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盂腎炎護理

時間:2022-03-12 11:04:00

導語:腎盂腎炎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腎盂腎炎護理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收集收治腎于腎炎患者36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8例,年齡32~49歲,平均39歲,急性腎盂腎炎19例,慢性腎盂腎炎17例。

1.2臨床表現急性腎盂腎炎起病大多數急驟,常有寒戰或畏寒、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全身不適、頭痛、乏力、食欲減退,有時惡心或嘔吐等。最突出的是膀胱刺激癥狀即尿頻、尿急、尿痛,每次排尿量少,甚至有尿淋漓,大部分病人有腰痛或向會陰部下傳的腹痛。多見于嚴重急性腎盂腎炎,常并發腎周圍炎、腎膿腫、敗血癥。

1.3治療急性期有高熱者應臥床休息,鼓勵多飲水、勤排尿,促使細菌及炎性滲出物迅速排出。應根據菌株及藥敏結果,針對性用藥。療程結束后每周復查尿常規及細菌培養,共2~3次,均為陰性者方可認為治愈。

2護理

2.1心理護理急性腎盂腎炎發病急,患者常因對疾病認識不足和尿頻尿急尿痛等不適,而出現焦慮不安、悲觀情緒或羞于描述病情的緊張情緒。慢性腎盂腎炎早期常常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屬的重視。護理人員應該對不同患者了解其焦慮與緊張的原因。護士應做好解釋工作,告知疾病發生的原因和易患因素,闡明預防保健及正規藥物治療的重要性,鼓勵病人樹立信心、配合治療。進行心理疏導及講解疾病知識,讓患者多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如閱讀、看電視、聽音樂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改善尿路刺激的癥狀。可指導患者對疼痛的部位進行局部按摩、熱敷。

2.2一般護理急性期患者、腎區疼痛明顯的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囑其盡量不要彎腰、站立或坐直。慢性期一般也不宜從事重體力勞動。體溫超過39度時進行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做好生活護理。各項護理操作最好能集中進行,避免過多地打擾病人,加重不適。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尤其體溫的變化,高熱患者可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的措施,并注意觀察和記錄降溫的效果。觀察腰痛的性質、部位、程度、變化,及有無伴隨癥狀。向患者解釋各種檢查的意義和方法。預防腎功能損害,積極配合醫師有效地控制感染,清除患者體內的急、慢性病灶,阻止腎功能的進行性損傷。盡早發現腎功能損害的表現,如夜尿增多、尿色變淺等情況。當腎功能損害時,由于腎缺血而導致高血壓,進一步影響腎功能,甚至發展為尿毒癥,因此必須監測血壓。做好衛生宣教,幫助患者養成勤洗澡、勤更衣的衛生習慣。女性患者應保持會陰部清潔。進食清淡并富有營養的食物,補充多種維生素,多飲水,一般每天飲水量要超過2000ml,以增加尿量沖洗尿路上的細菌和炎癥物質,減少炎癥物質對膀胱和尿道的刺激,并且可降低腎臟內的高滲環境,使其不利于細菌的繁殖。

2.3排尿護理計劃體液攝取(例如早上1500ml,下午1000ml,晚上500ml)與排尿時間表,教導病人避免攝取乙醇或咖啡因等刺激物;鼓勵病人一有尿意感時,應馬上排空膀胱,并隨時觀察尿液的顏色、氣味、量及次數。做尿細菌定量培養檢查是,應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菌藥5天之后留取,留取尿液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先充分沖洗會陰、包皮,消毒尿道口,再留取中段尿,并在1小時內作細菌培養。為使尿液在膀胱內停留6~8小時,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應取清晨第一次的清潔、新鮮中段尿液送檢。留取中段尿作細菌培養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另外以下原因可出現假陰性結果:收集尿標本時不慎將消毒液混入其中,飲水過多,尿液內細菌被稀釋與尿路不通,腐物寄生性葡萄球菌、L型細菌,在常規培養基中不生長。

2.4排便護理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擦拭時應從前至后,以防糞便或陰道分泌物污染,造成上行性尿路感染。

