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輔助對老年高血壓影響
時間:2022-05-03 11:10:00
導語:護理輔助對老年高血壓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的血壓在晝夜24h內是有一定波動規律的,血壓的晝夜節律是夜間至凌晨3:00逐漸降至低谷,清晨人們從睡眠轉為清醒后血壓,迅速升至峰值,9:00~11:00達到高峰。臨床研究已證實,心腦血管事件特別易發生在清晨,與清晨血壓增高密切相關,獨立于24h平均血壓…。
1資料與方法
1.1l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就診出現高血壓晨峰現象的老年高血壓患者98例,其中男62例,女36例;年齡55—83(67.0±4.6)歲。98例患者隨機分為護理干預組53例和對照組45例。2組均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糖尿病、長期嚴重失眠、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等。所有高血壓患者均無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體位性低血壓、慢性炎癥性疾病和使用:受體阻斷劑。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選病例均使用24h動態血壓監測儀,袖帶固定右上肢,每間隔30min自動測量并記錄1次。護理干預組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對照組予一般常規護理。具體護理干預如下。
1.2.1藥物護理:患者如24h動態血壓的基本形態無改變,即呈現“兩峰一谷”,應清晨起床后提前服用降壓藥物,服藥后最好安靜休息一會兒再進行其他活動。如患者24h動態血壓的基本形態已改變,呈現“兩峰”,而無“一谷”,即夜間血壓未明顯下降,則需臨睡前服用一定劑量的降壓藥物。
1.2.2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夜間睡足8h,并養成睡午覺的習慣。早晨起床應先在床上仰臥片刻、后再慢慢坐起、再下床活動。老年患者清醒后起床動作宜慢、活動四肢和頭頸,逐漸過度到適宜的日常生活、工作。喜歡晨練的高血壓患者建議不宜大運動量鍛煉,可根據身體情況選擇步行、太極拳、健身操、音樂療法等活動。要禁止吸煙,因煙中的尼古丁可導致血管痙攣;要預防便秘,因便秘造成患者排便用力,易使血壓升高。總之,要避免過度勞累,早睡早起,冬季注意保暖。
1.2.3飲食護理:指導患者盡量食用低鹽、低脂、低熱量食物,適當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要注意控制體質量。多食水果、蔬菜、豆制品;少鈉是指飲食要控制鹽和鈉的攝入,少食腌制品、動物內臟、蛤貝類。多食海帶、木耳等多鉀食物。鉀不僅能降低血壓,同時還有獨立的預防卒中的作用。科學飲水,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鈣、鎂離子是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舒縮功能的重要調節物質,如缺乏易使血管發生痙攣,最終會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最好多飲用天然礦泉水、井水等。
1.2.4心理護理:高血壓的發生發展與心理因素密切關系。當機體受到內外環境的不良刺激時,易導致大腦表皮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動脈阻力增加,導致高血壓而發生意外。因此醫護人員要多跟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及工作情況,鼓勵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戰勝病疾,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1.3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干預組收縮壓晨峰>~36ramHg者34例(64.2%),收縮壓晨峰<36mmHg者19例(35.8),經過藥物和適當的護理,無1例發生心腦血管意外事件。對照組收縮壓晨峰≥36mmHg者l6例(35.6%),收縮壓晨峰<36ramHg者29例(64.4%)。護理干預組收縮壓晨峰I>36ramHg者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壓患者約26.5%合并有腦卒中J,并且高血壓的發生發展也存在著明顯的生物節律,即與血壓的晨峰現象有關j。其可能的機制為清醒前后交感神經系統活性迅速增強,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激活,周圍血管阻力及心排出量增加,導致血壓迅速上升。本文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動態血壓值的血壓晨峰現象分析,護理干預組血壓晨峰值~>36mmHg者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提示老年高血壓患者是心腦血管病變的易損人群。因此,掌握高血壓的生物節律,對控制高血壓癥狀、降低合并癥具有重要意義。相對于安靜休息松弛狀態時,走路、講話或工作時收縮壓升高10~20mmHg,舒張壓升高5—15mmHg。所以,護理人員應掌握血壓晨峰現象的特點,密切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師。同時應注意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 上一篇: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振興工程方案
- 下一篇:基層婦女網格化管理調查匯報
精品范文
10護理護患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