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護理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30 10:41:00
導語:宮頸癌護理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宮頸癌介入治療的術前術后護理要點。方法:以38例宮頸癌患者采用髂內動脈灌注化療,進行針對性護理,嚴密觀察。結果:38例患者介入治療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通過有效的護理治療,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為手術創造了條件,提高了腫瘤切除率。結論:合理有效的護理是保證介入治療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宮頸癌;介入治療;護理
TheObservationandNursingintheIntraarterialNeoadjuvantChemotherapyofCervicalCancer
ZHONGHuihong(HuizhouCentralPeople''''sHospital,Huizhou,Guangdong516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mportanceofnursinginthetreatmentofintraarterialneoadjuvantchemotherapyofcervicalcancer.MethodsThirtyeighttypatientswithcervicalcancerweretreatedinintraarteriailiacaarteryneoadjuvantchemotherapy,andwithselectivefulnursing.ResultAllthecaseshappenedwithsomedegreesidedeffectwererelievedbyeffectivenursing.ConclusionEffectivenursingisoneofthequalificationsinthetreatmentofintraarterialneoadjuvantchemotherapyproceedsmoothly.
Keywords:Cervicalcancer;Intraarterialneoadjuvantchemotherapy;Nursing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晚期難以切除病例,采用髂內動脈插管進行動脈內化療和栓塞已為有效的輔助治療,為手術創造條件。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將不良反應降到最低,保證介入治療順利進行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問題。我科自2003年10月開展宮頸癌介入治療,因護理得當,均取得滿意結果。現將護理觀察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月間,采用導管介入治療宮頸癌38例,年齡29歲~80歲,平均年齡54.5歲,已婚36人,未婚2人,其中Ⅱb期23例,Ⅲa期11例,Ⅲb期4例。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患者因年齡、社會地位、家庭環境的不同,所表現的心態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年輕患者因情緒低落而消極不易配合。醫務人員應針對患者心理活動,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優越性、手術過程、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術后注意事項,消除其不良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
2.1.2術前準備詳細了解病情,全面評估患者心理及健康狀況,制定護理計劃。監測患者的T、P、R、BP,了解患者臨床檢驗結果及影像學檢查,為介入治療提供依據。術前常規行碘過敏試驗,并準備好各種抗過敏急救藥物及用品。介入前1天~2天進易消化少渣食物,以防術后便秘而用力排便導致穿刺點出血,術前8h禁食,4h禁水。術前做好皮膚準備,備皮范圍為劍突下至大腿上1/3,包括外陰部,特別是雙側腹股溝穿刺部位應注意有無皮膚破損、疾患或感染。術前停留尿管。術前半小時靜脈推注樞丹8mg,以防術中嘔吐或嗆咳。
2.2術后護理
2.2.1嚴密觀察T、P、R、BP以及尿量情況,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2.2.2術后注意事項術后安返病房后患者平臥,保持穿刺側肢體伸直,制動6h~8h,觸摸足背動脈,若搏動良好,可在穿刺部位用砂袋壓迫止血6h~8h。若患者平臥時間過長,可用手緊壓穿刺處向健側轉臥,囑患者避免屈膝,屈髖及用力咳嗽或打噴嚏,以免局部壓力增高而導致出血。術后24h后方可下床活動,72h內避免劇烈活動。
2.2.3術后應水化3d,每天補液在2500ml以上,鼓勵患者多喝水,加速排泄,以減輕肝腎功能損害,同時注意電解質的平衡。
2.2.4保持外陰清潔每天用1∶20碘伏溶液抹洗外陰2次,并保持尿管的通暢。
2.2.5術后常規用3d~5d抗生素,預防感染。
2.2.6密切觀察穿刺點及下肢末梢血運情況每15min~30min巡視患者一次,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有無減弱或消失,下肢皮膚是否蒼白及皮溫是否下降,穿刺點有無滲血及血腫形成,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2.7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胃腸道反應:術后7例患者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遵醫囑予靜脈推注樞丹8mg后明顯緩解。發熱:大部分患者術后有不同程度發熱,體溫在37.5℃~38.5℃之間,多由于腫瘤組織缺血壞死,毒物吸收或機體對化療藥物栓塞劑刺激的反應。應定時測量體溫,鼓勵患者多喝水,術后有2例患者體溫高于38.5℃,予物理降溫,對癥處理后恢復正常。疼痛:主要表現為下腹痛,部分患者同時有臀部及會陰疼痛,下肢麻木感及大腿內側輕微疼痛,疼痛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術后有11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遵醫囑口服止痛劑或肌肉注射哌替啶100mg后疼痛緩解;神經損傷:髂內動脈后支完全閉塞能危及坐骨神經,前后支完全閉塞引起坐骨神經的缺血性損害,所以雙髂內動脈前后支全部栓塞可產生下肢麻痹,癱瘓以及Brown~sequard綜合征的危險。因此,熟悉解剖結構,并根據其變異情況在操作中靈活處置,是防止神經損害的重要環節。過敏反應:對有過敏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強觀察,術后1例患者出現全身蕁麻疹,予抗過敏,對癥處理后痊愈;其他化療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心肌損害,腎損害等,應按化療常規護理。
3小結
中晚期宮頸癌因腫瘤細胞對周圍器官的浸潤導致無法手術或手術困難,常規的靜脈化療由于癌組織局部抗癌藥物濃度低無法有效殺滅癌細胞,介入治療由于將介入導管插到腫瘤供血動脈大大提高了局部組織的藥物濃度,可有效殺滅腫瘤細胞,使宮頸癌臨床分期得到逆轉而獲得手術機會。本科38例宮頸癌介入治療患者,36例宮頸介入治療后順利手術切除,2例介入治療后未能手術選用放療。血管介入是一門新興學科,介入治療術前、術后觀察及護理是不可缺少的,是防止并發癥的重要環節,要求護士有高度責任感,精湛的護理技術,以防止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春林,梁立治,劉佩鳴,等.介入治療在中晚期婦科惡性腫瘤中應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16(11):667.
[2]厲藝哲.表阿霉素、順鉑介入治療宮頸癌的護理對策[J].浙江臨床醫學,2003,5(10):798799.
- 上一篇:區危舊住房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
- 下一篇:區控源截污行動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