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結核護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0 03:17:00

導語:腰椎結核護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腰椎結核護理分析論文

1臨床資料

本組28例腰椎結核病人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齡22-70歲,平均47.5歲。入院時已有截癱2例,伴有寒性膿腫9例。主要癥狀是腰椎有廣泛壓痛。X線示椎間隙變窄和骨質破壞[1]。入院后積極全身營養支持療法和抗結核藥物治療,完善術前檢查。擇期行結核病灶徹底清除+自體骨植骨術,術前有截癱者,另行椎管減壓術,解除脊髓壓迫。術后繼續全身支持及抗癆藥物治療,加上精心護理,2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術前護理

2.1基礎護理

術前絕對臥床休息。對于截癱病人,護士要主動做好生活護理,預防三大并發癥。鼓勵病人做深呼吸,協助病人翻身拍背,排盡痰液。

2.2用藥護理

因為部分患者對本病認識不夠,認為入院后立即手術就能治好病,對此,醫護人員應認真、耐心向患者解釋術前應用抗結核藥物的作用,局限病灶、控制病程發展,為手術做準備。在用藥過程中,認真觀察,詢問用藥情況,及時發現藥物不良反應,遵醫囑調整或更換其他藥物。口服利福平、乙胺丁醇期間定期復查肝功能,大量服用可加維生素;鏈霉素長期注射者要定期復查腎功能[2]。

3術后護理

3.1一般護理

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若血壓持續下降,脈搏細速,引流量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多、色鮮紅,考慮為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值班醫生。術后應平臥位6h,生命體征平穩后可翻身;翻身時保證脊柱伸直位,保持身體成一直線,防止扭曲,以免植骨塊脫落;注意勿牽拉引流管,以免給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注意保持傷口引流管通暢,引流袋每日更換并記錄引流量。

3.2預防并發癥

①防止褥瘡發生:生命體征平穩后,每2~3h翻身1次,翻身時避免拖、拉,要輕輕抬起。床邊要建翻身卡。本組病人中,入院時褥瘡Ⅱ°發生者3例,經過我們精心、有效的護理,這3例褥瘡病人均愈合,其他無1例褥瘡發生。②防止肺部感染:每次翻身時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同時由下往上、由外向內輕輕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用α-靡蛋白酶4000單位、地塞米松5mg、慶大霉素4萬單位等藥物稀釋后進行霧化吸入,每日2次。③泌尿系感染:囑患者多飲水,日飲水量應在2000~3030ml,保證有足夠小便沖洗膀胱。對留置導尿管病人,每日用0.1%新潔爾滅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用0.1%生理鹽水250ml加上慶大霉素4萬單位行膀胱沖洗,每6h1次。

3.3疼痛的護理

術后疼痛是患者最主要的不適感受。首先向患者說明疼痛發生機制及過程,減輕患者緊張的心理;調整體位使患者臥位舒適;檢查引流管是否受到過度牽拉,檢查鎮痛裝置是否通暢。然后通過與病人聊天、看書、聽音樂等手段,轉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時遵醫囑使用鎮痛劑;為病人創造安靜、舒適,利于休息的環境。

3.4功能鍛煉

協助并指導病人進行功能鍛煉,教會家屬肌肉按摩的方法。術后第3天,在不影響脊柱穩定性的情況下鼓勵患者做抬頭、擴胸、深呼吸和上肢運動,以增強心、肺的適應能力和上肢肌力。同時做雙下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踝關節伸曲運動[3],每次維持5s,l0~l5次為l組,每日2-3組。同時輔以被動按摩。運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度。

4出院指導

①繼續功能鍛煉以促進肌力的恢復;②合理調節飲食,保證營養的攝入;③繼續服用抗癆藥物,每2-3個月復查肝功能1次;④定期門診隨訪,3-4個月后植骨塊融合后可下地行走。

參考文獻

[1]白人駒,馬大慶,等.醫學影像診斷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94.

[2]王陸林,劉志蘇.大外科學.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473.

[3]吳鐘琪.醫學臨床“三基”訓練護士分冊,湖南醫科大學,第3版.康復護理,2002:506

【摘要】目的針對腰椎結核圍手術期患者進行有效護理。方法對28例腰椎結核病人術前、術后的基礎護理、用藥護理、術后護理以及疼痛護理進行全面闡述,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方法。結果在28例病人中,通過積極全身營養支持療法和抗結核藥物治療,擇期采用結核病灶徹底清除+自體骨植骨術;術后繼續全身支持及抗癆藥物治療,加上精心護理,2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關鍵詞】腰椎結核手術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