品,并提升企業的綠色產品質量,避免各項資源的浪費,促使我國工業朝著環保化、科技化以及標準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為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提倡生態經濟和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工業企業必須高度認識環境污染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不斷加大環保力度,大力推廣使用新型生產技術,最大程度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工業企業要定期組織全體員工參加綠色環保文化教育,促使員工形成正確的環保理念,進而有效打造具有特色的綠色企業文化,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效益,推動整個行業穩定持續地向前發展。
作者:范笑瑩 單位:延安大學
參考文獻:
[1]陳琨,姚中杰.清潔生產:工業企業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05):12-15.
[2]楊琉璟.小議我國工業企業的環境污染管理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09):94-95.
[3]陳學軍,周兆木.淺析排污許可證制度在企業環境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環境管理,2010(06):29-30
[4]宋瑞祥.對我國資源、環境現狀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的思考[J].環境保護,2014(02):9-11.
- 上一篇: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探析
- 下一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