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學改革現狀
時間:2022-05-10 02:42:40
導語: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學改革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基于OBE理念的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教學改革現狀進行探討。分析了目前基礎醫學課存在的問題,表現在課程設置內容繁多,難以理解,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積極性不足。闡述了OBE教學理念下臨床專業、護理專業、高職護理專業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現狀。提出了基礎醫學課的教學改革設想,在教材整合上,要綜合考慮學科之間的聯系性、內容的重復性、教師的工作量、知識與工作的銜接性等因素,確定整合的科目;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引用新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加強對教師的業務能力培訓,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在教學評價上,要掌握和了解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進行問題矯正。基于OBE理念的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教學改革,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OBE理念;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面向建設、生產、服務和管理等一線領域,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專業人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強的專業人才[1]。基礎醫學課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醫學免疫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生理學、病理學等,不僅是高職護理專業的重要課程內容,同時也是連接護理專業課與臨床實踐工作的橋梁。
1OBE教學理念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簡稱OBE,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著名學者斯派迪·懷特提出的一種教育模式,是以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目標為導向的一種教育理念,同時又被稱為需求導向教育或能力導向教育[2]。該教育模式目前已經被許多專業認為是追求優質教育的正確方式[3]。這種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需要高校及教師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以“學生應該學什么,教師就該教什么”的教學理念指導高校教33育教學體系改革。將OBE教學理念運用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不僅可以滿足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挑戰,同時也對平衡人們對教育的投入與實際產出的現實需求具有重大意義[4]。
2基礎醫學課存在的問題
2.1課程設置內容繁多,難以理解
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課程模式一直以來都是應用“以學科為中心”的三階段教學模式,也就是依據醫學基礎課、醫學專業課以及臨床綜合實習三個階段培養醫學生。其中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基礎醫學課課程體系繁多且臃腫,各學科之間緊密聯系,如人體解剖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生理學同時也是病理學的基礎,如果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學不好,會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基礎醫學課程的專業術語特別多,又難以理解,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課業負擔進一步加重。課程之間相互滲透,如藥理學的內容又涉及了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等課程,但是由于學科之間劃分明確,彼此相互獨立,使得課程內容相互脫節,這種現象造成了學習內容之間銜接不夠緊密,不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等問題[5]。
2.2教學模式單一
在高職護理專業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遞,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以及素質的培養。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不僅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不利于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沒有創新,教師對圖片視頻資源、課堂教學設計、網絡教學平臺等應用較少,課堂氛圍不夠活躍,不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
2.3學生積極性不足
傳統的課堂模式多為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此外,由于很多學校為了緩解教師緊缺的現狀,護理專業課程多采用大班課形式,一次上課人數可達到100~150人,教師很難照顧到大部分學生,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積極性不足,不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培養。
3基于OBE教學理念的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教學改革
3.1臨床專業基礎醫學課教學改革
2014年,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趙麗晶等[6]通過分析“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的弊端,借鑒國內外一些醫學院校對課程整合的經驗,開展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整合,從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和面臨的挑戰三個方面進行了陳述。2016年,安徽醫科大學卜娟娟等[7]深入研究和評價“以器官系統為中心,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證實了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方案是可行的,但是關于課程內容的銜接性、教材的建設以及課程考核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優化。2017年,廈門大學醫學院鄧小玲等[8]淺談了訪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簡稱UCLA)的體會,UCLADavidGeffen醫學院早在2003年就開始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醫學課程整合,將基礎醫學內容與臨床實際工作巧妙地進行了結合,這種措施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臨床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且也加強了醫學生素質的培養。同年,沈陽醫學院丁曉慧等[9]對基礎醫學課程整合中出現的問題、采取的相關措施以及經驗進行了詳細總結,并表明課程整合可以使學生較早地接觸臨床知識,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董莉等[10]通過對已完成教學階段進入臨床實習的學生進行回顧性調研,主要分析消化系統醫學整合課程的實施效果,調查認為課程整合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很有幫助,并且有利于理論知識向實踐工作的轉變。同年,安徽理工大學醫學院王瑜等[11]嘗試將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融入到以“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整合中,這種模式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而且與當前的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同濟大學醫學院李姣等[12]將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簡稱SPOC)教學模式引入到醫學整合課程中,在“生命科學綜合課程”的“細胞的生物化學”模塊實施該模式,結果表明在培養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019年,大連醫科大學李驄等[13]將“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模式依托于醫學虛擬實驗平臺,在課程整合的創新方面有了進一步提升。
3.2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教學改革
2017年,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梁英等[14]指出在綜合醫學課程整合中注重護理臨床思維的培養,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基礎醫學知識的掌握,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建立系統的臨床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錦州醫科大學本科護理專業形成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結合“以問題為導向”(“OSBCM+PBL”)課程整合教學模式,2018年護理學院宮建美等[15]從“OSB-CM+PBL”的教學實施、效果評價、存在問題及改進措43施等三個方面進行了陳述。
3.3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教學改革
2017年,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張峰源等[16]通過分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教學現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教學情況,指出在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中開展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是可行的。2018年,廣西醫科大學梁英等[17]根據高職護理專業的特點,以器官系統為主線,構建綜合醫學基礎課程,以培養學生護理臨床思維,促進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2019年,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高芳[18]分析了既往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相關研究,并提出課程整合教學內容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同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郭剛等[19]指出課程整合目前是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分析了高職護理專業課程中外科護理學和病理生理學這兩門課程之間的緊密聯系,并對這兩門課程的整合進行了探索。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史杰等[20]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四門基礎醫學課程進行“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整合,形成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課程整合教學模式。2020年,上海健康醫學院周波等[21]將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BL)融入到“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效果顯示該模式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而且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也有提高。
3.4基于OBE教學理念的教學改革設想
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可以看出,從臨床專業到護理專業再到高職護理專業,醫學基礎課程整合模式從最初的可行性,到現在已是必然的發展結果,該模式也適合當下醫學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目前,只是單純地進行醫學基礎課程整合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護理臨床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新一代護理專業人才,需要融入更先進的教學模式。綜合上述文獻資料,提出基于OBE教學理念的以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目標為導向,構建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護理職業應用型人才。在教材整合上,要綜合考慮學科之間的聯系性、內容的重復性、教師的工作量、知識與工作的銜接性等因素,確定整合科目。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引用新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加強教師的能力培訓,適應學生的發展。在教學評價上,要及時了解教師和學生的反饋,進行問題矯正。
4結語
在OBE教學理念下對高職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分析了目前基礎醫學課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基于OBE教學理念的臨床專業、護理專業、高職護理專業的基礎醫學課教學改革現狀,并提出了基礎醫學課的教學改革設想,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作者:楊可娜 孟姣 韓淑英 單位:唐山市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新時期智慧水利建設效果及措施
- 下一篇:高職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