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治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認識

時間:2022-05-15 05:11:00

導語:醫治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治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認識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起病急,發展快,病死率高,嚴重危害人們健康。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高血壓腦出血患者20例,經開展顱內血腫清除的微創手術治療及精心護理,收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高血壓腦出血患者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齡37~89歲;均有高血壓病史,入院血壓≥140/90mmHg,均經頭顱CT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其中血腫位于基底節11例,丘腦5例,大腦半球4例;發病到手術時間最短2h,最長1.5d;患者出血量:最少為30ml,最多為90ml。經過積極治療和精心的護理,術后愈合5例,好轉10例,治療無效死亡5例。

2護理

2.1術前準備

2.1.1術前評估密切觀察血壓、體溫、心率變化,正確評估患者的意識。

2.1.2心理護理清醒的腦出血患者心理壓力大,護士應積極與患者及家屬解釋微創血腫清除術的必要性和治療效果,介紹我院開展此類手術患者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的治療信心,解除恐懼心理。2.1.3術前準備積極建立靜脈通道,使用藥物控制好血壓,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持續吸氧,做好護理記錄,躁動者可予鎮靜劑。

2.2手術配合

依據頭顱CT定位確定穿刺點,并做好記號。選取適宜長度的YL-I型微創穿刺針連接電鉆[1],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垂直于顱骨或矢狀面穿刺,插入針芯后手持針尾將穿刺針送入到達血腫腔,即可見血性液體流出,第一次抽吸量約為出血量的50%,抽取后插入碎隙針,用生理鹽水沖洗2次,然后注入生理鹽水5ml+尿激酶5萬U,夾閉引流管,保留2小時開放。術后每天用以上方法行血腫沖洗2次,術后3~5天復查CT,確定血腫引流情況拔除引流管。

2.3術后護理

2.3.1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及瞳孔。意識障礙是腦出血的主要癥狀,需觀察瞳孔大小、形態及反光反應,如患者從昏迷狀態轉為意識模糊、嗜睡,說明患者好轉;如意識逐漸惡化,說明腦組織受壓。如瞳孔大小不等,說明有腦出血或腦疝的可能;如患者意識障礙加重,呼吸節律改變,術后血壓升高,應警惕有再出血或引流管堵塞或顱內壓升高的可能。

2.3.2引流管護理術后給予患者戴冰帽,保護受傷腦組織,減輕腦水腫。患者床頭抬高15~30°,以利于靜脈回流。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暢,引流管要防止脫落、受壓。腦室引流管應高于切口10~15cm,血腫引流管采取低位引流,自然放置床頭,注意觀察引流量和顏色,保持頭部敷料清潔干燥。

2.3.3一般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清醒患者咳嗽、咳痰,并給予霧化吸入。氣管切開的患者要定時予以吸痰、霧化、氣管內滴藥。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定時翻身、拍背,每2h1次,保持床單清潔、干燥,無皺折,搬動患者不要拖、拉、拽,以免損傷皮膚。翻身時要使患者處于放松狀態,在褥瘡的好發部位墊入軟枕,經常按摩骨突及受壓處,隨時觀察記錄受壓部位皮膚顏色和溫度變化,防止局部受壓。

2.3.4并發癥預防①肺炎:肺炎是腦出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積極治療原發病,應用抗生素加以預防。②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的患者容易發生應激性潰瘍,應密切觀察嘔吐物量及顏色,定時做大便潛血試驗,了解有無出血情況。③泌尿系感染:為預防泌尿系統發生感染,應定期查尿常規。便秘者給予緩瀉劑灌腸,但不能用低滲液灌腸,防止加重腦水腫。

2.3.5心理護理高血壓腦出血治療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活動障礙、肢體偏癱、語言障礙,他們極易產生悲觀情緒,自覺對家庭和社會是一種負擔,失去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護士應關心照顧患者,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此外,護士要幫助患者進行肢體和語言功能鍛煉,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避免因情緒激動誘發腦出血。

3討論

微創神經外科學是21世紀神經外科學發展的方向。微創手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較滿意有效的方法,該手術損傷小,手術時間短,傷口愈合快,術后并發癥少,患者和家屬都樂于接受。在護理工作中,要充分做好術前準備、術后護理和早期的康復訓練,確保患者術后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