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風險及防范

時間:2022-04-03 10:48:04

導語:虛擬貨幣風險及防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虛擬貨幣風險及防范

摘要: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的代表幣種,在近幾年得到迅速的發展。然而虛擬貨幣自產生以來就伴隨著高度的風險性。通過對比特幣的金融風險與非金融風險的分析,本文認為虛擬貨幣市場存在種種缺陷,投資者需要謹慎入市。

關鍵詞:虛擬貨幣; 比特幣; 金融與非金融風險

隨著如今網絡時代的發展,自網絡虛擬貨幣的代表幣種比特幣產生以來,它一直受到金融市場參與者的高度關注。根據巴塞爾協議,風險通常分為金融風險和非金融風險兩大類,其中金融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而非金融風險包括成本風險、法律監管風險等。而比特幣作為一種特殊的虛擬金融投機標的物,注定了其同時具有高度的金融風險與非金融風險。投資者們一方面用懷疑的目光去審視比特幣的興起,對比特幣的高價值打下問號;另一方面又按捺不住投機的心理,期望在比特幣的暴漲中分一杯羹。

當前,比特幣在資本市場仍體現出巨大“價值”,到底這是物有所值,還是只是一場瘋狂炒作之下的經濟泡沫?當比特幣泡沫破滅,它還能夠再次“起飛”嗎?它能否作為一個良好的金融投資標的物給投資者帶來穩定收益?比特幣市場存在著何種風險及投資者應如何有效防范?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研究。比特幣的概念在2009年由中本聰提出,它是一種基于P2P對等網絡支付系統和虛擬計價工具的新型加密虛擬數字貨幣。作為一種創新性虛擬貨幣,比特幣有別于傳統虛擬貨幣,具有去中心化、專屬所有權、匿名性與稀缺性等獨有特點。而正是這些獨有的特點,使比特幣金融市場中的風險逐漸突出。2009年1月,第一個比特幣被挖出,這時比特幣還沒有價格,所以第一枚比特幣的價格為0元。2011年4月,比特幣的價格漲到1美元。2011年6月,比特幣價格漲到30美元,隨后比特幣價格跌幅達93%,到2012年2月,比特幣價格不足2美元。2013年,由于歐洲一個國家發生金融危機,人們為了經濟避險買入比特幣,導致比特幣被廣泛關注,比特幣漲到了1000美元。隨后的2014年,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被盜,宣布破產,比特幣價格跌到了4500人民幣。比特幣價格跌幅達88%。之后,比特幣開始了漫長的價格低位調整階段,在4000元到2000元之間波動。由于各國政策對比特幣的利好變化及其他種種原因,比特幣價格開始緩慢上漲,2017年初比特幣價格約1000美元,到2017年12月16日,比特幣整體市值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達3265億美元,市場情緒一片大好。然而,接下來的一年比特幣市值不但再沒有返回過這個高點,而且還一路狂跌,蒸發了82.7%的市值。

這種高幅的價格波動意味著比特幣的高市場風險。這也是人們通常考量的虛擬貨幣最重要的風險。比特幣的市場風險主要指的是比特幣的價格隨著匯兌、利率、投資者心理等因素的變動而產生波動的風險。從比特幣第一筆交易計價,到高點的約20000美元/枚,再到目前的約3500美元/枚,其升值到一個讓人嘆為觀止的價格,又跌下神壇,波動極其劇烈。比特幣是第一種網絡分布式的虛擬貨幣,“去中心化”的意思是其整個網絡完全由用戶構成,不存在中央銀行,任何用戶都可以自由“開采”比特幣,這雖然確保了比特幣的自由性,但是也同時意味著比特幣交易市場容量較小,且沒有漲跌幅限制,當價格產生劇烈波動,風險極大,普通投資者盲目跟風容易遭受重大損失。在比特幣價格上升初期,市場上絕大多數人都預測價格會上漲,包括人們對未來走勢的樂觀估計、媒體的樂觀報道、機構的樂觀預測、證實偏差都使價格持續上升。等到價格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很多新近進入市場的投資者賺到錢,也就是大量“幼稚投資者”的涌入,他們可能只是“羊群效應”的盲目跟風,卻賺到了一大筆錢,這使比特幣價格進一步膨脹。而到了膨脹后期,比特幣價格對價值嚴重背離,公眾的投機心理失去理智,即使知道價格已經泡沫化,也會不顧一切地進入市場來等待下一個投機者來接盤。直到有一天,這個過程驟然停止轉而下行,當投資者之間的心理產生恐慌,人人都會懷疑手上虛擬貨幣的價值而爭相拋售,比特幣的高價一定難以為繼。目前比特幣處于熊市當中,沒有根本性的利好仍無法支撐現有價格。比特幣本身是無法產生收益的,如果沒有接棒者,存量市場的拋售將是一個持續性的行為,也就是說比特幣的價格還會繼續下行,且遠未到底。實際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連泡沫都算不上,因為這種虛擬貨幣不過是一串毫無實際意義的數字代碼,不會產生任何實質價值,投資者買進只是希望下一個接盤者會付出更高的成本,所謂的收益主要來自于買賣價差。所以,虛擬貨幣的市場風險是無限大的,誰也不能保證虛擬貨幣會不會由于投資者的信心崩塌回到其價值原點:零元。所以,在當前,市場對于比特幣存在的兩種主要預期:一是將比特幣作為投機性質的收藏品,二是將其作為一般等價物來進行使用,造成了市場中比特幣供需關系的紊亂,這進一步推動了市場價格的不穩定。價格的高頻高幅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成為比特幣的主要風險之一。其次,比特幣的成本風險主要表現在挖掘制造比特幣的成本比起最初的時候變得越來越大。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使用了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而制造比特幣的唯一途徑就是“挖礦”,也就是用特定的計算機和特定的軟件來解特定的區塊鏈算法。在比特幣的價格仍處高位的背景下,“挖礦”人數越來越多,同時由于比特幣的總量是固定不變的,“挖礦”難度也越來越大,其對電腦的運算速度要求、電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比特幣的制造難度將會越來越大,新的比特幣的制造成本也將越來越高。所以比特幣的成本風險不容忽視。

