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院外護理效果分析
時間:2022-06-29 10:46:06
導語:慢阻肺患者院外護理效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慢阻肺患者大多表現出呼吸道氣體受限,好發于年齡大于40周歲的群體,發病后由于病情反復發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引起一系列焦慮、過度緊張等不良情緒,危及患者身心健康[1]。在治療中,科學、全面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還能夠改善其生活質量[2]。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是一種科學且先進的護理方法,其將護理服務延伸至患者家中,以輔助患者形成更為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3]。本文納入2016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實施分組,并進一步對比常規護理與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對該病的影響,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4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其中對照組男33例、女9例,年齡43~66(54.99±10.31)歲,病程2~6(4.31±0.20)年;觀察組男34例、女8例,年齡44~67(55.90±9.47)歲,病程3~7(5.28±1.3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納入與排除標準。1.2.1納入標準。①經過臨床癥狀觀察等聯合診斷而確診;②患者及其(或其)家人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③病例資料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④意識正常。1.2.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重度的精神疾病、傳染疾病者;②合并有嚴重的心臟疾病、肝腎疾病、腦部疾病者;③中途退出者;④合并有嚴重的血液疾病、惡性腫瘤者;⑤哺乳期、妊娠期婦女。1.3方法。1.3.1對照組。施予常規護理:在出院當天,責任護士積極幫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告訴其出院所需注重的事項,并解釋出院后產生呼吸困難的對策,還要分發出院引導冊子。在出院1周后,責任護士借助電話隨訪以把握患者在出院后的各類情況,并為其制訂出科學的進食、服藥方法。1.3.2觀察組。施予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①跟進患者各項資料。在科室中的主管護士要貫徹各項護理責任,并聯合其余醫護人員一同制訂出家庭跟進護理各項內容與其護理規劃,并全方位地貫徹;主管護士定時組織開展護理會議,把握醫護人員提出的各類提議與意見,立即改進并健全護理規劃;病區護士要給患者構建慢阻肺健康檔案,內容包括年齡、病程、病情、治療規劃、住院時間、聯系電話、家庭跟進規劃(到訪時間、已訪時間、訪問方法等);責任組長在患者出院后,定時對其進行電話回訪,據此給予患者與其親屬各項護理與信息,每周電話回訪1次,共回訪6個月。②家庭跟進護理安排。在出院當天,病區護士對患者親屬開展電話回訪與追蹤,時間設定:在出院后首個月,每周實施一次;第2~3個月,每2周實施一次;第4~6個月,每月實施一次,共回訪6個月。③家庭跟進護理服務內容。其一,科室護士長通過網絡交流平臺向患者傳送關于疾病護理的視頻(呼吸困難、氣短、咳痰等),使得患者與家屬在家庭中就可以借助視頻把握各項護理方式[4];若患者與家屬有需要,應分配病區護士入戶實施引導,保障患者可以更好地應對病情;護士長在每日晚間16:30~20:30要在線答復患者提出的各類問題。其二,若責任護士無法回復患者及家屬的疑問時,要及時上報護士長并制定護理對策;護士長要定時敦促責任護士、病區護士把各項護理項目、護理時間如實填入家庭跟進檔案中,并標識達成情況與下次回訪時間;對具有特殊情況的患者,所有醫護人員在進行探討后,可以提升回訪次數,方便患者與家屬得到更多輔助。1.4觀察指標。1.4.1生存質量。分別在護理前后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4]進行生存質量評價,內容包括環境、心理、社會關系、生理等四大維度,每項總分均為100分,總分愈高生存質量愈優。1.4.2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5]評價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總分愈高自我護理能力愈優。1.4.3復發情況。觀察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并進行統計分析。1.5統計方法。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sx±)表示,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自身前后對照均值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兩組構成比和等級資料比較,以頻數(f)、構成比(P)表示,采用Fisherχ2檢驗;均由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α=0.05。
2結果
2.1生存質量。護理前,兩組患者環境、心理、社會關系、生理等WHOQOL-BREF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WHOQOL-BREF各項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提高(P<0.05),且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自我護理能力。護理后,觀察組自我責任感、自我觀念、自護能力、健康知識認識等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復發情況。觀察組復發1例,復發率為2.38%;對照組則復發9例,復發率為21.43%。兩組復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3討論
現階段,各類呼吸道病癥逐步增多,而慢阻肺患病率也有所提升。由于該病反復發作,加之病程較久,病情十分繁雜,即便治療出院后也可能因各種因素而導致復發,因此不僅要做好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還需要對患者出院后的自我護理加以重視,通過優質的延伸性護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預防疾病復發[6-7]。常規護理僅關注對患者的病情檢測,并對其生理方面進行護理,且僅限于醫院中,并未關注患者心理方面的問題,也未把各項護理延伸至家庭中,導致患者在出院回家后,遇到問題無法在家中借助視頻、與醫護人員溝通解決,而需要再次到醫院咨詢,如此就在無形中給患者帶來了許多麻煩。而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是一種新興的康復護理方法,其借助對患者開展家庭跟進方面的護理,讓患者在家庭中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護理,促使其盡早恢復[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WHOQOL-BREF評分、自我護理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質量,讓其更好地進行自我護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能夠有效彌補患者由醫院轉至家中這一階段的護理空缺,使護理工作由醫院延伸到院外,即便患者在家中遇到任何疑問,也可通過責任護士或護士長發來的網絡視頻解決問題;不僅如此,護士通過為期半年的電話隨訪,有助于及時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情況,甚至可以通過電話一對一指導患者開展自我護理[9-10]。與此同時,護士在每次回訪后如實記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康復情況,可以不斷根據其康復情況調整家庭跟進式護理計劃,進而為患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不僅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使其自我護理能力增強,這對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復發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家庭跟進式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提升護理效果與質量,在保障患者生存質量的同時減少復發,并提升其自我護理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馮瓊,郭莉,徐滿麗,等.應用CAT量表評價門診-病房-家庭三位一體護理模式對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7):1547-1549.
[2]崔慧敏,王東莉,李勝玲.營養風險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計劃性再入院的影響[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7,16(4):1-4.
[3]李倩茹,周郁秋,鄒繼華,等.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對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影響的簡單效應分析[J].護理學報,2016,23(3):1-4.
[4]耿婉如,陳永彪,李立飛,等.家庭機械通氣聯合氧療對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7,22(7):1237-1240.
[5]陳翠.長期家庭氧療聯合肺康復訓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碳酸血癥患者康復治療中的療效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20):20-21.
[6]蔡淑慧.個體化飲食干預對慢阻肺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營養狀況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12):63-64.
[7]鄧瑩,周麗明,劉微.PDCA循環在老年COPD患者吸入劑使用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2):47-48.
[8]韓聞文,湯莉婭,楊宇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病評估工具及其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8,41(9):746-748.
[9]陸影,須玉紅,高新.護理管理干預對減少COPD患者住院費用的效果及影響因素[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7,40(4):548-551.
[10]馬瑩,賈衛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16例急性加重期綜合護理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8,47(3):404-406.
作者:藍玉華 單位: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
- 上一篇:子宮腺肌癥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 下一篇:風險管理在高齡髖部骨折護理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