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平臺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13 11:09:33
導語: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平臺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本科教育作為近兩年剛剛開展的培養形式,有許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根據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特點,指出專業本科基礎素質培養實驗平臺開發的必要性,并對平臺功能針對性和操作模塊的架構提出具體建議;對于無法在技術上實現及時開發的情況,提出較為可行的替代方案,以盡早將專業本科基礎素質培養付諸實踐。
關鍵詞: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本科培養;實驗平臺
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在不同教育層次的課程設置、培養目標方面均有不同,教學方法相應也有調整。中職教學中經常采用角色扮演法,學生在模擬情境中嘗試應用相關理論解決問題,比較重視實際操作;專科高職教學多采用啟發式及案例教學法,講求理論清晰的基礎上加以應用,比較重視技能的培養;本科教學多采用對比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強調探究性知識的學習,相對重視培養創新能力。即本科教育注重創造性與適應性,實行寬口徑教育,因此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本科教育較專科、職業教育等需要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推進,本科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航空服務與管理人才已成為必然,并有向管理方向側重的培養趨勢。
一、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本科基礎素質培養實驗平臺開發現狀
1.本科基礎素質培養模式分析自教育部于2019年3月《教育部關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7號)以來,全國共有42所高等院校相繼開設了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本科專業,主干學科均以航空服務學、藝術學、管理學為學科基礎,并且文理兼招,雖然招生渠道歸口到藝術類,但從教育部提出的培養目標中明顯看出“藝術”與“管理”并重的思想,要培養“能在航空公司、機場等單位從事民航服務與管理,或在酒店、旅行社、商務公司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從事大型會展、旅游、商務接待和禮儀服務的高端應用型人才”。縱覽各校該專業招生簡章,很難尋到與培養目標相匹配,立足創造性和寬口徑培養方式的痕跡,這不得不使很多高考咨詢人員對該專業的本科背景有一定的質疑和觀望。恐怕在培養過程中,仍難脫離對外在形象和實操技能的側重。因此,探尋有效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方式,“將技術融入教師教育”[1]將成為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2.啟用信息化實驗平臺的意義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本科專業技能的培養主要靠理論課和實訓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每門課程都有專項培養目標來確保教學的靶向性,側重于具體怎樣做。而基礎素質的培養就是為學生搭建寬口徑平臺的過程,在這一培養模式下,注重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互學習能力,不僅要知道如何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還要理解為什么這樣做以及還可以怎樣做,實現舉一反三,深入掌握服務行業管理精髓,以實現就業的寬口徑以及職業生涯的深化。因此對基礎素質的培養是追求木之本、水之源的過程,是實現厚基礎、寬口徑目標的保障。課程設置中既要圍繞能力本位進行相關課程安排,又要體現素質本位的要求,學分計劃有限,因此在現有課程安排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平臺的強化更為切實可行。以航線介紹為例,中職及專科高職均開設航空運輸地理課程,內容以航空區劃、航線介紹及航空港等陳述性知識為主;本科專業部分學校開設航空運輸地理課程,部分學校未將該課程列入培養計劃,大概與培養目標中側重藝術或管理有一定淵源。關于航空運輸企業概況、航空港、航線網絡構成,以及影響航空運輸布局的因素等知識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一定幫助。因此建立一個立足基礎素質的實驗平臺,將學科設置或課堂講授中無法傳遞或傳遞不足的內容承載起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共享模式,將成為培養學生“斜杠能力”的與時俱進的有力推手。另外,航空服務既屬于現代服務業的組成部分,也屬于大旅游業的組成部分,未來的就業也會傾向于管理崗位的補充,相關的旅游背景和管理能力訓練如果依托到這一實驗平臺,將有效彌補現有知識體系的局限,延展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也為學生自主學習開辟新途徑。
二、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本科專業素質培養實驗平臺設計建議
1.對平臺功能針對性的建議(1)通過平臺的訓練使學生所學知識能夠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得以運用并加以內化吸收。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從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到對所學知識達到一定熟識,體現了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和發展能力的自然規律。因此可將平臺設計劃分三個模塊,即“基礎理論模塊”“實踐應用模塊”和“知識拓展模塊”。以“實踐應用模塊”為例,可以分成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兩種類型,如果管理學課程使用,還可自建團隊,自主分配積分,從平臺操作初期就融入相關管理理念,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另外,平臺的內容和角色設計上也要考慮教與學的互動。根據諾爾·迪奇的領導力循環理論,教學不是布道,而應該是互動式的,要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2]。