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協同護理方案應用研究
時間:2022-06-19 11:05:33
導語:心內科協同護理方案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內科是醫院診療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科室,患者的病情通常較為嚴重,且老年患者居多,這也對于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為探究心內科護理中開展協同護理方案的應用效果,選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60例患者均分成兩組,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2~75歲,均值(57.4±5.7)歲。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1~74歲,均值(56.9±5.8)歲。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P>0.05),符合對比需要。1.2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心內科常規護理模式進行干預,給予觀察組患者協調護理模式進行干預:(1)護患之間協同護理:護理人員需要重分類了解患者的內心狀況與疾病特點,采用和藹可親的態度接待患者,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幫助患者消除自身的陌生感與緊張感;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先幫助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心理不良情緒之后,在對其進行人性化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2)醫護之間協同護理:①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一對一口述、發放宣傳手冊、開展集體講座等方式,幫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特點與注意事項,以此來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②基礎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家屬系統進行環境護理工作,注重保持好病房中的干凈整潔,定時打掃病房衛生;同時還需要控制好病房的溫度與濕度,促使患者能夠處于一個舒適的病房環境中;③飲食護理:護理人員可以與醫師或營養師,共同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與個人喜好來進行;讓患者多食營養豐富的食物,少食生冷、刺激性強的食物。1.3評價標準。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ESCA)[2]對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分:總分為172分,分為四個方面,即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以及自我概念,一共四十三個條目,分數越高代表越好,反之則越差。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3]進行評估,總分為56分,共14個指標,分數越高代表越好,反之則越差。1.4統計學分析。本次試驗借助了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過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數據進行分析,其中包括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上述數據統一由(x±s)的方式呈現,采用t檢驗,當最終結果顯示P<0.05時代表該項數據對比具備統計學差異。
2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ESCA、ADL評分均有明顯提高,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評分提高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對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心內科患者疾病一般比較危重,因此在心內科的護理工作中需要開展科學、核心的護理方案,讓護理方案變得更加的人性化與規范化,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現階段協同護理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臨床中,其主要是以護理工作為基礎,通過醫護、護患、護理與患者家屬之間的協同護理,以此來提高臨床護理的質量。通過護患協同護理,能夠促使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工作,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改善護患關系,促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護理工作[4];通過健康宣教,能夠促使醫師與護士共同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內容與注意事項;通過環境護理,能夠促使護士與患者家屬對病房環境進行維護,確保患者能夠處于一個良好的病房環境中;而通過飲食護理,則能夠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改善患者的體質,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5]。
綜上所述,在心內科護理工作中開展協同護理方案,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麗佳,曾秋月.協同護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8(10):122-125.
[2]葉紅平.家屬協同護理模式在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15(10):155-157.
[3]田瑞杰,李星,袁媛.協同護理模式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血液凈化,2018,23(7):82-83.
[4]張莉,余衛衛,夏美霞.協同護理模式在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學,2017,19(11):1676-1678.
[5]肖群,劉睿,郎紅娟.協同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障礙康復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24(16):54-55.
作者:毛毛 王茜 單位:山東省煙臺市市直機關醫院
- 上一篇: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
- 下一篇:疫后湖北休閑農業怎樣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