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學位高材生的能力現象學思索

時間:2022-03-26 11:48:00

導語:護理學學位高材生的能力現象學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學學位高材生的能力現象學思索

為了滿足對不同職業背景專門人才實行針對性強的培養,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決定在我國設置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教育[1]。專業學位與科學學位在招生對象、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導師指導等方面明顯不同[2]。我國學者對護理碩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核心知識、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進行了相關研究[3-4]。本文通過質性訪談,針對我國臨床對于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有何希望及要求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0年8~11月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北京市某高校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護理部主任、帶教老師、學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及醫生作為研究對象,資料收集,以信息飽和為原則(表1)。

1.2研究方法

1.2.1資料收集方法

以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為指導,以面對面、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方式收集資料。訪談前,向受訪者介紹研究意義、目的,承諾訪談資料只用于研究。取得受訪者口頭和書面的知情同意,并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根據研究主題以及相關文獻自行制定訪談提綱,主要內容為:以“您認為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應具備哪些能力”?在訪談過程中,邊聽邊注意觀察對方的言談舉止、表情變化,含糊不清的內容要詢問明確,訪談時間約30min/人,資料收集至信息飽和為止。

1.2.2資料分析方法

每次訪談后將訪談內容及時逐字逐句轉化為文字資料,然后逐行逐字地反復閱讀,數據分析利用Colaizzi所提出的方法,嘗試融入被訪者的感受,而不是跟隨既定的研究規則。分析時首先認真閱讀原始資料,標記反復出現和具有代表性的詞或句,通過文本登錄、編碼、歸類,采用類屬分析法提煉主題。

1.2.3研究的可信度

本研究選取了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考慮到護理學專業學位研究培養結構、用人單位等多因素,選取了包括護理教育者、護理管理者和護理實踐者(病房護士長)、醫生等不同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擔任一定職務,對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的關注和了解。在訪談過程中不斷根據上一次的訪談結果來重審資料,存在不正確或者不全面的,再次收集資料修訂假設階段,通過不斷分析及返回資料重審,最終歸納出合理的解釋。在資料分析時采用合眾法,研究者將資料分類、編碼,提煉出主題后,邀請第2人對編碼和主題進行核對,并不斷與原始資料進行對比。將資料整理的最終結果反饋給受訪者,核對資料的真實性。

2結果

2.1臨床實踐能力

臨床實踐能力是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臨床中進行實踐活動相關的能力。受訪者普遍認為該能力是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首要特點。受訪者認為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做為將來我國高級護理實踐(AdvancedPracticeNursing,APN))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在推動我國護理專科化進程中將起重要作用。因此,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具有全面綜合的專科護理相關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并且能夠獨立解決臨床問題。他們在臨床工作中應該具有整體護理的觀念,能運用循證護理的思維方式和基于護理理論的概念框架指導臨床實踐。學院教育者1:“專業學位研究生就是培養臨床型、應用型、專科型的護理人才,就是為了像國外那樣培養高級實踐護士,他們畢業以后能很好推動咱們國家的護理專業化進程,……,能夠勝任臨床工作是最基本的,……,動手能力很重要,并且至少要掌握一些新知識、新技能。”護理部主任1:“比如造口領域的,他要能夠掌握常見造瘺口的護理方法,出現了并發癥怎么去處理,怎么給別人做各種各樣的宣傳教育,怎么去識別……,他們可以靠護理的手段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改變過去醫生對護士的看法,他們應該具有獨立高層次的直接臨床實踐能力。”帶教老師1:“他們是高層次的護士,應該對現有的護理措施提出質疑,能夠帶著循證的思想在臨床中工作,發現證據,查找證據,評價證據,對整個護理過程進行反思,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循證的能力。”

2.2教育咨詢能力

受訪者認為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學歷較高,因此被寄希望于能夠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相關對象,因此需要具備教育咨詢能力。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面臨的教育對象不僅包括患者和家屬,還有護士、其他層次護生以及其他醫務人員。護理部主任2:“他們在臨床工作中,每一個科室都會安排給他們的帶教任務,做為帶教老師負責本科學生,能夠培養他們做為一名老師必需的素質和能力,這是他們應該具備的。”帶教老師2:“做為一名教育者,表達能力、授課能力、根據不同對象選擇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的能力是必須具備的。”帶教老師3:“比說糖尿病方向的,他要定期在醫院或者社區對病人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有些人知道很多知識,但不能讓對象明白自己在講什么,這個講課能力是需要鍛煉的。”

