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患者護理問題研討論文
時間:2022-11-09 02:41:00
導語:老年癡呆患者護理問題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老年癡呆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已經成為一個導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的老年病,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老年癡呆目前尚無根治的藥物和途徑。筆者通過一年多的針對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實踐,對老年癡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應當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了總結,認為科學、合理和充滿人性化的護理干預可以在維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等方面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老年癡呆;護理問題;護理干預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老年癡呆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目前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四位。我國部分地區資料顯示,目前老年癡呆的患病率為0.38%~2.25%,較常見的有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它是一種慢性漸進性退化癡呆,以緩慢進展的智力減退為特征,最終導致無力進行日常生活和人格的持續變化。疾病的過程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患者可出現近期記憶、定向、感知、語言和完成復雜步驟工作能力的減退,在個人愛好、讀書、外出參與社會活動上花費的時間減少。活動減少、易疲勞、眩暈、心悸、食欲減退,興趣及主動性下降,情緒不穩,情感淡漠或抑郁以及輕度健忘。此時的表現往往不易辨別,常被誤認為神經癥或正常的老化。中期患者出現行為和人格的改變,心理癥狀如抑郁、焦慮較明顯。晚期患者大多功能喪失,時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明顯受損,呈現明顯癡呆,并逐漸出現椎體或椎體外系運動障礙。目前,治療老年癡呆尚無特效藥,因此患者的護理至關重要。現將我院2004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的32例老年癡呆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及干預方法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2004年7月~2006年7月,我科共收治老年癡呆患者32例,男30例,女2例,患者年齡范圍73~94歲,平均80歲。在這些病例中,屬血管性癡呆的有26例,屬ad的6例;早期發病8例,中期14例,晚期10例;住院時間最長的為83天。
2護理問題及干預
2.1心理問題及干預
2.1.1心理問題(1)焦慮:癡呆患者易出現失落和不安全感,癥狀有坐立不安,不停地搓手,來回走動等。(2)抑郁:表現為呆滯、退縮、食欲減退、心煩、睡眠障礙、疲倦等。(3)激越:情感不穩定,常為小事發火,逃避、頑固、不合作,甚至出現攻擊行為。(4)欣快:常表現為滿足感,易懷舊,自得其樂,話語增多,面部表情幼稚。(5)淡漠:表現為退縮、孤獨、回避與人交往,對環境缺乏興趣。
2.1.2心理護理老年性癡呆是一種社會心理性疾病。心理護理必不可少。對于早、中期患者,多與患者談心、交流,鼓勵家人陪護探視。對于焦慮患者,給患者足夠的照顧,保證居室安靜,安排有趣的活動,指導患者聽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對于抑郁患者,要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不強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在病情許可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多活動,如散步等。激越是指“不能用患者的特定需求或意識混亂來解釋的某些不恰當的語言、聲音和運動性行為”。這類患者往往有攻擊行為,而有些攻擊行為對患者自己或護士來說是危險的。為了較好地預防激越行為的發生,應該盡量避免一切應激原。病房環境應盡量按患者原有的生活習慣設置,分析產生激越的具體原因,避免刺激性語言。鼓勵規律性地鍛煉,以達到放松的目的。在有激越行為的患者中,試圖將注意力轉移到患者感興趣的方面,可有效地減少激越行為的發生。對老年癡呆患者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語言,更不能在患者存在激越行為時將其制服或反鎖在室內,這樣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使病情加重。表現欣快的患者,護理人員首先要尊重患者,勸導患者增加活動,如下棋、讀報等。行為淡漠的患者,要增加病室照明度,多與患者交流,向患者多說一些關愛的語言,與患者建立信賴的關系,鼓勵患者所做的事情。
