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考核模式初探

時間:2022-09-30 10:22:54

導語:分析化學考核模式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析化學考核模式初探

分析化學是化學相關專業中的四大基礎學科之一,同時又是與信息、生命、材料、環境、能源、地球、空間和核科學等八大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的一門重要學科。分析化學課程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教授的是測定物質含量、狀態和結構、化學組成的各種分析方法以及各種分析儀器的原理簡單介紹以及使用方法的介紹,有著嚴密的、系統的、實用性強的理論,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密切的課程。分析化學實驗總體特點是:用量少,準確度高,対儀器依賴性較強,能提高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與動手能力,對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有著極其重要意義。要求學生掌握分析化學基本原理,樹立量的概念,對近代儀器分析方法有所了解,并初步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于長期以來受到學科教育的影響和實驗室條件的制約,學生學起來感覺困難較大,同時可能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一學期課程上完,學生感覺啥都不會,跟沒學一個樣,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分析化學教學方式與考核模式應該通過改革來改變這一現狀。

一、分析化學在本科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學校分析化學課程安排時課時安排不夠。分析化學較無機化學相比有以下特點:原理和儀器結構復雜、抽象、難懂;概念多、抽象、計算復雜、公式多難記憶。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分析化學的教學中老師教學難,學生學習難,教學效果不太好現象。而學校安排的課時不太寬裕,老師要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只能摘重點講,按著PPT一頁頁的往下翻,不管學生聽懂沒,只按教學計劃講,因為時間緊湊,只能在一節課安排更多內容才能完成教學安排。基本上沒有習題課與答疑課,這就導致學生很難理解課程內容,也跟不上老師進度。學生在學習分析化學課時自信心不足,也不夠重視。原理和儀器結構復雜、抽象、難懂;概念多、抽象、計算復雜、公式多難記憶。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加之老師講課快,自己學習時間用的也不多,導致學生不懂得地方越積越多,而且有些知識點聯系緊密,就會出現這一節還沒聽懂,下一節又開始了,更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了。自信心與積極性受到了嚴重打擊,加之覺得學這門課沒有用,老師講的比較枯燥,自己以后也不會干跟分析化學有關的工作,考試過了就行,便產生放松甚至放棄的態度。于是便出現了逃課,課堂上睡覺、聊天、玩手機等不合適的行為,如此惡性循環,不懂的地方越來越多,學習興趣越來越少。老師講課枯燥無味,課堂要求不嚴,缺乏與學生溝通。原理和儀器結構復雜、抽象、難懂;概念多、抽象、計算復雜、公式多難記憶,給老師備課帶來不小難度。很多老師上課很枯燥,沒有創新,引發不了學生興趣。學生課堂表現不積極,老師上課積極性也就不高了,照著PPT讀,一節課說個不停,與學生沒有互動,上課方式很機械,一點也不靈活。有的代課老師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輕視了理論教學,這也是教學效果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平時課堂要求不嚴,期末考核較松,考前劃重點,有時甚至把考題范圍都給了,學生學習壓力不大,自然不會太用心。實驗安排的不合理。分析化學實驗大部分是驗證型實驗,做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太大變化。實驗講義太細致,實驗步驟詳細,所需要藥品溶液都已經提前被準備好了,學生做實驗時只需按著講義機械的做就行,不能徹底理解實驗原理以及為什么做這個實驗。有的老師在實驗開始后便離開了,根本沒做到用心指導。有的學生根本不動手做,老師在監督方面做得不到位。實驗結束后進行數據處理,有的學生也不認真處理,抄完就算完事了,能力一點也沒有提升。

二、關于分析化學教學與考核模式的探索

學校安排分析化學課時應該給予充分的學時,以便老師有充分時間來講解課程內容,至于到底需要多長學時,我們可以在多所高校內進行調研來確定一個合理學時。同時應明確到每個章節,每個重點都各自需要多少學時。開始確定都是比較困難的,課題組可重新對分析化學的內容進行壓縮,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章節。對學生最具有沖擊力的是學校的考核模式,我為之痛心,把技術性的學科,發展成為考試型的確實有可取之處,但過猶不及,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使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產生理解的偏差,思維方面也被考試的條條框框限制,一些操作方面的技能不可能通過考試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學校可以對考試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但不可忽略在操作方面的激勵,筆者希望高校能把實驗技能以現場考察作為考試分數的參考,學生們深切地反映目前的實驗課程不可取,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也讓學生深惡痛絕,客觀的評價分數僅僅是在報告中體現,這也會造成學生把精力過多的放在實驗數據的造假而忽略真實的實驗。提高技能的初衷便不能實現。全而不通,是在現代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化學人才的處境,一旦脫離校園又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學校在培養化學人才的同時,不應僅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市場牽著科技只會越陷越深,科技靠人才來支撐,人才要有準確的引導方向,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也要求分析化學在教學方面的變革,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更加側重于把儀器設備與大型設備聯系在一起,集數字科技與分析操作于一身地現代化分析化學慢慢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書本的版本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五年之前的課本精華固然存在,當年的設備已經陳舊,棄之不用。發達國家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高校在這方面又經驗不足,如果再以目前的考試形式,片面注重分數,忽視實踐創新,分析化學踏上世界前列將是困難重重。希望國家深入調查,在改革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的實踐中,找準方向,堅定步伐,為分析化學開辟光明的道路,使從事分析化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對其產生信心。

作者:李慧軍 閆玲玲 付會鋒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物理化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