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結構教學在護理學中的價值研究

時間:2022-03-26 11:09:00

導語:布魯納結構教學在護理學中的價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布魯納結構教學在護理學中的價值研究

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是當代認知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結構教學理論在教育界具有廣泛的影響[1]。《護理學導論》(以下簡稱為《導論》)是護理學專業的啟蒙課程,基本涵蓋了當前護理學先進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中心指導思想是對護理對象———人進行整體護理[2]。為優化《導論》教學,從2000年12月開始,我院把《導論》作為教學改革試點課程,運用布魯納結構教學理論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改革,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1《導論》教學改革的理論依據

1.1強調學科基本結構。布魯納認為,“不論我們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所謂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間的那種具有內在聯系并起普遍作用的知識體系[3]。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學科結構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決定護理哲理的4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環境、健康和護理[4]。因此,《導論》教學必須使學生明確護理學科的基本概念:人、環境、健康和護理,并以此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進而掌握護理學科的基本結構。

1.2倡導發現學習法。布魯納認為,發現學習是指學生通過積極的參與過程自行發現所學習的內容。學生在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同時,還要掌握學習該學科的基本方法和態度,其中發現的方法和發現的態度是最重要的[5]。根據這一點,在《導論》教學中,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強調學習過程的探究性,注重學習內部動機的激發。

2《導論》教學新體系的構建

2.1教學內容。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護理哲理,然后以護理哲理的四個基本要素人、環境、健康和護理為主線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并分為四大主題。(1)人:包括“人是一個整體”、“人類基本需要”、“人的成長與發展”和“人的自我概念”,使學生正確認識人的整體特征,把握人體需要的特點,做到“因人施護”。(2)健康:介紹“健康與疾病”,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幫助護理對象促進、維持健康,預防疾病和從疾病中得到康復。(3)環境:學習“護患關系與溝通”、“壓力學說”,使學生理解人與周圍環境的廣泛聯系,明確護患關系的性質、搞好護患關系的條件,掌握溝通的技巧以及內外環境變化對人產生的壓力,使學生學會識別人對壓力的身心反應,減少壓力產生的影響。(4)護理:“護理程序”、“常用護理理論”、“健康教育”的傳授,使學生掌握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具備整體護理能力。“循證護理”的介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指明了護理學的發展方向。護理倫理、護理與法作為自學內容,實現了護理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

2.2教學安排與教學方法。(1)教學安排:《導論》課從第6學期調整到第3學期,使學生早期接觸護理,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2)課堂教學:減少了單純講授,由原來的54學時,改變為36學時,增加了自學和討論時間。如學習“護理與法”時,學生已學過法律常識,則要求學生在自學本章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已學的法律內容,寫出有關護理與法的發言稿,在課堂上討論,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習“人的基本需要”時,應用病例分析、小組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更加靈活。學習“人的成長與發展”時,采用角色扮演、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臨床實踐:學習《導論》期間,臨床見習8學時。讓學生早接觸臨床實踐,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如學習“護患關系與溝通”和“護理程序”時,分別安排學生在臨床情景下與病人溝通,學習護理病歷的書寫,以發現護理理論與實踐的興奮點,激發學生學習護理的內在動力。

2.3教學評價。在教學評價中增加綜合能力考核:將原來單一的理論考試改為理論考試與能力考核相結合,并各占總成績的50%。能力考核的方法是由教師到臨床選擇病例,學生在特定的臨床情景中收集、整理并分析資料,列出護理診斷,設定預期結果,選擇最佳護理措施,寫出護理計劃和健康教育計劃,以評價學生運用護理程序和溝通技巧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的能力。

3新課程體系的優點

筆者認為本教學體系具有以下優點:(1)教學內容組織方式符合當前護理學科的基本結構,對于學生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知識,激發學生自覺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有重要的意義;(2)教學方法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營造了民主、和諧、活潑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成為發現者,引導學生圍繞護理學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主動而有興趣地思考、探索和研究問題,得出相應的結論,培養學生發現式獲取知識的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率;(3)教學評價能夠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努力方向起到指揮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