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護理教學實踐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4-16 11:25:46
導語:老年護理教學實踐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老年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質量成為重中之重。高職高專老年護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課堂效果的提升,可以通過轉變教師教學態度,加強管理意識、多樣化教學、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等措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護理人才,為我國老年護理事業起推動作用。
關鍵詞:高職高專;老年護理;教學實踐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發展中國家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就標志著該國進入老齡化社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41億,占總人口17.3%。預計到203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3.46億。[1]由此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在此背景下,對于老年護理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護理教育目前各大高校都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探索,尚無統一培養模式。本研究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期提高老年護理學的教學質量。
1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現狀
1.1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不少高職高專院校從事老年護理教學的一線教師是剛從高校畢業的年輕教師,教學經驗缺乏,課堂把控能力較差。沒有相關醫院工作或養老院工作經驗,無法做到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只是單純的理論內容的傳輸。不能及時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授課內容。1.2教師管理意識淡薄。學生基礎知識較差,參與課堂次數較少,教師講課激情被磨滅,從而放任課堂,疏于課堂秩序管理。也有不少教師認為自己就是來上課的,管理班級秩序那是輔導員的工作。這樣就造成了只要在上課過程中學生不做出格的事情,教師就悶著頭講授課堂內容,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學生學習興趣大大降低。1.3學生方面。高職高專學生大都是高考成績不理解,生源相對本科學生差一些。自控能力較差,律己意識淡薄。學習《老年護理學》主要依賴教師的灌輸,課后復習主要采取被動做題的方式。上課跟不上教師的進度索性不聽課,拿出手機玩游戲、追劇等等。也有存在上課直接曠課,覺得上課也聽不懂,索性直接曠課。在課堂上睡覺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教師在講臺上慷慨激昂,臺下睡倒一片。更有甚者在上課期間隨意在教室走動,教師不得不停止授課,管理課堂秩序。這樣不僅打斷教師講課節奏,也給其他同學也造成困擾。1.4學校方面。不少學校雖然設有單獨的老年護理實訓室和實訓課堂,但與培養目標的定位相差甚遠,高職高專院校要求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而我們的實訓室水平僅能滿足課堂理論教學的演示,與實際工作嚴重脫節。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退化,單純的理論講授,學生很難理解老年人的身心需要。學校又沒有合作的養老機構和老年護理學見習場所。學生很難將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理論和實際應用相關聯,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興趣。
2解決對策
2.1轉變教學態度,加強管理意識。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精準把握好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并且注重瀏覽最新學術前沿和權威的老年護理動態。認真書寫教案,設計好每個教學環節。在講授新課之前,可以以教研室為單位,組織課堂說課,年輕教師要多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學習。加強班級管理意識,只要站在講臺上,這節課你就是班級的管理者。課堂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聽課的效果,[2]在有學生擾亂秩序的時候要加以及時制止。引導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對于上課曠課、睡覺的學生要采取措施,隨機點名、課上提問等方式。上課之前把手機統一放到教室規定的位置,教師和學生一視同仁,以身作則。對于課堂回答問題積極、遵守紀律的同學要給予鼓勵,滿足學生的認同感和表現欲。2.2多樣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度。在老年護理學授課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是滿堂灌的方式。何萍通過應用高齡化體驗的方式模擬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角色扮演法等都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加以滲透。實踐教學采用臨床見習、養老機構志愿者服務等形式。也可以給學生布置親情作業,應用老年護理學中學過的知識給家人進行一次保健指導,將人文關懷的理念融入到課堂中。2.3學校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定期選派老年護理學教師去臨床一線和養老服務機構進行業務培訓。熟悉臨床老年護理的經驗和方法。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鼓勵老年護理學教師去開展老年護理教育較早、經驗豐富的院校進行學習和交流。組織學生去養老機構見習,多和老年人進行溝通。2.4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高職高專的學生由于底子較差,對于教師講解的內容可能存在難以吃透理解的情況。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出現厭學自卑的心理。作為教師要主動引導和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個體的存在,尊重他們的差異性。只有在和樂融融的課堂上,學生才會思維敏捷、敢思、敢說、敢于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帶有個性色彩的想法。教師在提問或者課堂討論時尤其要注意學生個性化發展。當有學生不好意思開口,羞于表達的時候要合理利用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和學生互留微信、QQ等聯系方式。在學生有問題又不好當面提問的時候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溝通。
參考文獻:
[1]www.gov.cn/xinwen/2018-02/28/content_5269506.htm.
[2]李粉香.高職高數課堂教學質量現狀與提升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146.
作者:趙姍姍 黃文杰 李 萍 朱瑞雪單位:山東協和學院
- 上一篇:民族舞蹈教學改革創新研究
- 下一篇:生態文明礦山環境保護及治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