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護理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療效觀察

時間:2022-02-19 11:21:02

導語:中醫護理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療效觀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護理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療效。方法選取224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112),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的骨科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中醫護理干預,比較2組患者干預后的臨床療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結果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骨密度提高程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中醫護理干預;療效骨質

疏松癥患者的臨床特點是易于骨折、骨量低、骨強度減低、骨髓腔增寬、骨組織的微細結構發生退化和(或)遭受破壞、骨皮質變薄、單位體積內骨量減少等[1]。研究表明[2],通過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通過對骨質疏松癥患者施以中醫護理干預,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有效的緩解,且臨床療效及骨骼礦物質密度(簡稱骨密度)也顯著提高,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遼寧省丹東市中醫院收治的224例骨質疏松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12例,其中男48例,女64例;平均年齡(46.3±4.5)歲;病程(6.7±3.1)年。觀察組112例,其中男52例,女60例;平均年齡(46.4±4.3)歲;病程(6.5±3.3)年。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均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診斷標準;(2)18歲<年齡<80歲;(3)無嚴重的肝、腎、心、肺系統疾病。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的肝、腎、心、肺系統基礎疾病(;2)不同意治療的患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的骨科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中醫護理干預。中醫護理干預的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情志護理干預

大多數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識不足[3],很容易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負性情緒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病情恢復。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護理人員應將疾病的發病原因、診治經過、預后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給患者,使患者對骨質疏松癥有所了解,從而樹立戰勝骨質疏松癥的信心,積極配合醫師完成救治方案。對于有負性情緒的患者,應注意及時的疏解,并將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講解給患者,讓患者更加有信心面對疾病。

1.2.2體位護理干預

應注意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在生病期間的體位護理,囑咐患者生病期間休息時應選擇硬板床,在仰臥時應將雙膝保持在輕度屈曲的狀態,并于患者的膝關節下墊一個軟枕,體位以患者感到舒適為宜。除了要做好體位護理,如果天氣發生變化,應指導患者做好祛濕、保暖、防寒等自我防護措施,還可配合一些局部的熱敷治療等[4]。

1.2.3飲食護理干預

應特別注意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患者宜進食富含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鈣的食物。這些食物能補充患者所需的礦物質,特別是鋅、鎂、鈣,此外還要注意維生素D和維生素C的補充。中醫理論辨證的將骨質疏松癥分為:腎陰虛型和脾氣虛型。因此進食應以益肝健脾、溫補腎陽、滋補腎陰的藥食為主[5]。膳食中如桑葚牛骨湯、豆腐蝦皮湯、黃豆豬骨、豬皮續斷湯,并配合花生、核桃仁、松子仁等堅果類食物的進食,具有益腎強筋、滋陰補血的作用。指導患者戒煙、限酒,盡量避免過量的咖啡、茶等一些刺激性飲料的攝入。

1.2.4功能鍛煉干預

中醫理論認為不通則痛,筋膜失養、血經不通、氣滯不行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發病機制,因此加強患者的功能鍛煉是通絡、溫經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據患者的骨質疏松部位選擇合適的項目,如若是髖骨和股骨發生骨質疏松,則可以選擇登樓梯運動;如果是腰椎骨質疏松,可以選擇體操訓練;而促進骨質疏松的一個重要運動方式是漸進抗阻練習法。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率等均應與患者的身體素質相符,循序漸進,堅持恒久,方能有效的延緩骨質丟失。可以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配合中醫按摩、中藥熏蒸、中藥熱奄包、小針刀、針炙拔罐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提高患者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促進患者的功能恢復。

1.3療效評價標準

比較干預后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疼痛明顯;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但患者活動仍感到輕微的疼痛;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靜息狀態及運動時均無疼痛感。骨密度采用骨密度T值表示。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常規骨科護理后,2組治療后有效率和骨密度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脆性增加、骨強度降低、骨質量改變、骨量減少等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病[6],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容易易骨折。有研究表明,>70歲男性及絕經>20年的女性的發病率非常高,且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2倍[7]。

本研究中,通過情志護理、體位護理、飲食護理和功能鍛煉等中醫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骨密度T值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2]。結果表明,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療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骨質疏松癥患者由于病程比較長,且容易發生反復的骨骼疼痛,易產生焦慮、緊張、不安的負性情緒[8],導致患者的肝氣郁結,肝郁會導致氣滯,而氣滯則會導致瘀血的發生,血液循環不通暢,不通則痛。對患者實施情志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得到疏解,因此有效的緩解了疼痛,并讓患者更有信心面對疾病,有利于病情的恢復。通過飲食調護,能有效的補充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礦物質等,進一步緩解了骨質丟失對患者的危害,從而提高治療的療效。通過功能鍛煉干預,并配合中醫按摩、中藥熏蒸、中藥熱奄包、小針刀、針炙、拔罐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患者功能的恢復。綜上,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作者:王彤艷 單位:遼寧省丹東市中醫院針灸推拿科

參考文獻

[1]熊桂華,黃彬,趙軍.中醫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9(27):118-121.

[2]張玲.中醫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影響[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4):58.

[3]唐海梅.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2,18(7):114-115.

[4]丁云霞,崔曉燕.中醫護理在骨質疏松癥中的應用現狀與進展[J].河北中醫,2014,36(2):312-313.

[5]周一慶.骨質疏松性腰椎壓縮性骨折保守治療中醫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農村衛生,2013(z2):210-211.

[6]何艷平.骨質疏松癥的中醫護理[J].醫藥前沿,2014,20(7):319-320.

[7]張珉珉.骨質疏松癥病人的中醫護理[J].護理研究,2013,27(30):3406-3407.

[8]郭珍輝.骨質疏松并發椎體病理性骨折的中醫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0):42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