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師要求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3 10:36:00
導語:化學教師要求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其目的是為高校選拔基礎好、有發展潛力的學生,然后通過高校深造,使他們成長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高考試題和形式的每次變化都緣于對人才要求的改變。十年浩劫期間我國的教育教學工作幾乎處于癱瘓狀態,人才嚴重缺乏,因此恢復高考的最初幾年,命題以“雙基”為主,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隨著撥亂反正以后教學秩序的正?;徒逃虒W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的各個領域對人才的要求也逐年提高,高考命題由“雙基”轉向“智能并重”,并逐步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考核,對學生的評價依據逐步從單一的知識量轉移到知識的質量(知識及其應用)上。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學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時,又出現了綜合化和整體化的趨勢,一些邊緣學科不斷產生,環境、能源、材料等綜合學科也相繼出現,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先后開設了綜合理科課程,著手培養綜合型人才。我國高考中學生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實施,是在恢復高考制度以來的二十幾年的探索中孕育而生的,也是對科技高速發展的積極響應。
自教育部發出《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來,“3+X”高考模式已從廣東演繹到山西、吉林、江蘇和浙江等省,并逐步向全國推廣。由于高考對中學教學的巨大影響力,兩年多來,許多化學教育工作者對“X”特別是綜合理科的測試內容、試題特點以及化學教學和迎考策略等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高考“3+X”考題化研究與中學化學教學改革實踐》(《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9年第8~9合期),《談“3+X”高考模式下的化學教學》(《教學月刊:中學理科版》1999年第12期),《“3+X”高考綜合理科試題命題探微》(《化學教育》2000年第4期)等。這些經驗體會對今年及以后一段時期“3+綜合”高考模式下的化學教學改革具有積極的意義。由于中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化學教師的優化設計和組織實施,因此,高考形式的變革對化學教師同樣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3+綜合”高考對化學教師的要求主要包括觀念新、知識實、授課活和信息廣等幾個方面。
一、觀念新
今年是“3+綜合”高考試驗的第3年,從2000年的情況來看,理科綜合試題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和探索性的特點?;A性就是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試卷中的化學角度試題占97分,基礎題又占了其中的80%左右。綜合性就是注意學科之間知識的綜合運用。由于“3+綜合”考試尚處于起步階段,去年的文科綜合“相當成功”,但理科綜合程度偏小,不過從化學的角度看,有我們預期的某些結合點。如通過生命活動(小白鼠的呼吸)實現化學與生物的綜合(第8題),通過核反應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第23題)、實際狀況下反應產生氣體的情況(第28題)等實現化學與物理的綜合。探索性就是注意學生解決新情境問題能力的考核。如熔融鹽燃料電池(第26題)、磷酸三丁醇酯的制備[第27(2)題]等??傊?,綜合考試并不冷落和忽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體現學科間知識的綜合,以考查學生跨學科知識運用的能力。因此,化學教師要更新觀念,跳出題海,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加強學科知識間的聯系,提高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做到夯實基礎、善于綜合、學會探索,以適應“3+綜合”高考的新要求。
二、知識實
知識實就是化學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及合理的知識結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合格教師的關鍵和核心要素。從傳統的角度看,它包括全面、系統、扎實的化學專業知識和教育心理科學知識兩個方面。其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源于化學學科本身的科學性,教師全面、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能使學生終身受益;教育與心理知識則有利于教師自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尊重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化學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不斷進行滲透和反滲透的總趨勢,特別是“3+綜合”高考模式下理科綜合試題的綜合性,化學教師還應該具有廣博的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這比先前任何時候顯得更為重要。1999年廣東省已經成立相關課題組,著手研究制訂單科教師起點的綜合型教師的培養計劃和課程方案,一些師范大學也在專業設置和教學方案上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我們在職的化學教師在注意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進修的同時,要注意自學物理學和生物學等方面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以便于教學中能盡可能多地發掘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點,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授課活
盡管新的教學觀念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但課堂教學仍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對高中學生來說,他們聽課已經有了較強的目的性,希望從課堂上獲取理解課本的思路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大量信息和有效方法,同時他們仍然是青少年,他們還希望課堂的組織形式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教師要駕馭好課堂,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具有良好的包括組織教學、口頭表達、應變和調控等在內的能力結構。這樣,教師就能靈活地組織教學、有效地傳授知識、巧妙地啟迪思維。在對學生的評價依據由知識數量轉變為知識質量的今天,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靈活組織和充分挖掘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這樣能使學生從內涵到外延全方位地領會知識的要義,從而保證在一定問題情境中的正確運用。如關于酯化反應,教師可以通過具體事例使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感知:(1)反應機理,即斷鍵的一般方式;(2)反應類型,從廣義的角度看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3)酸和醇的種類,從物質的分類看酸可以是有機羧酸或無機含氧酸,從官能團的數目看可以是一元或多元酸和醇;(4)質量守恒,即“酸+醇→酯+水”的過程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不變。如果學生明確了這些,對于今年理科綜合試題中的第11題和第27題的(1)(2)小題,包括制備磷酸三丁醇酯的新情境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四、信息廣
當今社會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綜合”高考模式的出現,就是社會日新月異的例證。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素質再高的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和進修,以獲取不斷前進的原動力。否則就會出現知識老化和思維僵化等癥狀。高中化學教師的信息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補充化學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和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二是了解化學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掌握學科教學和高考方面的最新信息。如今是信息社會,信息渠道十分暢通。擬獲取信息常有以下途徑:自學有關教育教學和專業類書籍;閱讀《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以及中學物理和生物教育教學等專業期刊;上網瀏覽和查詢學科發展動態;參加各級各類學術交流和教研活動等。只有善于捕捉、提取和吸收有效信息,并及時調整和充實自我,才能使自己始終處于相對領先的地位,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符合時代的要求。
- 上一篇:通村公路建設的工作意見
- 下一篇:街道綜合治理工作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