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經驗初探
時間:2022-09-11 11:17:58
導語:初中化學實驗課程教學經驗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驗課程不僅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而且還是中學教育中進行科學探索的重要方法手段。作者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與創新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安全環保意識進行探討,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所幫助,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這對初中化學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化學學科是實驗性較強的學科之一。早在18世紀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就曾經說過“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使我們的推理受到實驗的檢驗,除了通過實驗和觀察的自然道路去尋求真理之外,別無他途”[1],足以說明實驗對于化學學科的重要意義。而我國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里明確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創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2]。開展良好的化學實驗教學,不但有助于學生掌握和深化化學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3]。并且,利用差異性實驗探究中學化學教學也有相關報道[4]。同時,也有一些研究人員,致力于化學課程教學的多樣化[5]。因此,實驗教學在整個初中化學教學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本文結合自身二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方法,希望能夠對相關的教師和學生有所啟發和幫助。
1首堂課程充分激發并吸引學生的化學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源泉。因此對于學生初次接觸化學的首堂課,教師提前要充分準備,精心設計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一些教師在首堂課完全按照課本的緒言內容,一開始就向學生介紹什么是化學,為什么要學習化學。對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學方式沒有任何形象感性的認識,學生很容易走神。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達不到教學效果。隨著電子教學設備的發展,也有一些教師利用視頻、PPT的形式來展示一些化學小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相比前一種教學方法,有一定的改善。作者通過若干次實際課堂教學實踐發現,相比上述兩種教學方式,在首堂課上以魔術的表演形式在課堂中現場演示幾組有趣的實驗,能夠瞬間調動起學生的熱情,激起學生的興趣。例如,首先詢問各位同學,用火焰去燒手帕,會有什么結果。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所有的同學都會回答手帕會被燒壞。這時教師告訴同學們老師可以利用“魔法”讓火焰中的手帕完好無損。此時,同學們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充滿好奇的眼神盯著老師的每一個動作。當看到老師準備的“手帕”在火焰中完好無損時,同學們都面露不可思議的表情,課堂氣氛立即活躍起來,迫切的想知道老師用了什么“魔法”。這樣,學生的興趣被完全激發起來,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因此對于初中化學的首堂課,教師應該提前精心的設計課堂內容,現場演示幾組有趣的小實驗,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化學實驗的魅力。在充分激發并吸引學生的興趣后,再講解什么是化學、為什么要學化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化學實驗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光熱、氣味、形態、顏色等多種變化現象交織在一起的化學現象,這一過程很容易激起學生大腦的興奮性。因此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存在填鴨式教學的問題,一些教師往往在實驗之前就告訴學生實驗中存在的現象,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去驗證這些實驗現象即可。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化學實驗的“神秘性”被大大削減,學生事先已經知道了相應的實驗現象,對于實驗的興趣大大降低;而是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地去驗證實驗中的現象是否與老師講的一樣,缺乏主動思考學習的過程,不利于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時刻銘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是其自身能力的培養。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應該首先讓同學們仔細觀察整個實驗過程,實驗結束后讓同學們描述實驗現象。然后教師對同學們不正確的描述進行指正,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語言來描述實驗現象。在實驗現象觀察的基礎上,結合化學中的基礎知識,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實驗現象,進而得到實驗結論。如此往復通過多次實驗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在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礎上,在后續的實驗教學中,在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實驗原理,讓同學們分析實驗中將會出現什么現象,然后通過實驗去驗證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作者親身實踐通過上述的教學方法,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相應化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而且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養,真正達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目的,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充分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化學實驗教學
以前很多農村學校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開展學生實驗,往往由教師進行演示實驗,甚至口述實驗內容,來完成實驗教學。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扶持,實驗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但是一些學校或者老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依然以實驗演示為主,忽略了學生的參與,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充分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化學實驗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組織學生分組實驗;(2)在學生分組實驗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應該到各小組觀察、指導學生的實驗過程,并在實驗結束后參與實驗現象與結果的討論;(3)觀察每一位同學在實驗中的表現。在實際分組實驗中經常會發現一些同學只是在看著同學做實驗,自己很少去動手操作。此時應該引起指導老師的重視,要和這些同學進行交流,了解其中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確保每一位同學都真正參與到實際的實驗過程中。充分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化學實驗教學,才能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化學實驗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理解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并加深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4鼓勵并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實驗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化學實驗過程中,存在一套完整的分析、假設、推理與驗證的科學思維體系。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化學知識與實驗操作規范后,指導教師應該逐步將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索性實驗,鼓勵引導同學們開展創新性實驗。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從循序漸進的方法。一開始,鼓勵引導學生對現有的實驗方法進行討論,分析其中的不足之處,然后一起探討如何改進實驗,并基于討論的結果進行驗證實驗,驗證改進后的實驗是否達到了預想的目標。或者討論實驗過程中的相應實驗器材可否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用品來替代。經過幾次訓練后,指導教師可以逐漸設計一些開放性實驗,只給出具體的實驗目標,然后讓同學們充分發揮,鼓勵同學們自己設計實驗方法,實驗裝置來實現實驗目的。同時可以讓同學互相探討對方的實驗方案是否可行。最后由指導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實驗方案進行評價,分析其中的不足之處,并同學生一起進行實驗驗證。這樣的實驗教學過程,可以明顯的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指導教師切勿照本宣科,而要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通過對現有實驗方法的模仿,改進,到自己獨立思考、設計實驗方法,逐漸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5利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安全環保意識
由于化學實驗的特殊性,實驗用品往往易燃、易爆,具有一定的腐蝕性甚至毒性,實驗過程中也伴隨著一些發光發熱的現象,而且實驗中的器材多為玻璃器皿。因此實驗過程中存在相應的安全隱患。實驗指導教師在實驗前要反復強調實驗的注意事項,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要做好正確的示范動作,在具體的分組實驗過程中,指導教師要時刻注意和觀察,防患于未然。此外,指導教師也可以利用電子教學設備,利用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演示實驗錯誤操作導致的嚴重后果,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同學們實驗中的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安全意識的另外一個含義是教師在平時的化學實驗課堂中,應該結合相應的化學原理,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安全意識。例如學習分辨易燃、易爆、具有腐蝕性、毒性物品的標志;發生火災時如何避免吸入煙霧;工業鹽與食用鹽的區別;廚房中油著火后如何正確的滅火等等。在完成實驗后,會產生一些相應的廢渣、廢液,指導教師應該指導同學們正確的處理這些廢棄物,避免污染環境。此外,結合具體的化學知識,讓同學們組織參加課外調研活動,例如酸雨的成因和危害、大氣污染物的成分、水質污染的成因等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6結語
實驗教學是化學基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多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性、開放性實驗,在實際思考、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安全環保意識,切實達到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水章.初中理化生必備實驗[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4.
[2]王晨敏.基于學科觀念的“酸堿鹽”實驗教學策略[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4,21(16):79-80.
[3]彭曉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實施的相關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2):108.
[4]廖唐斌,王后雄.差異性實驗及其在中學化學探究教學中的運用[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2).
[5]高征.多媒體技術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實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
作者:吳鳳英 任智才 單位:1.甘肅省靖遠縣平堡鎮蔣灘中學 2.甘肅省靖遠縣平堡鎮教育管理中心
- 上一篇:新制度主義理論與傳播學研究
- 下一篇:稿件被退回原因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