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基礎化學教學改革的作用

時間:2022-11-19 03:41:44

導語:思維導圖在基礎化學教學改革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維導圖在基礎化學教學改革的作用

【摘要】針對目前多媒體教學模式的不足,提出將思維導圖引入到醫學生《基礎化學》教學中。實踐證明,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果及復習效率,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基礎化學;學習能力

1目前多媒體教學模式的不足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基于此產生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其信息量大,而且可以給學生多種感官刺激,學生能看、能聽、能討論及動手操作,有利于對知識的汲取,比傳統的手寫板書優越。但是實踐證明,該方法仍存在不足。大學課程與中學課程相比,教學課時短,教學內容多、抽象,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上課內容,授課速度比傳統寫板書的方式勢必要快,學生按正常方法來不及記錄,同時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學生課下瀏覽課件時也會遇到問題。為了讓學生看得清楚,課上用的課件主要是知識的概況、重點等條目,過多的詳細的文字描述很少,這就會造成學生課下借助于課件復習時發現每頁內容之間的邏輯性不是特別明顯,影響了學生課后復習效果。另外,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有的授課教師通過連續放映課件、往往是學生看了這頁,看不到上頁,知識點分散不集中,學生頭腦中留不下整體印象,導致學生感覺課上聽明白了,課下又記不起來學了什么,也就是沒有真正地把知識記在大腦里。因此,以多媒體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的教學效果還不盡人意?!痘A化學》課是醫學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該課程通常是對大一新生開設。他們剛入大學,對這種課程內容多、課時短的情形還不適應,還沒有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學習方法轉變,多數學生仍沿襲高中的方法,即通過做大量的模擬題來消化所學的知識。以“化學反應速率”一章為例,高中化學的這部分內容在教材中僅占4頁,計劃2學時完成;而在大學《基礎化學》“化學反應速率”一章21頁,總學時為3學時,平均每學時7頁教學內容。很明顯,如果不轉變學習方法,勢必影響對該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須提出有效的措施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這對于《基礎化學》課程的學習以及后期醫學等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2新的教學模式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記憶之父”托尼•巴贊(TonyBuzan)在1971年提出的一種綜合運用文字、符號、圖片、色彩等圖形來表達發散型思維的思維工具,已成為歸納整理知識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1-3]。雖然思維導圖已應用在化學學科教學領域,但更多集中在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中應用近幾年才開展起來[4-8]。針對醫學生《基礎化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并不多。筆者將該方法應用在《基礎化學》課程教學上。實踐證明,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大大提升,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興趣提高,課后復習效果大大改進,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首先,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醫學生需要掌握《基礎化學》課程中14章內容。對于前3章內容(稀溶液依數性、電解質溶液及難溶強電解質),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設計出針對每章、甚至內容多,邏輯性強的個別小節的思維導圖。在繪制過程中,具有邏輯關系的知識點用箭頭標出,重要的知識點、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也要做好標記,并講解給學生。經過此番訓練,學生在理論上基本了解如何制作思維導圖。其次,對于接下來幾章教學內容思維導圖的制作,采取分組訓練的模式。4~5人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課后對課上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小組成員在一起充分討論后,制作出針對本次課內容的思維導圖。另外,小組成員還需挖掘本次課的重點難點,做出一份關于重點難點的思維導圖。在成員之間相互探討、研究的過程中,課堂上聽不懂的內容能夠得到理解,似懂非懂的內容理解得更加清晰、透徹。再次,對于學生做的思維導圖,教師在講新內容前利用15分鐘時間,請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針對上次課內容作出的導圖進行匯報。匯報結束,其余同學對匯報內容進行評價,提出導圖的優點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深入剖析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對于提問題多的小組進行鼓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學生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課后對導圖進行修改,完善。經過此過程的訓練,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查缺補漏,提高了學習效果。經過幾輪的訓練,學生基本上能夠對所學內容設計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思維導圖,對所學知識的總結概括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最后,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對于最后幾章的教學內容,本課題嘗試讓學生課前對課程內容進行預習、總結。