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實驗操作教學研究
時間:2022-08-03 03:50:29
導語:護理學實驗操作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示錯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各種手段示范錯誤和克服錯誤的技術。示錯法為臨床上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過去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率較廣,現隨著我國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改變,該種教學方式適用于實驗操作教學中,取得滿意效果[1]。本院對示錯法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操作教學的應用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2015~2017年),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收取對象為實驗操作小組學生,收取時間在2015年10月18日~2017年12月26日之間,對收取100例實驗操作小組學生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各項基本資料-年齡:年齡上下限值分別為18/16,平均年齡(17.58±1.02)歲。對照組各項基本資料-年齡:年齡上下限值分別為17/18,平均年齡(17.12±1.55)歲。兩組實驗操作小組學生在各項臨床資料對比中無顯著差異,即性別、年齡等,因此,可采用P>0.05來表示,能進行對比。1.2方法。通過小組成員集體討論,將無菌技術操作、導尿術和靜脈輸液作為實驗項目。兩組基礎護理技術實驗操作課均由同一名教師授課,每個項目操作流程均遵循本院編制的基礎護理操作手冊中的內容規范實行。觀察組-采取實施示錯法教學,即示范-聯系-示錯-糾錯-總結,具體內容:(1)無菌技術操作示錯法:投遞器械手法錯誤;覆蓋無菌盤時手法錯誤;鋪無菌盤將無菌包打開時手觸及包布的內面,并將污染物直接放置于無菌包內;打開閉合貯藏手法錯誤;用無菌持物鉗時觸碰至容器邊緣;器械包開包時使包里物品受到污染;倒無菌溶液手法錯誤;檢查無菌溶液時操作手法錯誤;跨越無菌區等臨床上學生常犯的錯誤操作[2]。(2)導尿術示錯法:將女性患者導尿術為例子,首次消毒未按照順序進行、未能備好便器、在備好便器后未洗手、倒消毒液前未沖洗瓶口、用戴手套的手倒消毒液、戴手套方法不正確、在插導尿管時未將小陰唇分開并將導尿管進行固定、第二次消毒時消毒順序錯誤、倒尿液時導尿管位置不正確、跨越無菌區等學生常犯錯誤。(3)靜脈輸液示錯法:未能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原則、手觸及患者皮膚消毒區域、未扎止血帶、拔針后按針眼手法錯誤、配制藥物時針頭受到污染、針頭受到污染后繼續穿刺、穿刺角度不正確等。每個操作分環節示錯,一個環節結束后由學生糾正錯誤,當學生的面將錯誤指出,對于學生未發現的錯誤應進行指導對照組-實施采用示范一聯系一總結的教學方法。1.3觀察指標。對比且分析兩組實驗操作小組學生的指標,即教學效果評分。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實驗操作小組學生無菌技術考核成績(89.65±1.02)分;導尿術操作考核成績(88.52±1.67)分;靜脈輸液操作考核成績(82.10±1.3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0.05。見表1。
3討論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教學方式主要以傳統護理操作實驗教學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學生通過教師的授課學習經驗,但該方式易導致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下降[3]。而示錯法能夠使學生主動找出錯誤,并進行糾正,對于學生未發現的錯誤教師給予指出,形成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教學觀念,進而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本次研究數據,觀察組實驗操作小組學生無菌技術考核成績(89.65±1.02)分;導尿術操作考核成績(88.52±1.67)分;靜脈輸液操作考核成績(82.10±1.3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0.05)。總而言之,示錯法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操作教學中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探究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龔國梅,洪迎迎,彭金,等.示錯法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操作教學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5,30(1):52-54.
[2]李泉清,任華蓉,何開蓮,等.示錯情景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78(30):330-331.
[3]馮艷.示錯法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29(4):75-76.
作者:康美玲 單位:呂梁市衛生學校
- 上一篇:護理學專業考研調查研究
- 下一篇:護生基礎護理學必要性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