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癥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時間:2022-06-29 10:43:52

導語:子宮腺肌癥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子宮腺肌癥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術患者實施細節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80例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子宮腺肌癥患者,根據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使用細節護理,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00%(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細節護理促進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的康復,減少并發癥,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極高。

[關鍵詞]子宮腺肌癥;全子宮切除術;細節護理;護理滿意度;并發癥

子宮腺肌癥臨床較常見,屬于女性良性腫瘤疾病,多發于中年女性群體,主要由于子宮內膜腺體存在于子宮基層中,伴隨周邊肌細胞代謝性肥大或增生,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近年來,臨床通常應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并且,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治療效果[1]。因此,本研究選擇我院子宮腺肌癥患者并對其實施細節護理模式,觀察患者病情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80例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子宮腺肌癥患者,根據雙盲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32~62(45.56±1.68)歲,病程1~7(3.64±0.14)個月;對照組年齡30~60(45.52±1.54)歲,病程1~7(3.41±0.12)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納入與排除標準。1.2.1納入標準。①符合腹腔鏡手術適應癥者;②經手術病理檢查、超聲檢查等確診;③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研究,獲得醫學倫理會同意。1.2.2排除標準。①存在心、腎、肝功能嚴重異常患者;②治療依從性不高,資料不全患者;③精神病不能配合的患者。1.3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如控制患者飲食,糾正其不良飲食習慣,告知患者該疾病相關知識及治療措施等;觀察組則實施細節護理,具體如下:①入院后對患者實施全面評估,緩解患者恐懼感及陌生感;對患者飲食習慣、用藥史、病史進行重點評估,并根據其文化水平實施健康教育;提升護理人員對子宮腺肌癥知識的掌握程度,告知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患者應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控制體重,控制鈉的攝入量。②患者術后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疼痛,這主要是由于術中操作及患者心理作用等造成,術后疼痛常對治療效果及患者情緒造成負面影響,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感興趣話題或喜好,分散患者注意力,并根據疼痛出現的原因,提供針對性護理,手術造成的疼痛可實施藥物鎮痛,心理原因造成者可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并可通過聽音樂、正確深呼吸等轉移患者注意力,減輕疼痛;患者保持平臥位,保持呼吸暢通,如疼痛十分嚴重,可提供止痛藥止痛。③患者術后常會出現并發癥,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延長住院時間,并降低患者信任感。護理人員應做好感染預防措施,耐心講解已出現的并發癥,告知其不會對日后的生活健康造成影響,盡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術前30min提供抗生素,術后24h內再次使用抗生素,以大棉棒擦拭陰道會陰部。④患者實施全子宮切除術后,心理上會產生一定傷害,出現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及時交流,告知患者手術流程及術中細節,使其明確手術治療效果及重要性;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對患者行為表現及心理動態進行觀察,如出現行為或情緒異常時,應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1.4觀察指標。1.4.1術后恢復情況。記錄兩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并進行統計分析。1.4.2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值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低于8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1.4.3并發癥。觀察兩組患者腸脹氣、感染、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進行統計分析。1.5統計方法。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sx±)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計數資料兩組構成比和等級資料比較,以頻數(f)、構成比(P)和平均秩次(R)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檢驗。兩組百分率比較采用Fisherχ2檢驗;均由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α=0.05。

2結果

2.1術后恢復情況。觀察組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2.2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2.3并發癥。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子宮腺肌癥臨床較為常見,指子宮肌層被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入侵造成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病變,屬于婦科疾病。子宮肌瘤是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共同構成,屬于女性生殖器良性腫瘤疾病[2]?;颊甙l病后,子宮基層中出現子宮內膜腺體,并伴隨一定程度的周邊肌細胞代謝性肥大或增生,前期對患者身體影響不明顯,加重至后期則會對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影響,產生月經不調或內分泌紊亂等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3]。目前臨床常應用手術方式治療,如子宮全部切除術,但該手術會傷害患者自尊心,嚴重影響患者情緒,從而對術后恢復、麻醉、手術等均造成負面影響[4],因此需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以往臨床上多采用常規護理,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治療,促進術后康復,但護理效果欠佳[5-7]。而護理工作較為瑣碎、繁雜,均為一些細小事情的重復,一旦有一點疏忽,輕者可引發醫療糾紛,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因此細節可以反映護理服務的質量。細節護理屬于新型護理模式,較為注重細節服務,進而有效避免護理缺陷、差錯、事故而引發的護理糾紛[8-11]。

本研究的細節護理中,心理護理能夠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升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疼痛護理能夠緩解術后切口疼痛癥狀,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受;通過對患者實施并發癥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費用,提升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0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觀察組住院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將細節護理應用于子宮腺肌癥患者的護理中,效果顯著,對患者的快速康復具有重要作用。綜上所述,在子宮腺肌癥腹腔鏡手術患者中實施細節護理,可縮短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提升其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推廣及應用價值顯著。

作者:黃彩鳳 陳美 吳蓮麗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