2.5對癥護理

發熱是機體對細菌感染的反應,有利于機體殺滅細菌。39℃以下無特殊情況,可等抗菌藥物起效后,體溫自行下降,要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安慰解釋工作,體溫在39℃以上時,可影響到心、腦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宜進行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溫、溫水擦浴等措施,必要時給予藥物降溫。臥床休息,協助患者滿足生活需要,盡可能減少應激因素。對患者主訴疼痛立即給予反應,采取相應措施等,要求患者避免緊張情緒,可以明顯緩解排尿次數。多飲水是減輕尿路刺激征最重要措施之一。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聽音樂、看報紙雜志、與談話等,要求患者避免緊張情緒,可以明顯緩解排尿次數。腎區疼痛為腎臟炎癥所致,如腎周炎癥時疼痛更明顯。減輕疼痛的方法為臥床休息,采用屈曲位,盡量不要站立或坐立,因為腎臟下移受到牽拉,加重疼痛。炎癥控制后疼痛消失。

2.6用藥護理告知病人按醫囑使用抗菌藥物是最重要的治療措施,堅持完成療程是治愈的關鍵。按醫囑使用抗菌藥物,讓患者了解藥物的作用、用法、療程的長短。急性腎盂腎炎首選有效的抗菌藥物,輕癥者常選用復方磺胺甲噁唑片、呋喃妥因或諾氟沙星(氟哌酸);重癥者可選用氨芐西林、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或廣譜抗生素頭孢菌素。用藥24小時后癥狀最可好轉,若持續48小時癥狀仍無改善,則應考慮依據藥敏試驗換藥或聯合用藥。療程通常為10~14日,或用藥至癥狀完全消失,尿檢陰性后繼續用藥3~5日,停藥后,應每周復查尿常規和細菌培養1次,共2~3周,至第6周再復查1次,若均為陰性為臨床痊愈,若尿菌陽性,應再用抗菌藥物一療程。慢性腎盂腎炎患者的治療較復雜,用藥時間較長,應作好藥物治療的解釋和指導,一般需用藥2~3周,療效不佳時,可采用低劑量長期抑菌療法,如復方新諾明、氟哌酸等任一種藥的1次劑量,每晚排尿后睡前服用,療程需長達6~12月,方能有效防止再發遵從醫囑治療。按醫囑使用碳酸氫鈉等堿化尿液,以減輕尿路刺激癥狀,必要時服用解痙鎮痛劑。

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及副作用,呋喃妥因可引起消化道反應,長期應用還可出現肢端麻木、反射減退等末梢神經炎癥狀;諾氟沙星用后可引起輕度的消化道反應、皮膚瘙癢等表現;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有腎毒性和腦神經毒性作用,可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甚至耳聾等癥狀。護理人員一旦發現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及時與醫師聯系。

調整尿液酸堿度,口服碳酸氫鈉片1g/次,每日三次,能夠增強抗菌藥物的療效,并能減輕尿路刺激癥狀。

3討論

腎盂腎炎是一種能夠預防和治愈的疾病,應將本病發生原因、治療護理措施和個人衛生防護方法告知患者: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按醫囑服藥,定期檢查尿液,出現癥狀立即就醫;平時多飲水,勤排尿,沖洗膀胱和尿道,每次排尿盡量使膀胱排空;注意外陰部清潔,女性患者忌盆浴,搞好月經期、妊娠、產褥期衛生;女嬰應勤換尿布,避免糞便污染尿道;避免勞累、便秘和不必要的導尿;與性生活有關的反復發作患者,應于性生活后立即排尿和行高錳酸鉀坐浴;育齡女性患者,急性期治愈后1年內應避免妊娠。指導腎盂腎炎的發病與膀胱輸尿管返流有關,養成“二次排尿”的習慣,即在每一次排尿后再重復排尿1次。向病人和家屬闡明正規應用抗菌藥、堅持完成療程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可擅自換藥、減量或過早停藥。告誡慢性腎盂腎炎病人應定期檢查尿液,如有腎功能損害的早期表現如惡心、嘔吐、厭食等,應立即就醫。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吳霞.實用中醫內科護理[M].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2005.

[3]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