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

時間:2022-06-19 11:02:23

導語: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的影響

在近期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中,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已達2.9億人次,占居民疾病死亡人數的40%以上[1]。慢性心力衰竭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主要發病人群是中老年患者[2],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乏力、運動耐力下降等[3]。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漸進性疾病,一方面,隨著病程進展,心功能指標變差;另一方面,隨著病程進展,死亡率逐漸升高[4]。據資料顯示,該疾病的病死率高達50%,5年生存率與癌癥相似,預后差,生活質量大大降低[5]。近年來,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通過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的指導,在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量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因此,本文通過研究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旨在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敘述如下。

1資料、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6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收治的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90例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與90例觀察組(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所有納入本研究的病患均符合2005年修訂版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與治療指南的標準,主要表現為心悸、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排除器官功能嚴重病變的患者及精神系統障礙患者。對照組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區間38~72歲,平均年齡為(56.80±6.10)歲;心功能分級:Ⅰ級(體力活動不受限制)12例,Ⅱ級(體力活動受輕度限制)64例,Ⅲ級(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14例;教育水平:18例初中及以下文化,48例高中文化,24例大專及以上;疾病類型:37例冠心病者,35例高血壓心臟病者,11例風濕性心臟病者,7例其他者。觀察組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區間36~70歲,平均年齡為(56.20±6.30)歲;心功能分級:Ⅰ級(體力活動不受限制)14例,Ⅱ級(體力活動受輕度限制)65例,Ⅲ級(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11例;教育水平:16例初中及以下文化,45例高中文化,29例大專及以上;疾病類型:35例冠心病者,32例高血壓心臟病者,14例風濕性心臟病者,9例其他者。該研究是在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及批準下完成,且取的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2組資料結果對比,P>0.05,可進行研究和對比。1.2方法。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簡單的入院宣教、藥物治療、飲食護理等。1.2.2觀察組實施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1)健康教育: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相關知識,主要內容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的飲食要求、發病原因以及生活護理等方面,使患者意識到自我體質量控制和身體監測的重要性,并指導患者學會心功能變化和發現體液潴留的方法[7]。(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實施交流,同時根據患者理解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進行交談,要求護理人員態度真摯、語氣溫和,給予患者最大的精神鼓勵,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8]。(3)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日常飲食習慣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日常飲食習慣。指導患者多進食低鹽、低脂、高蛋白食物,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少食高糖水果和食物;對于合并水腫患者,需控制鈉鹽的攝入量;對于平時排便不暢的患者,多進食高纖維食物,幫助排便,同時注意切勿用力排便,以免心臟負擔過重[9]。(4)運動護理。按照心功能分級情況,對患者實施針對性運動護理方案。遵守循序漸進原則,對于心功能分級為Ⅲ級的患者,需在護理人員的指導和監護下進行練習,如做扶持移步、站立等動作,每次10分鐘,每天3次;同時,還可指導并鼓勵患者進行床上活動,如坐立行走等,每次10分鐘,每天2次。對于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可以先進行室內步行活動,距離以500~1000m為宜,每天3次;之后進行上樓訓練,每次爬1~2層,每天2次。運動后需檢查患者的血壓、心率等指標,一旦出現異常需立即減少或停止運動[10]。兩組患者均持續干預1個月。1.3觀察指標。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問卷表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狀況,包括心理、體力、臨床癥狀及社會關系等項目,分數越低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心功能指標—采用超聲檢測儀檢測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LVEDD)、左心室收縮期末內徑(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心室收縮期末容量(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volume,LVESV)、左心室舒張期末容量(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等。1.4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評價生活質量評分。2組患者干預前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比較,P>0.05;干預后的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低于干預后的對照組,P<0.05,見表1。2.2評價心功能指標。2組患者干預前的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P>0.05;干預后的觀察組LVESV、LVEDV及LVEF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由心肌損傷導致的心肌病、炎癥等臨床綜合征,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心力衰竭狀態[11]。該病病情復雜,病死率較高,預后較差,可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原因多樣,可能與心臟病、高血壓等有關。心力衰竭的發病原因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12],中老年人是該病的主要發生群體,該病可嚴重影響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目前,綜合治療是作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但預后質量不佳[13]。大量臨床實踐證明,護理干預對促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快速康復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臨床應用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后的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低于干預后的對照組(P<0.05),干預后的觀察組LVESV、LVEDV及LVEF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的價值,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改善心功能。究其原因,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主要是通過健康教育來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了解護理干預的重要性;通過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通過飲食護理控制鈉鹽的攝入量,降低水潴留發生率,同時控制高脂的攝入,減少潛在的發病因素;而增強運動訓練則可緩解患者呼吸困難、乏力等癥狀,還可增強患者的心肌收縮能力,改善心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4]。其中LVESV、LVEDV及LVEF是檢測心臟泵血功能的重要評價指標,在運動護理中,通過增加氧含量,提高氧利用率,緩解心臟負荷,從而提高心功能[15-16]。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心臟康復方案護理干預對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和改善心功能具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陸莉 嚴雪琴 高艷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