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體制革新思索

時間:2022-09-04 10:00:02

導語:國際貨幣體制革新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貨幣體制革新思索

一、對于超主權貨幣的探討

金融危機之后,周小川行長認為這次危機的主要原因在于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不足,因此必須對現行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他提出創造一種與國家主權脫鉤,同時能夠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超主權貨幣,從而克服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同時他認為特殊提款權SDR具有超主權貨幣的特質,可以考慮進一步擴大特殊提款權的發行,逐漸將特殊提款權演變為一種超主權貨幣。周小川行長關于建立“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的觀點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并獲得了不少學者的贊同。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一直以來就呼吁改變目前以單一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認為對全球體系而言,將儲備貨幣建立在依賴美國經濟信心的單一貨幣基礎上是不妥的。我國的一些著名經濟學家也對這種觀點表示支持。超主權貨幣不僅能夠克服主權信用貨幣的內在風險,也為調節全球流動性提供了可能。但是真正要建立這樣一種超主權貨幣,卻存在著許多實際困難。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問題就是,超主權貨幣的選擇以及由什么來發行超主權貨幣。

(一)SDR的缺陷

周小川認為SDR具有國際儲備貨幣的特征,可以考慮進一步擴大SDR的發行,使之成為超主權貨幣。但是SDR的內在缺陷限制了其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貨幣最早出現于國際金本位時期。在金本位下,各國貨幣以黃金作為后盾,各國貨幣可以自由兌換,各國可以自由鑄造黃金,這樣金幣就成為了可以自由流通的第一種國際貨幣。金本位之后,英鎊成為國際貨幣。英鎊之所以能成為主權貨幣,是以英國雄厚的經濟實力作為基礎的。由于英國的黃金儲備豐富,幣值穩定,各國貨幣紛紛與英鎊掛鉤,并愿意將英鎊作為儲備貨幣。而當英國的經濟實力削弱之后,英鎊的國際地位也隨之動搖。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之后,美元的地位迅速崛起,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從國際貨幣的發展來看,它們都是先在一國內充當法定貨幣,執行貨幣職能,然后才成為國際貨幣的。一種貨幣必須經過市場的考驗,被各國自愿接受,才能確立其國際地位,成為國際貨幣。而SDR既沒有黃金的內在價值,也沒有像英鎊、美元那樣作為一國主權貨幣流通的歷史,它只是在特殊環境下為了彌補美元的不足產生的,因此SDR不具有作為國際貨幣的基礎。當初IMF之所以設立SDR,其目的是為了克服特里芬難題,解決美元清償力的不足,同時為了拯救瀕臨崩潰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也就是說,是想通過發行SDR來作為對美元不足的彌補,緩解美元危機,因此美國才會支持SDR的發行。而如果IMF想通過夸大SDR的發行使之替代美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話,必然會引起美國的關注,美國也是絕對不會允許SDR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的。而對于其他發達國家來講,他們也沒有發行SDR的動力。因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國際儲備貨幣已經出現了多元化趨勢,日元、歐元等貨幣也應經成為了國際儲備貨幣。因此對這些國家來說,發行SDR已無好處。因此現在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形勢也不利于SDR的發展。要想擴大SDR的作用,提高SDR在國際儲備中的比重,必須要擴大SDR的使用數量和范圍,為此IMF也曾經做出過努力。例如IMF允許成員國之間不需要經過基金組織的批準就可以進行SDR的交易,交易的目的也不再限制為調整國際收支。另外SDR的使用范圍也被擴大了,可以直接用于遠期業務、信貸、擔保等,但直到現在,這些用途還沒有被使用過。要增加SDR的使用數量,必須首先增加對SDR的需求。而SDR得內在缺陷使得各國并不愿意接受SDR作為儲備資產。其主要原因在于SDR只是個成員國在IMF的一種記賬資產,并不能用來國際貿易的支付和結算。由于SDR長期不流通,已經失去了作為貨幣的基本的支付和結算功能。因此,不能結算的SDR,是不可能在國際金融領域被廣泛應用的。各國政府也必然不愿意接受SDR作為儲備資產,而寧愿接受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