然后,學生們仍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做出對應的“第一版”思維導圖。學生在聽完教師授課內容后,根據聽課內容及對問題的理解修改完善課前所做的版本,得到比較完善的“第二版”導圖。最后,按照上述的方式,經過學生匯報-集體討論-總結,得到更加完善的“第三版”導圖。經過本階段的訓練,學生通過雙軌道的自主預習及課后總結,不僅學習效果會大大提升,而且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制作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為后續其他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3思維導圖在《基礎化學》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3.1提高課堂聽課效率。以我們繪制的關于“化學反應速率”一章的思維導圖為例,簡要說明其發揮的作用。本章內容盡管很多,基本概念包括化學反應速率、活化分子、活化能、元反應、速率常數、反應級數等,基本理論包括碰撞理論、過渡狀態理論、質量作用定律、阿倫尼烏斯公式等。但是從圖1中可以看出,這么多的內容完全可以通過一些關鍵詞,關鍵詞圖形,線條等元素按照不同的層次和分類方法很清晰地呈現在一張紙上。首先,學生在課前對本章內容進行初步預習并繪制類似的思維導圖以發現有“問題、疑慮或者不懂”的內容,這樣聽課就變得有目標、有重點,從而很容易投入到課堂中來。另外,本課題實施的過程之一即針對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以小組為單位要求在課堂上匯報。學生匯報及聽匯報的過程實際上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匯報的同學想要很好地展示自己組的成果,必然做好充分準備,對匯報的內容勢必掌握得非常牢固。聽匯報的同學積極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在提出意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提高了思維能力。課堂氣氛活躍,聽課效率大幅度得到提高。3.2提高課后復習效果。鼓勵學生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課程復習中。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實際上是對課程內容重新回顧、總結、凝練的過程。首先,學生用他們自己喜歡的設計元素,包括不同的顏色、形狀及圖案等將內容反映在一張圖上,這種以圖像作為呈現的方式,不僅使內容更容易記憶,而且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如圖1所示,以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論-碰撞理論為例,該理論重點是只有碰撞才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哪些碰撞才能發生反應呢?接著圖中展示出了關鍵詞:有效碰撞。有效碰撞發生在什么樣的分子上呢?接著畫出了活化分子。什么樣的分子才是活化分子呢?然后引出了活化能的概念。最后,扣回主題,活化能是如何影響反應速率的。這樣的邏輯關系借助思維導圖能夠更容易,更清晰地體現出來,學生對內容的掌握會更牢固。另外,通過導圖中的標記如“不懂”“難點”或“重點”等字樣,學生會一目了然地明確自己對本章內容的掌握情況,及時查缺補漏,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調查問卷結果顯示80%的同學認為該方法有助于提高復習效果。3.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每個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模式及認知程度不同,做出的導圖也不同。鼓勵學生大膽對所學內容融入自己的思考,充分比較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呈現出形象各異的圖像。因此,這種獨特、個性化的導圖勢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主動、積極地完成屬于自己的導圖,自主學習能力相應得到提高。其次,將思維導圖引入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中,學生的自我空間得到更大發揮,學習方式由完全依賴老師課上講逐漸過渡到自主學習。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將提高。本研究嘗試性地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醫學生《基礎化學》教學,希望讓學生利用這種新方法實現對大學課程的學習方式的快速轉變,將知識更高效、更牢固地掌握。實踐證明,將思維導圖融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及師生課堂討論交流式學習方法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清楚、透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當然,思維導圖是一個強有力的思維工具,在教學中如何發揮更多的作用,值得我們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陳煒彬.思維導圖在無機元素化合物教學中的應用[J].江西化工,2017(2):177-179.

[2]趙國慶.概念圖、思維導圖教學應用若干重要問題的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12(5):78-84.

[3]劉曉寧.我國思維導圖研究綜述[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09,25(5):109-111,116.

[4]程春英,木合塔爾•吐爾洪,阿里木江•艾拜都拉,等.思維導圖法在大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化學平衡為例[J].化學教育,2015,36(22):15-18.

[5]李向榮.思維導圖在藥學類專業物理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8,20(1):21-23.

[6]嚴軍,朱偉偉.淺析思維導圖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6(19):59-60,87.

[7]黃海燕,孟慶民,俞英.思維導圖在相平衡教學過程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3):160-161.

[8]李金芳.思維導圖在無機化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賀州學院學報,2013,29(3):113-115.

作者:李敏娜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