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論文

時間:2022-02-20 03:20:00

導語: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12月~2009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齡41~72歲,平均(52±12)歲;病程6個月~12年;無急慢性并發癥。根據患者意愿分為強化教育組和常規教育組,每組39例。強化教育組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齡(50±13)歲,病程7個月~11年。常規教育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齡(51±14)歲;病程6個月~12年。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病程間具有均衡性。

1.2方法

1.2.1強化教育組采用社區護理與健康教育結合的綜合干預措施。包括:(1)健康教育,每天早餐后對患者進行40min的健康知識教育,內容有:糖尿病基礎知識、飲食、運動、監測、治療、心理健康及并發癥的預防;(2)飲食干預,利用食物模型教會患者計算每天所需的主副食攝入量,讓每位患者動手操作,并發放“Ⅱ型糖尿病食物交換份法”參考表,確保出院后正確實施;(3)運動干預,帶領患者每天餐后0.5h進行快步行走20min,并簡單教會患者用運動時的脈率來判斷運動量,即運動脈率(次/分)=170-年齡。(4)指導患者記生活日記,粗測能量攝入與消耗值;運動前后血糖值及心率變化;記錄體重指數的變化。讓患者意識到生活日記實質上是“實際行動的修正療法”,是自我控制最基本的方法[2]。出院后第1周電話隨訪1次,以后每2周電話隨訪1次,共隨訪半年。

1.2.2常規教育組采用一般健康宣教方式,內容包括飲食、運動、監測及治療措施、心理健康及并發癥的預防等,由責任護士完成。發放相同內容的健康教育資料及參考表。出院隨訪同強化組。

1.2.3觀察項目2組按入院時、出院時、6個月的餐后2h血糖,采用羅氏快速血糖儀測量,空腹血糖、血脂、腎功能用羅氏生化分析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用伯樂D-10檢測。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強化教育組出院時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與常規教育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個月兩組上述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糖尿病屬于一種終身性疾病,單純依賴住院期間的治療和護理,不能長期控制血糖及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所以,指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飲食、運動、合理膳食、合理用藥及定期檢測血糖等非常必要。

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常規教育方法多以理論灌輸為主,缺乏對理論的理解強化,尤其是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更難掌握。因缺乏具體化、個性化指導和有效監督而起不到相應作用。而生活綜合干預強化教育結果表明能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為患者在家庭進行自我管理,提高尊醫行為,控制血糖,延緩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強化教育在控制血糖方面的效果較常規教育效果明顯而持久[3]。電話回訪是將醫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中的有效手段。通過電話咨詢回訪,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心理狀態、康復情況等,實施指導與監控,能及時有效地建立起醫患相關信息的溝通渠道[4]。由于醫護人員和糖尿病患者的良好溝通,病人出院后的總體治療有了有效的監督,有利于長期有效的控制病情。

參考文獻

[1]張清芳,吳萍,楊金玲.社區護理中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6,10(13):2514.

[2]岳清彩,李海風.影響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6,10(13):3511-3512.

[3]何品雅,徐國琴.淺談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導內容.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J].2006,3(4):368.

[4]伍春蘭,馬翠蘭,巫向英.利用電話回訪延伸健康教育[J].現代護理,2004,10(7):669.

【摘要】目的探討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綜合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方法將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強化教育組和常規教育組,每組39例,強化教育組采用社區護理和健康教育綜合干預,常規教育組采用一般干預,比較兩組出院時和出院后6個月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結果強化教育組出院后6個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與常規教育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綜合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復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糖尿病2型社區保健護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