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監護儀使用和維護思索
時間:2022-05-03 11:44:00
導語:心電監護儀使用和維護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心電監護已成為醫院危重患者必需的監護手段,持續、動態監測患者的心電活動,可早期發現病情變化先兆,及時給予積極的搶救措施,大大提高了臨床搶救成功率”。同時,也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若使用不當,將會提供錯誤依據,導致錯誤判斷,影響病情的觀察和治療。故正確使用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很重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導線管理
1.1避免因心電監護儀使用不當出現護理缺陷及差錯有學者報道心電監護致肘部壓瘡1例,此為患者昏迷束扎袖帶過緊、受壓時間過長造成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所致。還有學者報道心電監護儀袖帶致壓力性紫癜1例,與監護儀袖帶長時間捆綁有關,故袖帶的正確選擇和使用顯得尤為重要。注意每次測量時應將袖帶內殘余氣體排盡,以免影響測量結果。連續監測時做到每班放松1—2次,間隔6—8h更換監測部位1次。連續使用>3d的患者,注意對袖帶的更換、清潔、消毒。
1.2正確使用指脈氧探頭和導線指脈氧探頭靈敏度極高,指甲過長、有任何染色物、污垢或灰指甲、末稍血液循環差、探頭松動等都將影響監測數據的正確性。使用時要注意定時觀察,如使用時間長,患者手指會感到不適,應更換另一個手指進行監護,探頭放置位置應與測血壓手臂分開。盡可能專人專用,每班用75%乙醇棉球消毒1次;每1—2小時更換部位1次;注意愛護探頭,適當固定,以免碰撞、脫落、損壞。
1.3心電導聯的管理電極安放部位要避開除顫處、骨骼隆突處、皮膚發紅或破損炎癥處,電極片長期應用易脫落,影響準確性,一般48—72h更換1次;注意皮膚的清潔、消毒。
2注意皮膚保護、防止皮膚破損
常觀察儀器接觸的局部皮膚和肢體情況,定時更換接觸部位,減少對患者造成的不適。應防止袖帶連續監測同一部位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皮膚損傷。指脈氧探頭每1~2小時更換部位1次以防止指(趾)端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青紫、紅腫現象發生。按時更換電極片,更換時要用乙醇棉球擦凈粘貼位置,避免長期不透氣的粘貼刺激引起皮膚過敏或損傷。必要時外涂鋅氧油或曲咪新乳膏。
3加強多功能監護儀的科學管理
儀器應有專人保管,定點放置于儀器室,定期檢查儀器性病房能是否良好、各種配件是否齊全,定期通電,發現異常要及時與維修人員聯系,做好交接班。設備科技術人員定期下科室對儀器的精密度、性能和安全性進行檢查維護,清潔儀器內部,使儀器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4加強護士對多功能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培訓
掌握儀器使用的一般注意事項。要采用形象化的培訓與實踐,設置監護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可舉辦專題培訓、演練,強化護士對儀器監測偏差值的把控能力與分析判斷思維。使護士正確地應對數值偏差及異常的各種影響因素,有效地減少人為失誤對監護質量的干擾。
5合理放置
設備應存放在干燥、通風、潔凈度較高的環境中,以保障設備的安全運行。要確保水、電、氣等輔助環節的正常供給,特別是供電系統,必須配備輔助供電(二路供電)。所有的搶救儀器必須有備用機。操作說明、應急預案必須上墻。如發生大規模群體需搶救的任務時,必須和其他部門組織、協調好,確保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救治。加強對設備日常性維護尤為重要,由于設備的運轉、部件的老化,通過經常巡檢可把故障消除在萌芽之中,要經常對設備進行防塵、清潔、消毒等,保證儀器的正常運行,確保安全。
6心電監護儀使用后的終末處理
心電監護儀屬于較貴重的醫療設備,患者使用后應進行充分的清潔和保養,才能延長其使用壽命,使其更好地為臨床服務。使用后各連接導線可用清水擦拭晾干,若有患者分泌物污染,可先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擦拭晾干。血壓袖帶應拆卸下來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15~20min,再用清水沖洗晾干備用,故每臺監護儀應配有2套血壓袖帶為宜。過長的導線可彎成較大的圓圈扎起,放置塑料袋或布袋內以保持清潔、整齊,便于使用。處于備用狀態的監護儀應定期充電,一般每周1次,由專人負責保管,定期請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性能檢查,以保證其正常使用。
- 上一篇:縣政辦加強殯葬管理通知
- 下一篇:農村婦女民主情況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