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牽引患者護理
時間:2022-03-12 10:38:00
導語:下肢骨牽引患者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78例,男性35例,女性43例,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17歲,平均年齡為50歲,其中股骨髁上牽引者10例,脛骨骨折牽引者59例,跟骨牽引者9例,牽引時間最長者可至60天,最短則有7天,平均14天。
本組78例患者,經過我們積極的護理幫助及心里疏導,都能樂意接受骨牽引術,期間有3例患者出現了感冒的癥狀,有1例患者出現的便秘,其余均未發生任何的感染,所有的患者也沒發生壓瘡、關節僵硬、足下垂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5%。
2護理措施
2.1心理護理牽引術前需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況,要詳細的向患者說明牽引術的方法,時間及治療的重要性,并要幫助病人樹立能接受牽引手術的信心,鼓勵病人增強戰勝疾病的勇氣。(1)心理疏導:經常深入病房和患者溝通,鼓勵患者說出其內心感受,并耐心的傾聽,了解患者的飲食和睡眠情況,給予生活上的指導。(2)心理支持,漸進性的介紹牽引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并提供相關資料,介紹治療小組醫生和責任護士的工作經驗和技術特點,責任護士每日陪同進行護理,希望患者積極配合。(3)主動與患者接近,消除患者的戒心,幫助患者通過學習對牽引有一定了解,并結合醫生的治療方案和患者溝通,注意交流時避免敏感的話題,解除思想顧慮,使其情緒逐步穩定。
2.2健康教育對骨牽引的患者、家屬及護送人員,護理人員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講解骨牽引術的常識,使其懂得臥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及家屬形成良好的遵醫行為,訓練自我應對能力。由于個體差異,每個患者的應對能力都不同,因此護理人員充分利用與患者接觸的各種機會,有目的地了解患者的性格、生活習慣系統地評估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治療態度、以及家庭的支持程度,再根據患者對疾病認識的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有針對性的采取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積極改善護患關系,增加信任度,幫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態科學的態度來面對自身疾病,減少過度的負性情緒,培養獨立性、提高自我應對能力促進健康行為習慣的建立,在牽引期間由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及指導平衡膳食,戒除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避免辛辣食物刺激,發放健康教育資料,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3牽引術后的生活護理術后患者由于剛開始牽引,多存在有體位不舒服的感覺以及飲食,大小便不適宜的情況,因此應注意對患者生活上進行護理,滿足患者的的基本生活需要。(1)床上大小便訓練,訓練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以適應床上排泄方式,告知患者保持大小便通暢的重要性,囑其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的通暢,這樣可以減少術后尿潴留和便秘的發生率。(2)肌肉鍛煉:訓練患者股四頭肌的收縮訓練和髁泵運動。股四頭肌的收縮練習:收縮10s、放松10s。髁泵運動:髁關節背伸,跖屈練習,以防肌肉出現廢用性萎縮。
2.4牽引術后牽引的針眼護理為了避免穿針處的感染,每日需用75%的酒精滴注針眼處敷料兩次,或用新潔爾滅酊棉球消毒針眼每周兩次,同時更換針眼處敷料。針眼處有分泌物或結痂時,應用棉簽拭去以免發生痂下積膿。注意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保證敷料的干燥清潔、預防發生感染。避免牽引針滑動移位,骨牽引針兩端套上木塞或膠蓋小瓶,以防傷及人掛鉤被褥,定期加強觀察,發現牽引針偏移時,局部經消毒后再調整至對稱位或及時通知醫生,切不可隨手將牽引針推回。繼發感染時,積極引流,嚴重者需拔出鋼針,換位牽引。
2.5牽引術后運動指導及并發癥的預防指導患者髁關節背伸、股四頭肌等長收縮,q2h抬臀,年老患者每日用碘酒擦拭骶尾處皮膚兩次,使其老化不易發生壓瘡。在骨隆突部位,如肩背部,尾骶部、雙側髂嵴膝踝關節、足后跟等處放置棉圈氣墊等,并定時按摩,每日溫水擦浴,保持床單位清潔、平整和干燥,注意全身情況的觀察,皮膚護理,體溫的變化,防止受涼感冒。指導患者每天早晨做深呼吸、用力咳嗽,協助病人定期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教會患者使用床上吊環或用雙上肢支撐起上半身做抬臀運動,用空心手掌拍打其背部以防止發生墜積性肺炎。鼓勵患者多飲水。多排尿,保證病人有足夠的液體攝入量,防止泌尿系統疾病。指導患者飲食,避免油膩、脹氣類食物,保護腸胃功能,鼓勵多食新鮮水果及蔬菜以利于大便通暢,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鼓勵和協助病人變換體位,同時指導未固定肢體的功能活動。.6牽引拆除后的護理牽引拆除后,由于患肢長期處于被動體位,缺乏功能鍛煉,關節內漿液性滲透物和纖維蛋白沉積,易致纖維性粘連和軟骨變性,同時由于關節囊和周圍肌肉的萎縮,患者多會膝關節活動功能受限,我們采用被動和主動相結合的鍛煉方法,包括肌肉等長收縮,關節活動和按摩等,以促進血液循環,維持肌肉和關節的正常功能,盡早恢復患者的膝關節功能。
3討論
3.1重視患者的情緒變化我們發現,所有的患者受傷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緒障礙,有些是受傷后的悲觀情緒,有些對手術治療的恐懼,有些還夾雜經濟負擔問題帶來的煩惱等。我們認為對此時患者思想的了解,對正確引導患者治療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護理工作中,我們護士應首先著手解決這些思想情緒障礙,處處關心病人,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他們配合我們的工作。通過我們的努力,患者都樂意接受骨牽引治療,且在手術過程中都能積極配合。
3.2重視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滿足自理需要,提高自理能力,我們認為;護理的重點是人的自理需要。患者住院時間是短暫的,但其自理需要具有延緩性。自理知識和技能能幫助他們擺脫對醫護人員的依賴。去適應家庭、社會中的不同角色,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逐漸認識到醫療的目的不僅是提高生命的數量,同時更應重視生命的質量。健康教育轉變護理觀念,提高護理質量,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實踐過程中,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同時,也向患者傳授了自我管理的意識和技能,讓患者參與自己的護理計劃,學會相關的自理能力。
3.3積極參加骨牽引手術我們認為參加骨牽引手術有利于縮短護患距離,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也可了解牽引力、牽引體位等,對護理觀察有許多有益的幫助。
3.4重視并發癥的預防牽引術后并發癥多,一旦發生對患者非常的不利,我們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護理重點,在工作中對病人出現的不同情況進行評估,經常巡視病房,與患者進行護患溝通,采取不同的具體措施,指導病人維持正確的牽引位置,保持牽引有效,不隨意減少或增加牽引重量,達到治療目的,早期進行肌肉等長收縮,兩周后開始關節活動,逐步增加活動量和范圍,循序漸進,以病人不出現疲勞、疼痛為宜,癱瘓肌體的肌肉、關節應進行被動活動,以防肌肉收縮,足下垂和關節僵硬,若病情許可,可進行全身活動,如抬臀、擴胸、深呼吸、用力咳嗽等,積極的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玲,廖紀悅,冶合曼.120例成人麻疹患者的護理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2):175-176.
[2]陳碧玲,陳蘆地,呂麗華.健康教育對提高帶管患者自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23(8):64-66.
[3]熊應菊,熊啟燕,尚麗英.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7,22(21):65-70.
- 上一篇:公務員競爭副主任演講稿
- 下一篇:縣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的競選演講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