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帶息肉摘除術監護
時間:2022-06-03 09:21:00
導語:聲帶息肉摘除術監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帶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是聲嘶患者最常見的病因之一,主要是由于發聲不當、持久過度地用聲、噪聲環境下用聲等因素所引起,煙酒等因素可能具有促進作用[1-2]。聲帶息肉樣變,多因用聲不當及煙酒刺激引起的聲帶表面增生性病變,以聲音嘶啞為主要臨床表現。經電子喉鏡摘除聲帶息肉,是近年來治療聲帶息肉較理想的方法。文章中選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需要摘除聲帶息肉進行治療的病患中選擇70例,均使用電子喉鏡,并對35例加強護理,以分析護理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科2011年1月~2011年6月需要摘除聲帶息肉進行治療的病患中選擇70例,均使用電子喉鏡。喉鏡檢查有贅生物,顏色多為灰白,部分為淡紅色。主要的癥狀表現為聲啞。手術證實診斷無誤。隨機選擇35例作為日常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齡44.3歲,其中24~55歲21例,56~74歲14例;有蒂11例,廣基14例,彌漫10例。其余35例為加強組,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齡43.8歲,其中24~55歲22例,56~74歲13例;有蒂12例,廣基12例,彌漫11例。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日常組給予日常護理,并禁聲;加強組給予加強護理,對手術進程進行適時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術前心理護理:術前護理需注重對病患情緒的控制,心理護理對整個手術的操作和效果都會起到影響。病患的主要負面情緒是焦慮和恐懼,質疑安全性,擔心術后恢復。護理人員對待病患應熱情,認真進行入院宣教,盡早的使病患了解手術細節和摘除意義,尋找榜樣病例以減輕病患的擔心。必要時進行儀器講解,使病患對治療中使用鏡管有初步了解,以解決病患害怕鏡管造成損傷的問題。術前選擇局部麻醉,以減少麻醉藥品產生對機體的影響[3]。給予地西泮和阿托品,以增加鎮靜效果,抑制咽喉的分泌作用,避免分泌物過多影響手術。通過溝通多給予病患安慰,以增加配合度,減少吞咽;②術中護理:備好急救藥品和用物,手術時患者仰臥位,用1%麻黃素收縮鼻腔黏膜2~3次,每次間隔3min,然后用舒泰進行鼻腔、鼻咽、口咽部的表麻3次,每次間隔3min,將1%丁卡因1ml經活檢孔滴入喉部,加強喉部表麻效果,囑患者手術時全身放松,平靜呼吸。配合醫生經鼻腔插入電子喉鏡至喉部,經活檢孔置入活檢鉗,并調整活檢鉗的位置和角度鉗取息肉修平聲帶邊緣;③術后護理:術后囑患者禁聲2周,勿用力咳嗽及大聲說話,以免刺激聲帶加重水腫。如有血痰盡量吐出,避免引起嗆咳和嘔吐。囑其按時服藥,消炎、止痛,以促進傷口愈合。術后當天進半流質飲食,術后1個月避免進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定時清潔口腔,增加深吸氣鍛煉,以避免術中的創面粘連。
1.3評價收效
聲帶平滑,能夠正常發聲為痊愈;聲帶并沒有恢復平滑,存在小結或肥厚現象,聲嘶緩解為好轉;存在息肉殘留和聲嘶狀況為無效。
1.4統計學處理
百分數對比數據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加強組中的35例病患均收到療效,總收效比例達到100%,其中29例痊愈(82.9%),6例好轉(17.1%),日常組中僅31例病患收到療效,總收效比例達到88.6%,其中21例痊愈(60.0%),10例好轉(28.6%),4例無效(11.4%),加強組中收到療效的病患比例和痊愈病患比例均較日常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小結
通過實施加強護理,增加了痊愈幾率,術前心理護理確保病患在最佳狀態實施手術,術中護理使手術進行的更加順利,術后護理減少發生并發癥的風險。因此,應注重手術時的護理操作,以提高療效。
- 上一篇:領導電影進社區啟動儀式發言
- 下一篇:電子式軟啟動器運用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