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自殺心理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02:43:00

導語:精神病人自殺心理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精神病人自殺心理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人自殺的原因,從護理角度提出相對應的對策進行干預。方法從我院1993年1月~2006年8月住院期間,31例有自殺行為的精神病人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受精神癥狀支配26例,多次住院5例。結論辨識精神病人自殺行為,分析病人自殺的真正原因,加強護理防范意識,可減少精神病人自殺的發生。

【關鍵詞】精神病人;自殺;護理

精神病人自殺給家庭社會造成很大影響,WHO的資料表明,在一般人群中約有1%的人死于自殺,其中94%的人有精神病史[1],精神病人自殺率為一般人群的10~30倍,尤以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最多[2],因此,分析精神病人自殺的真正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防范措施,對減少精神病人自殺的發生十分重要。現將本院1993年1月~2006年8月期間有自殺行為病人的相關資料回顧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31例自殺病人中,男15例,女16例。其中精神分裂癥21例,抑郁癥6例,其他4例;年齡16~70歲;職業:工人9例,農民7例,學生3例,軍隊干部2例,醫務人員2例,教師2例,其他6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3例,中學文化18例,小學文化6例,文盲4例。其中,自殺未遂25例,自殺死亡6例。

1.2方法采取回顧調查分析1993年1月~2006年8月精神病人,采取各種形式進行自殺的臨床資料歸納疾病類型,自殺原因、形式、地點、時間、用物。

2臨床資料

2.1自殺原因和形式受精神病癥狀支配28例,對治療無信心3例,31例自殺患者中自縊11例,墜樓4例,吞異物4例,割腕1例,割氣管1例,溺水2例,撞墻3例,藥物中毒5例。

2.2自殺地點、用物及時間病人多選衛生間、病房窗戶、床頭、床欄、護欄旁等較隱蔽的地方,工具多用病房內物品如床單、被單、毛巾、枕套、保護帶、玻璃、衣服、體溫計等。31例病人均選擇節假日、夜間、中午值班人員少、工作繁忙時自殺。31例自殺行為病人中,院內24例,院外7例;開放病區16例,封閉病區15例。

3討論和分析

3.1疾病因素急性期病人受精神癥狀支配,導致自殺的很多,特別是受幻覺、妄想支配,認為有人要害他,感覺極度恐懼,沒有安全感,走投無路而產生自殺。有強迫癥或主觀失眠的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而焦慮,坐立不安,無法擺脫而自殺。近來研究表明[3],有自殺傾向的人中,中樞神經系統代謝產物的含量變化,特別是兒茶酚胺和吲哚胺的含量在腦脊液是下降,其他學者也在抑郁癥、人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癥中發現同樣改變。

3.2個人因素恢復期病人,對精神病缺乏正確認識,覺得自己有病,學習、事業和經濟遭到重大損失,生活上缺乏目標,感覺生活單調,無挑戰性,孤立無援,不知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問題,為了逃避這種痛苦而選擇自殺。而對疾病有一定認識的病人,認為自己有了精神病別人瞧不起,又需要長期服藥,對疾病的治療無信心,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害怕會復發,同時難以忍受藥物副反應等而選擇自殺,以求解脫。

3.3家庭因素家屬對精神疾病知識缺乏,認為家里有一個精神病人是一個包袱,對病人不聞不問,病人住院期間,家屬從不探視,或忽冷忽熱,容易造成病人心理壓抑,產生被遺棄感,萬念俱灰而出現自殺行為。

3.4社會因素因精神病人也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上仍有歧視精神病人現象,瞧不起病人,看見精神病人避而遠之,更談不上關心和關懷,而當今社會競爭力強,工作壓力大,得了病,時刻有調崗或下崗的危險,病人感覺被社會拋棄,預計自己失去社會地位,難以在社會上立足而采取自殺解脫自己。

3.5醫源性因素某些醫生缺乏臨床經驗,用藥不規范,急于求成,在治療過程中,加藥過快或藥量過大,又沒有及時采取監控措施,使病人一時難以接受這種負擔過重的藥物反應,而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護士缺乏經驗,對病情不夠了解,未及時觀察到病人的病情變化,使病人有機可乘。

4護理干預

4.1加強專科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才能確保安全能力是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本能,專業知識與相關知識掌握得越是深廣,技術才能的能量就越雄厚,就能看到事物相互聯系和全局。因此,要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護理部和病區,就必須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精神科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嫻熟的急救技術,既能通過對病人的接觸和觀察,發現病人的細微變化,給予適當的處理,防止自殺的發生,又能掌握應急能力,一旦發生意外事件,可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

4.2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護理管理者應具有責任感,加強安全教育,讓護理人員從思想上具有安全意識,采取新老搭配、強弱搭配,互相學習,提高整體水平。嚴格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對病區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了觧病人幻覺、妄想內容,做好心理護理,對有自殺念頭的病人,將其置于工作人員視線下活動,避免單獨居住,單獨活動,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對恢復期病人,多與病人交談,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病人參加康復訓練,肯定病人的優點、長處和好處,讓其對自身價值有信心,減少自殺的念頭。

4.3加強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識,杜絕安全隱患根據病人自殺發生時間、地點、用物的特點,采取不定期的巡視查房的方法,注意病人睡眠情況,巡視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報告值班醫生,同時注意觀察門、窗、床上用品是否完好無損,工作人員進出病區治療室等應隨手關門;對病區物品如保護帶、體溫計、床上用品等,要做好交接工作,每日進行安全檢查,杜絕病人將危險物品帶入病區,加強安全管理和危險物品的管理,減少病人自殺的便利性和可用性,防止自殺的發生。

4.4精神病人需要家庭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精神病人是弱勢群體,需要社會、家庭的同情、關懷和關愛。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競爭意識增強,人際關系復雜,病人經濟緊張,社會不適應,長期服藥,家庭和親人不理解等原因,造成病人產生自殺。在我院31例發生自殺行為的病人中,有16例發生在開放病區,原因有的家屬作為陪護者缺乏有關精神科相關知識,沒有安全意識,沒有看管好病人,有的家屬由于某種原因,將自己的煩惱影響病人。因此,我們在與病人溝通同時,還要與家屬溝通,進行健康宣教,宣傳有關精神病的防治知識,讓他們了解精神病人和樹立防范意識,取得他們的配合、支持,同時呼吁全社會都來關心精神病人,接納他們,減少來自社會各方面不良刺激,發現自殺先兆者,進行護理干預。

【參考文獻】

1瞿書濤.危機干預與自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23-233.

2景艷玲,周玉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分析.山東精神醫學,2003,16(2),105.

3王曉慧,李秀珍,李海生,等.精神癥500問.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