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業設計教學創新
時間:2022-01-15 02:26:57
導語:研究工業設計教學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
隨著每年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的專業基礎較以往相比在不斷的減弱,這就為我們在日常教學和課程設置中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以前的大學是好中選優,進入大學門檻的都是真正想學和勵志要學好、學精的學生。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我們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中要花大力氣保證基礎教學,要把基礎打牢。萬丈高樓平地起,就是這個道理。從事藝術教育的人常說:藝術之間是相通的,既存在不同,但更多的是相互之間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專業教學中打破專業之間的明顯界限,盡量多的向學生傳授專業設計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融會貫通。在常規的設計教育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師資力量開設部分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并在設計課程中可以適當增加貫徹多學科、多角度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實施啟發、討論式教學,形成真正的溝通、互動。這一點西安交通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就做的比較好,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另外,還可以參照國外一些院校的教學模式,如“導師制”“、工作室制”等形式。同時,也可以多渠道地尋求與企業的合作,引領學生參與企業的設計課題當中,企業既可以征集到形式多樣的創意方案,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也積累了實踐經驗,可謂是雙贏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在部分欠發達地區的高校,目前實施起來還存在著一定的制約。
2.多渠道、多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學什么、怎么學?要有科學的指導和引領。在設計知識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很多高校中,學生偏重于設計理論的學習,對創新思維的訓練強度不夠。學生拿到一個設計課題,不知道從何入手,基本的設計流程和創新方式都不夠明確。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教育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要注重實際案例的總結和思考、設計方案的探討、同學之間設計心得交流、專業培訓課程的點撥等。只有這樣的學習才能不斷為設計者添加營養,把自己塑造成具有前瞻性眼光和國際化視野的資深設計師。其次,應該提倡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摒棄“要我學”學習態度,變成“我要學”,要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心態,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找準方向與定位,努力且持之以恒地實現下去。
3.注重實踐教學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我國現階段每年的畢業生都在增加,部分畢業生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導致與企業的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畢業生不能完全的適應企業的需求,長此以往,企業對高校畢業生存在一定認識上的偏差,甚至是歧視。在部分學生當中,簡單的以為學設計就是學電腦繪圖,在大學期間只要把各種電腦軟件運用的非常熟練,就一定能找的好的工作。這種認識是極其錯誤的。無論是電腦還是手繪,都只是表達手段的一種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手繪比電腦更加重要。電腦運用的非常熟練,如果沒有好的創意和想法,充其量只能在公司里做繪圖員。但如果我們有很好的創意和想法,再加上熟練的手繪表達能力,那么我們就能很好地表現我們的設計意圖,離優秀設計師的標準又前進了一大步。設計師的創意靈感有可能是轉瞬即逝的,我們需要快速記錄轉瞬即逝的、最初的設計靈感,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具有把設計理念和想法轉化成可視化設計方案的手繪表達能力。所以,在目前的教學當中,要求學生手繪能力與電腦軟件有機的結合。
4.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提煉傳統文化為設計所用。
在現代教育過程當中,不能單一的教授學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我們常說的一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盡可能多的向學生傳授多角度、全面的思維和創意模式,培養學生處理設計問題的一種綜合素質。在設計當中,我們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我們要辯證的理解,我們要擯棄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和繼承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通過設計師獨特的角度和思維,對代表性的特色文化進行提取和加工,為創意所用,進行系統的整合和再造。在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只有創新,才是對傳統最好的保護。培養多學科綜合發展的工業設計新型人才是目前工業設計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具體的實踐當中,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用實踐帶動和促進教學;其次要求教師全面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把握流行的趨勢,主動地接受新知識,拓寬知識面,了解新信息,以交流、啟發的形式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此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要盡可能地探索校企結合的新模式,找到學校和企業之間的結合點和共同利益,引入競賽機制,用形式多樣的競賽來完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真正地熱愛設計。只有這樣,我國的工業設計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與進步,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現代企業需要的工業設計人才。
作者:齊鐵軍單位:湖北科技學院
- 上一篇:略談人力資源管理人性化制度化
- 下一篇:略談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措施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