2.3臨床研究能力

受訪者認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校接受系統完整的科研培訓,因此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希望專業學位研究生能夠帶動科室的科研。他們應具有科研意識,發現并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將研究結果用于在臨床工作中,并且能夠利用研究結果評價臨床實際工作。帶教老師4:“他們應該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帶動我們發現臨床中存在的問題。臨床才是科研的土壤,護理中的科研必須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主要目標。”學院導師1:“他一定是一個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研究者,并且要跟其他專業合作,如醫療、檢驗、麻醉等,參與到他們的科研中,或者讓他們參與到護理的科研中,相互合作,對臨床實踐問題進行科學研究。”

2.4協調管理能力

受訪者認為護理工作繁雜多樣,協作性強,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需要學會周密的計劃,疏通協調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帶教老師2:“對于研究生而言,管理能力是需要鍛煉的,他們作為將來臨床中的護理專家,應該做這方面的準備,包括人員的培訓、制度的健全、臨床實踐指南的制定等。他們可以在循證的基礎上,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帶教老師4:“他們應該具有疾病管理能力。比如腫瘤方向,腫瘤病人涉及生理、心理及社會支持多領域的合作,所以他們必須能夠較好地協調與各領域的關系,充分發揮團隊作用。”

2.5溝通協作能力

受訪者認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臨床工作中涉及醫療、麻醉、康復等不同領域的工作,因此要具有較強的溝通協作能力,能夠與其他護士有效合作,獲取其他醫療技術人員或單位的支持與協作,較好地完成溝通交流工作。醫生1:“現在臨床上解決一個問題,往往需要很多個部門合作才能完成,要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同事的理解,都需要溝通。”帶教老師6:“跟患者一定要溝通好。溝通基本是通過語言的交流實現的,所以一定要懂得語言的藝術和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6專業發展能力

在訪談中,受訪者認為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肩負促進各專科護理專業發展的意識,在實際工作中推動各專科護理工作的發展。同時也注重自身的專業發展,培養自我覺察、自我規劃及自我提高的能力。

3討論

能力又稱為勝任力,指一個組織中的員工所具備的能夠勝任工作崗位要求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特質[5]。從其與工作的相互關系角度,可被分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基本能力指人們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能力,即從業能力[6]。核心能力是針對某個專業內的每一個從業人員,使護理人員能夠迅速適應崗位的變化,順利進行護理活動。同時當護理的工作任務和環境發生變化時,具備這一能力的護理人員能夠在變化了的環境中重新獲得新的職業知識和技能[7]。當護理人員面對復雜的設計情況時,能具有不斷獲取知識和遷移知識的基本能力,是提高職業競爭力、體現教育目標和特色的關鍵[8]。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必須提供其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使其能夠勝任將來不同專科方向的臨床工作,能夠勝任將來臨床護理專家的重要職責。因此,探討我國目前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為其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國外碩士學位的專科護士培訓開始于1954年[9],目前英美等國家護理碩士研究生可分為臨床型和科學研究型兩大類,其中以臨床型即培養臨床護理專家為主,同于我國定義的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0]。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AACN)于1996年公布的美國碩士學位護理教育標準明確指出碩士教育主要培養在醫院、社區從事護理服務的有一定處方權的高級實踐護士,畢業生應具備APN的核心能力[11]。1999年,AACN提出APN必須具備6種核心能力,包括滿足臨床護理實踐所需要的能力、建立和維護專業關系的能力、承擔教育/輔導任務所需能力、促進專業發展的能力、管理與協調醫療健康服務機構的能力、監督及保證專業服務質量的能力[10]。本研究結果與國外關于APN的核心能力主要內容基本類似,部分核心能力內容涵蓋了AACN提出的核心能力或者表述方式不同[12]。例如:協調管理能力包含了管理與協調醫療健康服務機構的能力、監督及保證專業服務質量的能力。溝通協作能力與建立和維護專業關系的能力涵義一致。

AACN認為APN應能夠依據相關規定為患者開處方,指導有關藥物的使用、副作用;同時APN能夠為不同的患者和社區提供個案服務,對團隊人員的服務質量起保證和監督作用,這在本研究中是沒有體現的。考慮到可能因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仍然為學生身份,APN的認證要求是至少具有碩士學位的注冊護士,在完成至少500h臨床實習以后才可以申請[13],所以本研究中受訪者尚未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同時應當注意的是研究能力,這在AACN關于APN核心能力中并沒有提及。可能是由于我國護理研究起步晚,目前缺乏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科研人員,因此作為碩士研究生,被寄希望于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本研究中受訪者都認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具有該能力,能通過開展系統、科學的護理研究,推動護理學科發展。專家認為臨床實踐能力是碩士研究生最基本的能力,是開展其他工作的基礎[14],這與受訪者的觀點一致。由此提示我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應以臨床實踐為重點。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構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期望為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