(二)IMF的弊端

關于建立超主權貨幣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由什么機構來發行超主權貨幣。周小川行長在文章中提到“由一個值得信任的國際機構將全球儲備資金的一部分集中起來管理”,但這僅僅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想法。因為各國都有自己的利益,要建立一個超脫各國利益之上的國際組織是基本上不可能實現的。有些學者提出將發行SDR的IMF作為發行超主權貨幣的機構,但是IMF的弊端也決定了它成為這樣一個“值得信任的國際機構”是非常困難的。首先貨幣的發行要以足夠的信用基礎作為保證。各國能夠發行貨幣是因為國家政府有稅收作為后盾,有足夠的國家信用作為基礎。但是作為發行SDR的IMF是不具備這種信用基礎的。因為IMF既沒有GDP,也沒有稅收作為其信用的保證。因此由IMF來發行超主權貨幣,其信用的取得時非常困難也是很不牢靠的。從這一點來看,由IMF發行超主權貨幣甚至不如一個主權國家發行貨幣更為可靠。另外,IMF能否勝任全球中央銀行的只能也值得懷疑。因為作為一個國際金融組織,首先必須保證它是公平公正的,能夠代表全球各國的利益,無論國家大小、實力如何,均能公平對待。而IMF距這樣一種國際組織還有很遠的距離。IMF自成立以來,就是美國霸權的最好詮釋者。美國在IMF擁有16%以上的投票權,具有絕對的話語權。這就決定了IMF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美國及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代言人,而難以承擔全球中央銀行的職能。因此如果IMF不進行改造,將難以承擔發行超主權貨幣的重任。因此我們在創造超主權貨幣之前,應對IMF進行改造,增加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和話語權。

二、多元貨幣儲備體系

超主權貨幣的發行雖然能夠解決現有貨幣體系的弊端,但是就目前全球政治經濟發展狀況來看,這種超主權貨幣的發行還只是我們一個遙遠的理想,在短期內是很難實現的。因此推行多元化的貨幣體系成為更加現實的選擇,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大部分學者的普遍認同。就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發展情況來看,美元、歐元、亞元三足鼎立的情況最有可能出現,這或許也是以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向。目前,美元依靠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仍然保持其主導地位,這一點在短期內也不會改變;歐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也為區域貨幣一體化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典范;而亞洲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貨幣金融合作成為形成多元貨幣體系格局的重要一步。亞洲國家就促成貨幣合作進行過一系列的努力,例如2000年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達成《清邁協議》,旨在促進東亞貨幣合作和亞洲貨幣基金的形成。雖然《清邁協議》在促進東亞貨幣經濟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從總體來看,亞洲國家貨幣合作、包括出臺的政策都比較松散,缺乏歐洲貨幣合作的決心。在這種形勢下,有學者提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成為現實選擇。但是目前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中國的資本市場不夠發達且相對封閉,這些都決定了人民幣在短期內還不具備國際化的條件。由此可見,多元貨幣體系的形成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相對于發行超主權貨幣來說,實行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確實是更為現實的選擇。但是多元貨幣體系也同樣存在著風險和弊端。例如多元貨幣儲備體系可能會加劇匯率風險。貨幣體系多元化雖然解決了美元獨霸的問題,但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匯率問題。因為各國的貨幣政策不同,匯率波動會加大,這樣就會造成各儲備貨幣之間的投機更加嚴重。而各關鍵貨幣保持相對的匯率穩定是保證多元貨幣體系得以正常運轉的關鍵。因此如果不在關鍵貨幣之間制定某種規則的話,多元國際貨幣體系將難以維持,甚至會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總結

綜上所述,周小川行長提出的超主權貨幣是一種遙遠的理想狀態,在短期內不可能實現。SDR由于其內在缺陷限制了其成為超主權貨幣,而IMF也很難擔當起世界性中央銀行的重任。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成為更加現實的選擇,但其實現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多元化貨幣體系同樣存在風險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