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在中學化學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4-14 10:49:39
導語:“四會”在中學化學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初中化學學習具有啟蒙性、基礎性的特點,通過具體實踐探索、經驗總結,提出初中化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會聽、會學、會思、會考的策略,并結合具體事例加以闡述。
關鍵詞:“四會”;初中;化學教學
初中是學生叩開化學殿堂大門的重要階段。首次走進化學的世界,學生除了好奇、欣喜、求知欲,同時也感到迷茫、無從下手。倘若不能對學生的化學學習給予充分的引導、指導,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打擊積極性,降低學習信心,最終導致化學學習失敗。因此,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效進行化學學習,直接影響到化學教學的成效。筆者就此問題進行了多年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四會”(即“會聽、會學、會思、會考”)策略。實踐表明,該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會聽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提高學生課堂聽課效率無疑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如何聽課。會聽指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學會自主提煉知識點,聽懂聽會。
1.1激發學習興趣,引導主動探究
布魯納認為,新知識的獲得是一種積極主動建構的過程。[1]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創造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因此,教師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技能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樂于聽課、專心聽課,積極主動地去探究。以《溶液》為例,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教師通過課堂實驗、探究、討論、課外實驗等來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對溶解度曲線內容的探究,學習數據處理的方法,了解不同數據處理方法的作用,體驗得出數據的過程,體會數據處理的意義;及時通過中考題的實戰演練,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再如,在《鐵的生銹》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回家觀察家里的鐵制品,哪些生銹、哪些不生銹,向父母咨詢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方法,嘗試分析鐵生銹的原因。課堂上組織同學交流、討論各自的想法,并引導他們設計實驗方案加以探究。這樣,學生經歷了生活現象、假設、實驗設計、檢驗等探究的過程,既提高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1.2明確教學導向,梳理知識要點
以初中化學新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溶液》為例,該內容涉及化學計算,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提高聽課效率?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將中考真題貫穿于課堂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將新課程目標與中考導向相結合,按題型進行分類,對考點進行梳理,主要分成:溶液的形成、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及溶解度曲線、溶液質量分數計算、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通過教學,讓學生清楚該單元在中考中的重要程度(占6-10分)、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和計算題)和考試熱點(溶液的定義及其判斷,溶解度曲線的應用,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有利于教師進一步明確課標,準確把握中考考點,突破教學難點,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分類,建構知識框架,提高聽課效率。
2會學
會學指學生要掌握化學學科的基本學習方法,學以致用,為自主學習打下基礎。真正的學習是意義學習,即學習者的身心都參與進學習,是由學習者內心生出的欲望。[2]因此,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觀念,鼓勵學生學習,增強學習驅動力。其次,老師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不同的內容會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物質構成的奧秘》單元中化學基本概念較多,涉及分子、原子、離子、元素、化學式、化合價、相對原子質量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等。其中原子的構成、離子的形成、核外電子排布觀念等內容比較抽象,學生沒有相關的直接經驗,而感性知識認識還不充分,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學會從認識宏觀物質進入對微觀粒子的探究。通過用橡皮泥捏造各種粒子模型,使分子、原子的概念能夠變得直觀;通過學生分組扮演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通過班級排座位來形象比喻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通過自編自唱順口溜口訣熟記常見元素的化合價等方法,化難為易。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會逐漸提高。此外,引導學生學會“怎樣用”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水的凈化》之后,學生已經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水方法,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知道“過濾”是操作簡單且凈水效果較好的方法。引導學生如何運用“過濾”的原理、選擇生活中哪些常見的材料制作簡易的凈水裝置?學生通過思考、嘗試,利用空塑料瓶、單孔塞、導管、吸附材料(活性炭或木炭)、過濾材料(棉花、紗布、石英沙、小卵石等)作為原材料,自制“凈水器”。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問題解決能力。
3會思
學是目的,思是關鍵。化學教育中應當注重提高學生獨立科學思考的能力,進而逐步建構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發展科學情意。會思是指學生要在化學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放在教學的核心,摒棄“死教書,教死書”的陳舊觀念。其次,注意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啟發積極思維。例如將學生“意想不到”的錯誤設計在課堂習題中,學生在練習中由于受思維定勢作用,習慣性采用原來的知識和方法對新問題進行“想當然”的分析和解答,從而導致錯誤,這一過程中容易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在發現錯誤的過程中,積極思考,糾正錯誤。第三,引導學生既要理解知識,更要理解知識的過程。多思考為什么、為什么這樣、怎么得來的、跟其它知識有什么聯系,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活動,迸濺出智慧火花,真正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第四,充分發揮學科特征,訓練學生思考的方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探究性,充分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和評價、表達與交流中學會思考。例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教學,鼓勵學生參與各項探究活動,仔細觀察蠟燭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后三個階段,準確描述現象、主動交流實驗結果。尤其就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與思考:(1)物質的性質,如石蠟的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等物理性質,石蠟能否燃燒、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化學性質;(2)物質的變化,如受熱以后狀態的改變;(3)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第五,注意培養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學習反思是學生對自身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省察、思考,以便及時彌補、糾正、調控,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它屬于元認知的概念范疇。元認知就是人們關于自身認知過程、結果或與它們有關的一切事物認知。反思性學習不僅僅是對學習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而是深究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通過反思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例如,在次作業之后,筆者要求學生逐一檢查自己作業中做得好與不好之處,對于優點及時總結,形成方法;對于錯誤,要分析出錯的原因、正確的解法以及避免再次犯錯的策略。在每章書學習之后,要求學生寫本章學習小結,通過繪制知識概念圖等方式對本章知識進行整理、聯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對自己過去的學習進行系統地檢查與思考,查漏補缺,進行自我矯正,提高學習效果。
4會考
會考是指學生在牢固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從容應對各種考試。要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加強如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具備扎實的“雙基”。例如:化學用語準確;化學方程式書寫規范(注意配平、沉淀氣體符號、反應條件和化學式書寫正確);物質的基本知識歸納、記憶(俗名、顏色、性質等);實驗現象描述完整、準確等。在此基礎上要充分了解考查的重點知識、主干知識、基本技能、學科方法及相關化學科學素養。其次,掌握不同題型的解題技巧。例如:(1)推斷題,知道一般的順推或逆推的方法和思路,快速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注意審題、按要求答題;(2)科學探究題,挖掘題目中的隱性和顯性條件,與已知實驗對比、聯系,進一步處理信息;(3)計算題,清楚計算題解題方法及步驟,解答過程完整規范(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設未知量質量為x,列出對應物質的質量關系及比例式,計算帶單位,準確計算按題目要求保留小數,最后一定要寫答)。第三,掌握答題的技巧。時間分配合理,選擇題解題快且準,非選擇題需提高審題能力和處理題干信息能力,簡答題切中要點,化學用語書寫要規范,計算過程完整,字跡工整。因此,需要充分了解中考題型和重點。第四,注意心理調適。進入考場,學會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績”等。看到試卷,調整心態,“人易我易我要不大意,人難我難我要不畏難”。看到熟悉情境的題和所謂的“簡單題”,不得意,不馬虎草率,仔細讀題,看是否有陷阱,盡可能拿滿分。看到陌生情境的題和所謂的“難題”,不畏懼,不輕言放棄,回顧熟悉的知識,鋪設一定階梯,有分分必爭的意識,要盡可能多拿分。
作者:袁東梅 單位:南京秦淮外國語學校
參考文獻
[1]李曉麗.布魯納學習理論及其對教學工作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5(11):5-8.
[2]王大順.學習理論的發展及其對教學的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6(11):21-23.
- 上一篇:化學教學中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策略
- 下一篇:化學教學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