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策略分析

時間:2022-04-01 10:35:46

導語: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策略分析

一、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習更有效。”而且化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我們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為素材,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化學知識的極大探索欲。比如,在學習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中的“淀粉和油脂”這一節內容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我們一日三餐中常見的食物有哪些,三大營養素:糖類、油脂、蛋白質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讓學生體驗到化學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以此來消除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距離感,讓他們體會到化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不可分,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并因此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從而為高效課堂的建立提供有效保障。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優化化學課堂結構

如今,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工具粉筆+黑板正在逐漸退出各學科的教學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眾多優勢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把聲音、圖像、圖文等有效結合在一起,把初中化學中較為復雜和抽象的知識點以更形象和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簡單化,同時也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這樣我們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整節課都保持全神貫注的學習狀態。比如,我們在學習“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章中“原子的構成”內容時,因為這是我們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而且原子的結構復雜且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原子結構模型、原子內部構成、盧瑟福實驗等以立體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通過形象逼真的動畫演示不僅有效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了教學效果。當然,我們必須處理好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工具之間的關系,因為并不是所有教材內容都適合運用多媒體的,有些知識點還是需要教師寫在黑板上,否則過多地依賴多媒體只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激勵性教學評價,使學生建立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所謂激勵性教學評價,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情感等方式,適時地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在心理上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知識的學習當中。有句古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師只有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肯定和贊美,才會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才會逐漸向教師敞開心扉,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樹立學好化學的自信心。比如,每當我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了教學互動,我都會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言語上的鼓勵,如:“回答的很好,超乎了老師的想象。”“想法真不錯,老師都沒想到。“”雖然答案不夠完整,但是老師欣賞你的勇氣。”等等,或者一個表示肯定意味的點頭,一個充滿暖意的微笑……這些看似簡單的語言和動作,卻能對學生起到極大的鼓勵作用,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整節課的學習,同時也幫助學生建立了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總之,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構建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和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研究出更適合學生、更能為學生所接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化學知識的學習當中,為高效課堂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上是我個人對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的幾點體會,在這里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能為同仁提供些許參考意見。

本文作者:戴崧工作單位:鎮江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