再者,比特幣的信用風險也不容小覷。因為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自身不存在價值,且沒有國信用作為背書,存在違約的風險。自從近代信用貨幣體系建立以來,法定的流通貨幣雖然本身并沒有價值,但是卻有國家的信用作為背書。比特幣的信用風險便體現在這里,比特幣只不過是一種依靠解算法制造發行的貨幣,其本質上是沒有價值的。另外,作為一種投資工具,沒有任何實體經濟為比特幣做支撐,這導致了比特幣信用風險的加大。再次,虛擬貨幣市場的交易亂象也是層出不窮,人們在關心虛擬貨幣市場價格是漲是跌的同時,還必須關注網絡世界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比特幣利用的是區塊鏈技術,目前,黑客攻擊對區塊鏈系統安全性造成很大影響。攻擊者綜合運用網絡攻擊手段,對算法漏洞、協議漏洞、使用漏洞、實現漏洞、系統漏洞等各個方面綜合利用,直接威脅到區塊鏈系統的安全。任何持有大量比特幣的用戶都可能是黑客的目標。因為他們知道,比特幣的交易是很難跟蹤的,并且是不可逆的。這些特性組合在一起導致區塊鏈安全性面臨較大的挑戰。曾經就有一種名為“CTB-Locker”的比特幣敲詐病毒通過遠程加密用戶電腦文件,從而向用戶勒索贖金。這樣的木馬病毒通過網絡的傳播無疑給比特幣的投資者帶來了持有風險,這種風險是無法避免且一旦發生損失將及其慘重的。不得不提的是,虛擬貨幣市場還面臨著法律監管風險。在中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禁止制作和發售代幣票券。目前,比特幣還沒有被定性為代幣票券,但一旦被政府反對,比特幣的前景將不容樂觀。可以看出,虛擬貨幣市場的風險層出不窮,為了更好的防范上述的虛擬貨幣風險,投資者不但要加強風險意識,還要加強網絡安全預防,而政府應該完善虛擬貨幣的金融體系及其監管制度,以此來避免虛擬貨幣的市場亂象。針對虛擬貨幣的網絡安全,最主要的是應對虛擬貨幣交易系統的安全預防設施進行完善,比如給投資者開設資金備用賬號,被黑客攻擊可通過申訴回歸初始值等,以此應對潛在的木馬病毒等網絡安全隱患。

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讓•梯若爾曾撰文提出:對于可持續性,比特幣是純粹的泡沫,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的資產,當人們不再信任它,它的價值會歸零。不可否認的是,確實存在一些長期的、成功的泡沫,比如:黃金,美元,英鎊甚至歐元。沒有人知道什么時候比特幣泡沫會破滅,它可能會成為新的黃金,但是明智的投資者顯然不會把自己的儲蓄賭在這上面。比特幣可能是自由主義者的夢想,但是對于任何認為公共政策對于市場經濟是必要補充的人來說,比特幣都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虛擬貨幣有著太多的漏洞需要合適的法規政策去解決,在面對它的金融風險時,需要一個樂觀的市場氛圍與根本性的利好去支撐現有價格,否則價格風險難以避免;而非金融風險,比如法律監管風險與資產安全風險是避無可避的,每個投資者都應該明確虛擬貨幣的高風險性,從而理智的進入投資。

作者:練雅祺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