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條件信息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11-09 10:43:26
導語:有效條件信息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下新課改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實行,但限于大班形教學本身的弊端及部分地區教學設施有限,導致傳統“灌輸式”教學仍然主宰著中學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實地調研、聆聽一線教師的教學,發現“有效條件信息結合化學教學”可以在有限的資源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條件信息;化學教學;問題情境
一、何謂“有效”條件信息
有效的條件信息是蘊含化學學科知識、概念、原理、方法等內容的載體。如語言、實物、動畫模擬、模型,甚至廣告都可以成為其存在形式。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最難設計的就是如何通過師生活動達成教學目標。教師適時提供“有效的條件信息”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方式給出(引導學生發現、探究皆可)不同形式的有效的條件信息,進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結合教師給出條件信息自行完成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個有效的信息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也間接為學生學習提供動力?;瘜W教學過程也在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成預設目標。用(圖1)表示整個過程。
二、“有效條件信息”的作用
下面我們以化教學為例具體談論“有效條件信息在教學中的應用”?;瘜W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各個知識點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在化學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穿插一些化學教學相關的信息,創設問題情境,巧妙地把條件信息融入教學能夠在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的同時將學生帶入知識新天地,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有效條件信息的應用也是多樣性的,如把用于有效條件信息導入新課、用于教學過度、用于延展知識、用于理解知識點、用于反饋練習等。例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鋁的相關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生活小常識:“鋁制器皿不能長時間盛放酸性或堿性食物,為什么?”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創造問題情境,學生自然會聯想到:Al既可以和酸性物質反應,又可以與堿性物質反應。此時,教師再次提出問題:“酸堿物質與Al反應之前必須經過Al表面致密氧化膜,說明了什么?”學生進而陷入新的問題,最終得出結論:Al2O3也可以與酸與堿反應,即Al2O3呈兩性。通過知識點在信息中的體現,讓學生聯想到生活中去,了解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學習記憶應用Al有關的化學性質。運用給出一定條件信息在教學中的融入,根據信息內容提出問題,可以很好的驅動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把課堂歸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課堂達成預期教學目標。
三、“有效條件信息”選取標準
(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到的各類知識還比較局限。因此,教師創設條件信息要求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符合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自然和諧的學習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實踐、探索,體會化學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化學的價值。否則,學生無法理解或無興趣理解教師的條件信息,就不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教師預設路線中,導致課堂無節奏。因此,教師提供的條件信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例如,在鹽類水解章節學習中,教師習慣用明礬凈水、油條的制作原理、泡沫滅火器工作原理等例子進行導入,顯然三個例子都涉及鹽類水解知識,但我認為在初次學習鹽類的水解時知識深度較淺,明礬凈水更符合學生認知。教師在演示或播放明礬凈水實驗后再配上一句:古代行軍打仗明礬作為戰略物資使用,且有“此處無明礬,不可得清水”的名句,更加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欲。在學習完明礬凈水的原理后,教師可以給出信息“油條的配方、泡沫滅火器構造”進而讓學生嘗試分析其原理。
(二)要引發學生的思考
有效的條件信息不但要聯系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但更要能體現有效激發學生的化學思考,引導學生將思維聚集于情境所內隱的化學知識、化學方法上。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講單晶硅的時候可以提供信息“硅切片后表面有一些機械損傷,需要用化學的方法進行腐蝕”。通過自學材料“硅與二氧化硅的化學性質”你認為應該選用什么化學試劑?學生閱讀資料,自然而的想到氫氟酸和氫氧化鈉溶液。這時。教師肯定學生回答,再提供信息一張工廠化學腐蝕硅片的裝置圖,問:“工廠中確實用氫氟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放在兩個相鄰槽中對硅片進行腐蝕,為什么不用單一的溶液進行過渡?”問題抓住了學生的思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進一步的積極探索。
(三)要結合學習的目標
教學過程的每一步,每一個流程都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而設計的,因此提供信息必須是服務并服從于內容主題和學習目標的,才能視之為有效信息條件,教師所選擇的學習信息應該有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能夠在學習活動與學習內容之間搭建平臺,同時本身又融入活動和內容之中,成為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橋梁。例如,“通過(表1)中的數據信息我們可以用事實說話解釋為什么工業上不通過電解AlCl3制備金屬鋁,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四、反思
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倍行畔⒌囊腼@眼可以解決當下流行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這一病癥。在相同的教學環境和有限的教學設施下,教師給出一定量的條件信息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上更有主動權,真正意義上的解放課堂。顯然,有效的條件信息就是讓學生思考、理解、回憶、應用化學知識,避免出現“死讀書”。一個優化的、充滿情感的、形象的條件信息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回憶、應用課堂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王醒 單位: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上一篇: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 下一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