這種循環理論的踐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企業管理的范例,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管理理論的應用。L.約翰遜認為國際信息化教學存在三種趨勢[3]:第一是個性化,第二是社會化,第三是移動化。因此實驗平臺的設計要適當考慮這些要素,例如在社會化趨勢中,越來越多的學習者習慣于在協作中學習,他們通過學習伙伴獲得的知識量已經與從教師處獲得的知識量基本持平了,而來自伙伴的知識更具情境性。社區型模塊和移動端入口設計可以增加使用黏度,提高便利性。(2)擴大知識外延,使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化為主動提供者。平臺系統設計中采用的信息來源呈多點網狀結構,強化系統內生功能,進而實現知識傳遞的有效性和廣泛性。信息的和獲取以及評價機制都可以結合積分制進行設計,激勵學生主動提供信息,主動學習知識,并通過評價機制動態篩選有價值信息,在系統內部構建積極有效的“造血”機制,可以對系統自帶基礎理論知識和教師的實踐引導知識形成有意義的合理補充。(3)考慮意志對認識的重要作用。人類的意志具有調節情緒、引導情感走向的功能,既能使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擴大認識的廣度和深度;同樣在人們認識受阻時,也會產生消極的想法,使認識行為無法有效進行。因此,針對意志對認識過程的影響,可適當設計積分規則,激發意志潛能。社區展示評價功能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能力的曝光度,調動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的活躍度。(4)在系統的實際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用戶的特點。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目前為藝術類專業,與普通專業的錄取原則不同,比較注重考生的外表才藝、身體素質等外在部分。因此,該專業學生的整體文化基礎相對普通專業的學生比較薄弱,尤其是大部分學生還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自主性相對較低。從其學習特點進行分析[4]:其一是學習主動性不高。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學生屬于藝術生,比較側重在藝術方面的培養學習,對文化科知識的學習主動性不高;其二是學習意志力薄弱。部分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存在逃避理論學習的傾向,在卸掉高考壓力后,很容易受到懶散意識的影響,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缺少頑強的毅力和行動力,學習意志薄弱;其三是舒適區慣性強。美國人NoelTichy提出認知世界有三個區: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很多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專業學生的文化知識背景相對比較薄弱,容易安于現狀,在專業文化的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一種自我保護的學習方式,出于主觀意愿或客觀學習困難而不愿拓展學習的范圍和深度,進而很多學生會對提高素質的教學內容產生無用和乏力情緒。因此,在平臺設計中需要兼顧硬性任務下達與柔性活動激勵兩個方面,可以采用等級制和積分制協同管理,在學期末參照積分數量評定實驗成績。不同的等級和積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懶惰的問題,并形成羊群效應,激發自主學習熱情。另外,還可以參考FitzGibbonLily等學者提出的把信息作為一種獎勵手段[5],設置不同積分可獲信息不同,信息可以包括相關知識信息和展示性活動信息,通過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以及展示欲,達到潛移默化學習的目的。2.對平臺操作模塊架構的建議通過對用戶特點的分析,可以在系統架構中考慮相關因素的影響。具體模塊包括:(1)管理子系統;(2)基礎理論子系統;(3)實踐任務教師子系統;(4)學生分享社區。基本結構框架如圖1。在平臺搭建方面,自主開發是較優的,可以根據學生的使用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如果短期無法進行開發,可選用已有的在線教學軟件+Disccuz社區論壇的方式進行替代,關鍵需要重視針對學生求知欲和參與積極性的調動所進行的規則設計。平臺學習部分替代框架如圖2。在平臺投入運行初期,充實基礎理論的工作可以分解到承擔主干課講授的教師,爭取立足課內教學根本,兼顧理論外延拓展。積分激勵的結果可以結合到校內實習評定中,以提高學生的重視度。
三、結語
平臺設計搭建完成后,可定期收集學生使用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自主設計模式對于積分管理相對靈活,容易提高激勵的有效性;替代方案由于橫跨兩個平臺,對學生的積分整合有一定工作量,而且學生端口的展示不夠直接,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參與的積極性。盡管如此,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本科專業基礎素質培養實驗平臺的設計都是對現有教學模式和學生管理模式的改進嘗試,之后進一步完善積分規則的設計,平臺使用效果將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永斌,張定文,黃榮懷,等.國際教育信息化的現狀與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5.
[2]譚海蒂.歷練領導力的途徑———訪密歇根商學院教授諾爾·迪奇[J].中國企業家,2002(11):98-101.
[3]L.約翰遜,S.亞當斯貝克爾,V.埃斯特拉達,等.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2015基礎教育版)[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S1):54-98
[4]郭黎.《民航服務禮儀》CBT軟件的設計與開發[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6:21-22.
[5]FITZGIBBONL,LAUJK,MURAYAMAK.Theseduc-tivelureofcuriosity:informationasamotivationallysali-entreward[J].CurrentOpinioninBehavioralSciences,2020,35:21-27.
作者:鄭時 金霞 單位: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非體育專業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
- 下一篇:護理教學質量在護生臨床帶教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