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09 08:44:00
導語: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congenitalcysticadenomatoidmalformationoflung,CCAM)是一種較少見的肺發育異常。由Chin和Tang于1949年作為獨特的病理病種首次報道[1]。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20例經病理檢查診斷的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齡20d~12歲,平均1.3歲。病程1d~6個月。臨床表現咳嗽、咳痰、發熱13例;呼吸困難4例,漏斗胸、胸痛、無癥狀體檢發現各1例。所有患兒術前均攝X線胸片并行CT掃描檢查。10例肺內出現直徑約2.5~12cm的氣囊腔,部分囊內見分隔及液體,大囊周圍常見小囊,10例表現為直徑0.3~1.4cm多囊性腫物,各囊腔大小不一,肺紋理模糊不清8例。表現病變呈實變樣改變,類似腫塊影,病變內透明度增加,中可見不規則細小囊狀透光區2例。縱隔移位9例。所有病例均行開胸手術切除病變肺組織。術中見所有病變肺葉或肺段體積膨脹。病變均單側,侵犯左葉8例、右葉12例。其中左上、下葉各4例;右上、下葉各5例、右中及中下葉各1例。III型CCAM臨床均表現為漸進性呼吸困難,發病1~5d。
1.2方法
20例CCAM均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手術病例。標本經4%中性甲醛固定,常規脫水,石蠟包埋,4μ切片,HE染色,光鏡觀察。
1.3病理檢查
按Stocker標準分型[2]:I型10例,II型8例,III型2例。I型病變巨檢:肺組織呈多囊性,各個囊腔大小不一,其中最大囊腔直徑2.5~10cm,與支氣管不通,周圍同時伴有小囊腔,囊壁未觸及軟骨。部分囊腔內含粘液樣物或黃色膿性分泌物。鏡檢:囊腔內襯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局部襯以粘液柱狀上皮,厚壁周圍有平滑肌和彈力組織,囊壁內局部見小灶軟骨成分各2例,但囊壁內均未見腺體。在大囊腫之間或鄰接大囊腫中存在像肺泡樣結構,但明顯大于正常肺泡。囊腔及周圍肺泡腔內含大量炎性滲出物4例。II型病變巨檢:肺組織呈細小蜂窩狀囊腔,各個囊腔大小不一,最大直徑1.3cm,一般直徑均在0.05~0.8cm。鏡檢:肺內見多個襯以立方狀或扁平上皮,部分襯以纖毛柱狀上皮小囊腔,囊腔間隔有擴張的肺泡腔,上皮下無完整的平滑肌層,未見軟骨成分及腺體。III型病變巨檢:2例均為肺內巨大實性腫塊,占居整個肺葉,其中1例占居中下肺葉,質軟,邊緣見少量裂隙狀腔隙。鏡檢:肺組織內見大片不規則細支氣管樣結構,襯有纖毛的立方上皮,缺乏軟骨成分及腺體。
2討論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雖屬相對少見的疾病,但在兒童病理檢查中經常可見到,為此通過對20例CCAM的臨床病理特征進行分析,并結合文獻對其發生、診斷及治療等進行探討。
2.1病因及發病機制
CCAM其病因尚無統一認識,目前認為是以細支氣管過度生長為特征的一種肺發育異常,其特征與錯構瘤相似,但一般無軟骨組織,可能是在胚胎發育中受未知因素影響,導致在支氣管肺芽和分支過程中局限停止或缺損引起支氣管閉鎖,導致支氣管缺失,形成其錯構瘤樣發育畸形。Cass等檢測所有CCAM病變和孕周相符的正常肺細胞增生及凋亡指數,結果發現CCAM病變和孕周相符的正常肺比較,細胞增殖指數增加2倍,凋亡體減少5倍。由此假設CCAM是在肺發育階段由于細胞增生和凋亡失衡的結果。也有學者提出神經膠質細胞衍生神經營養因子的異常表達、TTF1及Hoxb-5的基因表達均與CCAM的發生發展有關[3~7]。
2.2臨床特點
CCAM在新生兒可伴有嚴重的漸進性呼吸困難,或在較大的兒童及成人伴有周期性發作的局限于一葉的肺部感染,常伴其他系統、器官先天畸形,如心臟畸形,其次漏斗胸、單側肺發育不全等。本組患兒均表現呼吸道感染,少數呼吸困難,1例伴漏斗胸,III型CCAM臨床均為出生后漸進性呼吸困難。影像學檢查除2例為實變樣改變外均示單側肺囊性病變,臨床上常簡單診斷為肺囊腫。
2.3病理特點
