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嬰幼兒智力發育比較論文
時間:2022-12-02 02:29:00
導語:城鄉嬰幼兒智力發育比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城鄉婆幼兒在智能發育上的比較分析。方法:利用在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普查的機會,運用的丹佛氏小兒智能發育篩查法,完成表中的個人一社會、精細動作一適應性、語言、大運動4大項中在年齡線上的項目,分析其發育差別。結果:城市人口中的婆幼兒在精細一適應性、語言方面的發育優于農村小兒;但在大運動方面明顯落后于農村小兒。結論:環境因素及早教對兒童智能發育的影響很大。
關鍵詞:嬰幼兒智能發育個人一社會精細一動作適應性大運動比較分析
一、對象
根據2006年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的機會,筆者在包頭市對隨機抽樣中的200例0}6歲的小兒,除去3例異常,2例不能解釋,研究對象均為正常小兒,進行正常小兒中農村與城市的發育對比分析,隨機抽取了8個樣本,農村與城市各4個,每個樣本25人:農村120人,城市80人。
二、方法
目前智能篩查方法很多,其中丹佛氏智能篩查表是一種標準化的亦被國內外廣泛采用的一種智能檢查,僅適合0-6歲小兒,用篩查時的年月日減去出生年月日即為實際年齡,可精確至日,在丹佛氏智能篩查表中對應的年齡上畫一條上下的垂直線,即年齡線,壓線的項目必查,前后的項目根據其完成情況增加,四個區中的項目均先查壓線項目,完成后增加難度,在小兒心情愉快的時候檢查,整個篩查過程統一標準、統一教具,完全按照丹佛氏小兒篩查標準進行。
三、結果
篩查結果分5種情況分超常、正常、可疑、異常、無法解釋。去除異常者和不能解釋及可疑者5例,本次研究的對象都是正常小兒,共195例。其中在3}4歲年齡段有54例兒童,其中農村28例,城市26例,男女比例都接近1:1;在大運動方面28例農村兒童都完成了年齡線上的項目,農村19例(男15例,女4例)還能不同程度的完成4歲以后要求的部分項目;而城市同年齡段的26例在其年齡線上的項目勉強完成,僅有5例(男4例,女1例)能完成部分前面的項目,但其最好成績超不過農村兒童的最好成績;在語言方面這28例農村兒童在理解字詞,語言的運用上都基本完成了年齡線上要求的項目,但僅有5例超前;相對城市的26名幼兒大多熟練完成年齡線上的項目外,19例還能說出超過該年齡要求的更難項目;在精細動作一適應性方面城市兒童亦明顯優于農村兒童,如模仿動作、模仿畫圓、畫口、畫人、幾處搭積木等方面表現;在個人,社會方面的項目中這54例3-4歲的兒童檢查結果無明顯差別。在本次檢查的4-6歲的兒童中共68例,亦明顯符合以上規律。其余73例1歲之內的嬰兒均能完成其年齡線上的應查項目,但分析在上述4項檢查內容的表現,農村與城市兩組之間無明顯的差別。公務員之家
四、結論
農村兒童在大運動發育上明顯優于城市,但在語言及精細動作一適應性方面的發育上相對落后于城市兒童。
五、討論
現在的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與父母親的文化程度及嬰幼兒受早期教育遲早有關,也與父母親投人的精力及生活環境有關。一般來說,農村人比較忙碌,且文化程度較低,對于早教重視不夠,任其發展,所以在語言及精細動作一適應性方面的發育比較落后,但由于天然的條件在農村玩耍時具有更大更自由的空間,在大運動方面特別是幼年時期能較好的得到鍛煉的機會,特別是男孩。城市兒童由于受活動場所及安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限制了小兒的戶外充分自由的活動,大多在父母或上一輩老人的看護下活動,活動方式、活動量、活動地點、及時間都因多種因素受到約束;但城市對于語言、精細動作一適應性方面來說,達到了顯著超前的水平,如從胎教到出生后一系列早教,聽兒歌、聽音樂、認字、講故事、玩積木做手工等,因此在語言、精細動作一適應性測試中如搭2一4層塔,模仿畫人及圖形做得較好,在語言的表達與理解比較強;相反農村由于幼教的機會比較少,在語言、精細一適應性方面的能力較差,這方面的能力大都來自自發的玩耍過程中獲得的。對于從出生到1歲之間上述4項中的內容無明顯的差別,1歲以后的的智能發育個別方面逐漸才出現差別。說明先天不是影響因素,關鍵在于后天的培養及生活環境。
- 上一篇:民間音樂對我國傳統音樂的影響論文
- 下一篇:關于和平共處民族平等理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