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解讀

時間:2022-04-23 10:49:42

導語: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解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解讀

摘要:在全新的課程標準中,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授課思想,更新觀念,以便學生能夠提升各項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因此,本文針對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做了進一步探究,對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提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理論依據進行了分析、并對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教學內容的設定、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影響了學生的綜合成長。現在,在全新的思想觀念發展中,新課標的背景下,對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需要對學生的化學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等進行提升,以便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與社會的發展腳步相符合。因此,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習特征等,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提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在以往的授課模式當中,教學的主體為教師,學生的學習過程會比較被動,他們需要時刻跟隨教師的思想以及腳步進行思考和學習[1]。其中,學習的內容、學習方法都是教師布置的,學習方式比較固定,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力提升會產生限制。現在,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實現了全面改革,提出了有效性教學思路,將傳統授課模式的弊端進行了移除。其中,在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包括:(一)經驗式教學。在日常授課當中,由于很多教師的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因此在教學中會利用自身的經驗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方式盡管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可以使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但這樣的授課模式,屬于固定教學模式,并不益于化學教學方式的現代化轉變,對于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的提升會有限制[2]。(二)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有些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非常單一,經常使用一層不變的教學方法,使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產生的結果便是學生聽懂了教師講解的題目,但在自主學習時,如遇到了能力擴展類問題,便會無從下手。這便是教學方法不當產生的教學有效性下降的表現。

二、新課標背景下,提升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理論依據分析

(一)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依據是個人的智力能力并不只是單一的、量化的,其中涵蓋了數理邏輯語言、運動、人際交往、空間等等。所以,因為每個學生身上的能力以及潛力、可開發程度都是不同的,所以組合形式和相互影響也是不同的。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應用全新的授課方式以及理論實施教學。所以,教師要將多元智能理論與高中化學教學進行結合,以便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提升,使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以及理解能力得到鍛煉,強化課堂互動和表達性訓練,使化學課堂能夠轉變傳統的枯燥模式,增加更多的趣味性[3]。(二)教學過程最優理論。教學過程最優理論是在日常授課當中,要對教學的方式、模式、規律、原則等進行綜合全面的考慮,以便使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將先進的教學方法融入其中,并對教學進行不斷地創新,以便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引導,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4]。其中,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并不只是單純的依靠教師,還需要學生的高度配合。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差異性,與學生一同對高效的化學課堂進行構建。此外,在完成教學之后,教師還要對教學進行不斷地反思和總結,以便調整不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使教學得到不斷地完善。(三)構建主義理論。構建主義是在日常授課當中,將學習當作學生對自我心理表征進行自主構建的行為,學生不但要對知識進行學習,還需要將知識與原本學習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結合,以便對知識有新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對新學的知識進行加工,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知識能力得到提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化學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學習能力都得到鍛煉[5]。此外,教學的過程并不只是對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講解,還需要對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等進行培養和鍛煉,使學生在化學的學習當中能夠養成正確的思維習慣,樹立嚴謹的科學觀,這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會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所以,構建主義在日常授課當中的應用十分關鍵,可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

三、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高中化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并與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高中的化學課堂當中,為了將教學有效性進行提升,教師要應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建生活化情景,逐步引導學生對化學進行學習和觀察。之后,教師在利用提問等形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以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化學思維。此外,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在探索實踐中進步,并提升學習化學的信心。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像從前一樣感到化學課堂非常枯燥,會對化學學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從而主動積極地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標準當中,要求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生態化。簡單來說,便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要構建寬松、平等、和諧的教學關系,比如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給予尊重。所以,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提出不同見解,利用與學生的交流以及互動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以便及時調整教學進度以及方法,保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提升教學質量。此外,教學中,教師還要把控好重點知識教學與教學進度之間的關系,強調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以及梯度性,并注重對學生的培養和提升。例如,在“物質的分類”的授課中,教師可先利用視頻提出問題:“沃爾瑪”超市中琳瑯滿目的商品,如果我要買一個杯子,如何快速找出杯子所在的位置?你為什么能快速找出杯子所在的位置呢?之后,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間。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知識,列舉一些應用分類法的例子。其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提升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并與學生多進行溝通,以便教學效果能夠得到強化[6]。(三)應用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學生的學習也需要將實驗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因此,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實驗的價值作用發揮出來。結合當前的情況進行分析,高中生的學習時間非常緊張,有些教師只是在課堂當中對實驗進行演示,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有所忽視。但是,實驗教學是非常直觀的一種教學形式,能夠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等進行鍛煉,并且通過實驗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進一步進行總結和理解,有益于其對化學規律的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以便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當中提升化學能力,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例如,在銨鹽化學性質的實驗中,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學生會對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如將銨鹽受熱分解,在長試管里盛氯化銨2克,用酒精排燈在試管底部加熱。不久,氯化銨即開始分解,一部分氨和氯化氫氣體從試管口逸出,另一部分在試管口附近內壁上又重新結合生成氯化銨固體。在這樣的操作過程中,學生會對銨鹽的化學性質有進一步的認知,不但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還能提升操作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新課標背景下,化學教師要將傳統的授課觀念進行更新,應用更多的現代化教學思想以及教學方法,以便學生的化學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學習能力等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踐真.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微課教學的應用與設計[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9):109.

[2]高金娥,董希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創新分析[J].名師在線,2018(18):38-39.

[3]陳玉泉.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的比較研究[J].華夏教師,2018(12):52-53.

[4]龐靜,岳維濱.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8(06):58.

[5]郭鈺銘.新課改背景下深圳市高中化學教學現狀調研報告[J].化學教與學,2018(01):2-5+19.

[6]袁海鳳.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提升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9):94-95.

作者:楊文兵 單位:重慶市永川昌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