病理組織學按Stocker標準分型,可分為3型,I型:病變最顯著的特征是存在大的厚壁囊腔,直徑>2cm。囊腔內襯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厚壁周圍有平滑肌和彈力組織。在大囊腫之間或鄰接大囊腫中存在肺泡樣結構。II型:病變以許多分隔的囊腔為特性。最大直徑通常<1cm。囊腫襯覆立方至高柱狀纖毛上皮,只有很少顯示假復層。結構類似介于呼吸細支氣管與上皮襯覆的囊腫之間擴張的肺泡。III型:病變大體上看是大的、堅實的肺組織腫塊,產生顯著的縱隔移位。病變類似細支氣管樣結構。襯有纖毛的立方上皮。近年來有學者認為用先天性肺氣道畸形(congenitalpulmonaryairwaymalformation,CPAM)來取代CCAM的診斷,并將CPAM分為5型:I、II、III型表現于CCAM的I、II、III型;IV型為外圍性囊腫;0型為致死性腺泡發育不良。上述2種分型均為預后判定提供了參考依據。本組按Stocker標準:I型10例,II型8例,III型2例。
2.4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CCAM的臨床表現及放射學改變,臨床常可考慮到本病。放射學結果通常是較有特征性的,并根據畸形的類型不同而變化。胸部射線照相術可以顯示多發或單個囊腫或實性腫塊。需要與肺炎后氣腫、先天性肺葉氣腫、支氣管源性囊腫和先天性膈疝(新生兒)鑒別診斷,對此常需要胸廓X線斷層照相術或磁共振。少數病例可能未通過出生前的影像技術被發現,遲發的CCAM需要臨床高度警惕,它常以反復感染的形式出現,最常見的病理類型為:I型與II型。CCAM最后的確診依據組織學檢查。病理上應與以下病變鑒別:(1)支氣管源性肺囊腫:多以單房性為主,囊壁較厚,見明顯的軟骨及粘液腺體。(2)炎性囊腫:為炎性背景并存在纖維化,無CCAM的囊壁結構。(3)先天性大葉性肺氣腫:病理表現為肺泡腔過度擴張,不伴組織破壞,肺結構正常。(4)淋巴管擴張癥:有許多小的充有液體的囊腫,致使成蜂窩狀,肉眼二者易相混;但鏡下見淋巴管擴張癥主要為擴張的淋巴管;免疫組化證實其襯有內皮細胞。(5)間葉性囊性錯構瘤:多見于成年人,為多灶性病變,可累及雙肺。光鏡特征是有直徑<1cm的小囊腫形成,囊內襯以正常的或化生的呼吸上皮,其外為由原始間胚葉細胞構成的新生層。(6)肺隔離癥:由于分泌的液體缺乏排出通路而引起肺泡管過度擴張,故亦可見微囊結構,但肉眼可見其與正常肺臟隔離,與支氣管不通,鏡下肺組織結構不正常,除細支氣管擴張外,無肺泡或肺泡很少,常有明顯纖維化及血管閉塞。
2.5預后及治療
取決于肺病變的大小及病理類型等,CCAM3型中I型預后良好,III型預后不良。長期病例常伴有反復呼吸道感染,且有伴發肺上皮性及間葉性惡性腫瘤的報道。故治療以早期手術切除,以防反復感染或惡變可能。
【參考文獻】
1ChinKY,TangMY.Congenitaladenomatoidmalformationofonelobeofthelungwithgeneralanasarca.ArchPathol,1949,48:221~229.
2StockerJT,MadewellJE,DrakeRM.Congenitalcysticadenomatoidmalformationoflung.Classificationandmorphologicspecturm.HumPathol,1977,8(2):155~171.
3劉鍵平,常曉燕,陳杰,等.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樣畸形4例臨床病理分析診斷.病理學雜志,2006,13(4):247~249.
4GillbertBamessE.Respiratorysystem.In:Patholgyofthefetusandinfant.Philadelphia:MosbyYearBookInc,1997.741~746.
5ShanmugamG,MacArthurK,PollockJC.Congenitallungmalformations-antenata5andpostnatalevaluationandmanagement.EurJCardiothoracSurg,2005,27(1):45~52.
6KulwaE,TharakanT,BaxiL.Congenitalcysticadenomatoidmalformationinthefetus:ahypothesisofitsdevelopment.FetalDiagnTher,2005,20(5):472~474.
7宋蘭云.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樣畸形研究進展.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3,11(2):136~137
- 上一篇:鄉鎮科學發展觀活動進展情況匯報
- 下一篇:交通局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