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跡交叉論與煤礦安全管理研究
時間:2022-10-30 02:46:34
導語:軌跡交叉論與煤礦安全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中小型煤礦現狀
據統計,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目前能源消費量約占全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1%。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仍將以煤炭為主。中小型煤礦作為我國煤礦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中起到了無可代替的作用,而且中小型煤礦具備市場需求大、就業人員多的特點,能滿足資源區農民脫貧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等客觀條件,還將長期存在下去。同時,不可否認,中小型煤礦存在點多、面廣、底子薄、從業人員素質低、資源勘探程度低等問題,其安全生產狀況不容樂觀。近些年,我國煤礦安全狀況總體好轉,但眾多鄉鎮中小型煤礦仍然事故頻發,每年約有3000~4000人因煤礦事故而死亡。究其原因是人們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缺乏理論和模型的指導,不能找出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從而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和控制事故的發生。
圖1軌跡交叉事故模型示意圖該理論揭示,事故的發生由三方面因素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因素,即空間和時間的調度。環境條件和物的狀況不良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形成生產中的事故隱患由于人為原因的觸發,就可能形成事故。
3.中小型煤礦事故原因分析
由以上“軌跡交叉論”理論分析,我國中小型煤礦事故頻發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因素,而物的不安全因素又會在客觀上造成人出現不安全行為的條件。同時,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共同作用的結果,客觀上一經出現隱患,人主觀上又表現了不安全行為,就會立即導致事故的發生。(1)人的不安全行為。中小型煤礦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力量比較薄弱,主要存在些安全防范意識差、安全知識缺乏、違規作業、疲勞作業等現象。人缺少安全防范意識,就不能及時躲避危險;對安全知識不夠了解,就不能預見危險;違反操作規程作業,就會導致危險;疲勞過度就會精力分散,出現危險操作。(2)物的不安全狀態。中小型煤礦物的因素仍然是煤礦普遍存在的煤塵、瓦斯爆炸,火災,透水,冒頂五大災害。相比國有大型煤礦企業,其技術力量薄弱、制度不健全、采區設計不合理、通風方式混亂、地質結構復雜、缺少相對系統安全的硬件設備等。(3)管理因素。管理失誤是導致中小型煤礦事故發生的最本質原因。在煤礦生產安全管理過程中,管理包括兩部分:企業內部管理和企業外部管理。企業內部管理的失誤主要體現在企業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項規章制度,未能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并消除各種隱患。企業外部管理的失誤主要體現在我國生產監管機構自身建設尚有不完善之處,在執法過程中出現管理乏力、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從而難以充分發揮其監督和管理的作用。
4.中小型煤礦安全管理對策
根據軌跡交叉論,事故是有其固有規律的,在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軌跡交叉之前,對其采取適當措施控制,可以有效的遏制事故的發生。
4.1防止人出現不安全行為的措施
(1)加強安全知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培訓,增強職工對重大事故預見和應急處置能力。從業人員都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不安全不下井,不安全不作業,發現危險及時采取措施先撤離后匯報。(2)加強安全技術和操作規程培訓,使每個人熟練掌握本職工作技能,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作業。(3)建立安全目標責任制和風險抵押金制度。(4)加強煤礦常見災害治理技術研究,配齊井下安全設施,杜絕事故隱患。(5)派專人進行井下安全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預防、避免事故。
4.2防止物出現不安全狀態的措施
(1)安裝瓦斯監測監控系統。派專人負責記錄井下瓦斯濃度,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匯報主管領導,分析原因,及時采取處理措施。(2)抑制煤塵產生。采用煤層連續注水、低位放煤、放煤口噴霧、采掘巷道消防灑水等措施減少煤塵的產生。(3)采用疏導和堵截兩種方法隔離水源。(4)采用充填灌漿技術、封閉防火技術、注水、阻化劑、惰性氣體防火等技術預防火災。(5)采用敲幫問頂,隨掘隨砌等方法預防頂板事故。
5.結論
在人和物兩大系列的運動中,二者往往是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相互轉化的。有時人的不安全行為促進了物的不安全狀態的發展,或導致新的不安全狀態的出現;而物的不安全狀態可以誘發人的不安全行為。因此,事故的發生可能并不是簡單地按照人、物兩條軌跡獨立地運行,而是呈現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軌跡交叉論是避免事故發生的一種有效的理論。對于防止中小型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應加強制度建設,改善管理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通過避免人與物兩個不安全因素的交叉,來預防事故的發生。
本文作者:韋明明工作單位:四川科技職工大學
- 上一篇:婦幼保健院院務公開總結
- 下一篇:簡述煤礦安全管理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