2.2用藥安全及護理干預老年癡呆患者,多合并許多伴隨疾病,用藥多樣,如果疏忽,會引起漏服、少服、用藥過量,甚至中毒等。老年癡呆患者常忘記吃藥、吃錯藥,或忘了已經服過藥又過量服用,所以,所有口服藥必須由護士按頓送服,不能放置在患者身邊。必須看患者服藥,幫助患者將藥全部服下,以免患者遺忘或錯服。如一些心臟用藥,用之過量會導致猝死,有生命危險;糖尿病用藥,漏服或不能按時服用,起不到降糖效果,服用過量,又會造成低血糖等。對伴有抑郁癥、幻覺和自殺傾向的癡呆老人以及拒絕服藥的患者,除要監督患者把藥服下外,還要讓患者張開嘴,檢查是否已經將藥物咽下,防止患者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將藥物吐掉或取出;鎮靜催眠藥在患者上床以后再服用。中、重度癡呆患者服藥后常不能訴說其不適,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患者服藥后的反應,及時反饋給醫生,以便及時調整給藥方案。臥床患者,吞咽困難的癡呆老人,不宜吞服藥片,最好將藥片掰成小粒或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不能吞咽或昏迷的患者,應由胃管注入藥物。
2.3安全隱患及護理干預
2.3.1跌傷老年性癡呆多伴有椎體外系統病變,表現為扭轉痙攣、震顫麻痹,以及各種各樣的共濟失調,患者站立、行走都會出現困難,卻愿親自行動去完成一些力不從心的工作,結果每每跌傷,加之老人骨質疏松,極易骨折。所以病房內、浴池、廁所地面要干燥、無積水,規勸老人勿做難以承擔的勞作,上、下床及變換體位時動作宜緩,床邊設護欄,上、下樓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2.3.2自傷近年,老年癡呆患者的自傷、自殺事件屢見不鮮,究其原因,不外兩類:一是心理脆弱,喪失自理能力,不愿給家人增加負擔,尋求一死了之;另一類是病態表現,由于腦組織退變萎縮,患者在抑郁、幻覺或妄想的支配下所發生的自我傷害。但不論哪一種,都需要護理人員及家人在耐心的心理護理的同時,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隨時發現可疑動向,及時排除患者可能自傷、自殺的危險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藥物等。
2.3.3走失老年癡呆患者因記憶功能受損,尤其是中、重度癡呆患者,定向力出現障礙,應避免患者單獨外出,同時指導家屬在患者衣兜內放置卡片,寫清患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聯系電話號碼等,一旦患者迷路,容易被人發現送回。
2.4飲食護理老年癡呆患者在給予原有疾病治療飲食的同時,一日三餐應定量、定時,盡量保持患者平時的飲食習慣。老年癡呆患者多數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響營養的攝入。對這些患者,要選擇營養豐富、清淡可口的食品,葷素搭配,食物溫度適中,無刺,無骨,易于消化。以半流質或軟食為宜,食團大小要合適。對吞咽困難者應給以緩慢進食,不可催促,每次吞咽后囑患者反復做幾次空咽運動,確保食物全部咽下,以防噎食及嗆咳。對少數食欲亢進、暴飲暴食者,要適當限制食量,以防止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進食時必須有人照看,以免嗆入氣管致窒息死亡。
2.5睡眠障礙及護理癡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礙,認知障礙嚴重時,常白天休息,夜間吵鬧。對于這種情況,首先要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入睡條件,周圍環境要安靜、舒適,入睡前用溫水泡腳,不要進行刺激性談話或觀看刺激性電視節目等,不要給老人飲濃茶、咖啡、吸煙,以免影響睡眠質量,對嚴重失眠者可給予藥物輔助入睡,夜間不要讓患者單獨居住,以免發生意外。每人應保證有6~8h的睡眠。對于晝夜顛倒的患者,如病情許可,白天要讓其有適度的活動,盡量不讓患者在白天睡覺,增加活動,保持興奮,以使他們能在夜間休息,避免整天臥床。
2.6日常生活護理對于輕、中度的癡呆患者,除了給予適度的生活照顧外,應盡量指導其自理日常生活,安排并鼓勵其參加一定的活動,如聽音樂、閱讀等,多陪患者聊天、幫助他回憶過去的生活經歷等。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感染的機會。護理人員要適時適地地給予患者必要的衛生指導,采取適當措施制止患者的不衛生行為,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建議患者添減衣服,經常為病房開窗換氣。長期臥床的患者要為其定期翻身、拍背。對大小便失禁的癡呆患者,要及時協助處理大小便,保持皮膚、床鋪的整潔、干燥,以減少發生感染和皮膚病及褥瘡的危險。
3小結
老年性癡呆病目前尚無根治的辦法,因此只有通過護理干預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這樣特殊的患者群,護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要維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努力調整周圍環境,使之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相適應,以延緩甚至阻止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現象的發生。
- 上一篇:農村藥品兩網建設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市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