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貨幣量的穩定機制

時間:2022-05-30 10:41:35

導語:略論貨幣量的穩定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論貨幣量的穩定機制

導致貨幣量不穩定的因素分析

首先,央行獨立性較低是影響貨幣量穩定的主要因素。央行獨立性問題就是央行與政府的關系問題,央行獨立性的強弱直接影響貨幣政策效果。較高的央行獨立性會使得中央銀行在制定相應貨幣政策時集中于其根本職能,而盡量不受政府干擾,獨立地做出最為有利的決策。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國家的銀行、政府的銀行,只具有相對獨立性,當政府部門出現財政赤字時,政府可以采用向中央銀行透支的方式彌補赤字,等同于中央銀行在做財政性貨幣發行,這樣就可能擴大流通中的貨幣量,引起貨幣貶值,導致通貨膨脹。其次,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關系問題也會對貨幣量的穩定產生影響。中國人民銀行的很大一部分業務是通過商業銀行來傳遞的,其調控貨幣量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對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故我國中央銀行只具有相對主動性。二者之間易形成“倒逼機制”,即使經濟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只要該商業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有相應存款,中國人民銀行一般都得審查通過該商業銀行的出庫申請,這是為了保證商業銀行儲戶提現的需要,避免公眾對銀行喪失信心以至引發整個銀行體系的波動。所以,來自商業銀行的這種制約迫使央行增加了貨幣流通量,不利于貨幣量的穩定。再次,貨幣流通速度的不穩定也是影響貨幣量穩定的因素之一。貨幣流通速度是與一定的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它與金融創新、利率波動等因素密切相關,不同的貨幣流通速度決定了不同的貨幣需求函數。貨幣流通速度的不穩定性和難以預測性導致了貨幣量目標的低效甚至失效,導致貨幣超發或者發行不足,從而貨幣量的穩定也難以得到保證。

美聯儲在穩定貨幣量中的實踐

第一,在央行獨立性方面,美聯儲保持了相對較高的獨立性,政策效果更有保障。美聯儲不隸屬于政府,雙方之間不產生控制權,政府行政當局與美聯儲主席的換屆與任期也不同步,雖然都是任期四年,但是這四年是交錯的,不會產生實際受控的現象。這樣,為彌補政府財政赤字的財政性貨幣發行就得以遏制,所以,較高的央行獨立性也具有穩定貨幣量的作用。第二,從貨幣發行的程序上看,美元的發行能獲得嚴格的程序保證。美元,即聯邦儲備券,其發行程序可概括為三步。第一步,先由地方的聯邦儲備銀行向本行行長(即貨幣發行人)申請發行數額,同時遞交相應的票據或債券作為抵押;第二步,行長審查通過后實現同額現金交割,若未通過審查則有權部分或全部拒絕該申請;第三步,流通后回到儲備銀行的聯邦儲備券需由該儲備銀行負責送還并收回原抵押的等額票據。三步結束即完成一個循環,如若該儲備銀行再需貨幣,則必須重新執行第一步,這就從制度層面和法律層面保障了貨幣量的穩定。除此之外,以票據為抵押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它的存在使貨幣政策更有效果保障,使得貨幣量的穩定更具有實現的可能性。第三,在利率調控機制方面,美聯儲靈活運用了聯邦基金利率這一利率工具。聯邦基金利率、再貼現率和存款準備金率是美聯儲的三大利率工具,以聯邦基金利率最具特色。近年來,美聯儲越來越習慣于使用聯邦基金利率即銀行之間收取的隔夜貸款利率作為其短期政策工具,每過六個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都會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投票選出最新的聯邦基金利率目標,該利率目標的有效期一直持續到下一次會議的舉行。在此期間,美聯儲的證券交易商會按指示進行相應的公開市場操作以改變貨幣供給,從而使維持產品服務市場和實際貨幣余額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利率水平恰好等于該目標利率。這樣,貨幣量就會按照美聯儲設定好的路徑進行變化以使其達到經濟的真實需要量。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美聯儲為防止經濟衰退,將聯邦基金利率從5.28%的高點,連續下調至2008年的2%。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的調節使貨幣量保持了相對穩定性,減少了通脹、通縮帶來的危害。

我國在穩定貨幣量方面所應采取的對策

與資本的高速運行的美國相比,中國僅是一個新興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模式與制度運行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由于根本制度不同,我國不能盲目照搬美國成功的經驗、方法,必須立足于我國的國情,摸索出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新模式。第一,力求較高央行獨立性的同時,妥善處理央行與政府的關系。雖然美聯儲保持了較高獨立性,其宏觀調控的有效實施仍離不開與政府的緊密合作,美聯儲政府國庫財務收支的同時也擔任了證券發行管理人和政府貸款人的角色。雖然我國于1985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金庫條例》第三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具體經理國庫”,我國與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相比仍相距甚遠,在央行與政府其他能夠合作的方面做的還不夠,因此可以考慮建立相應的協調委員會以達到相應效果。第二,使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得到更好的調控效果。在政策工具的協調方面,應根據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實現兩類工具合理搭配;在政策時滯的協調方面,財政政策作用迅速,適宜做短期調整,貨幣政策的微調則在長期更為有效;在政策功能的協調方面,適當的貨幣政策可以減少財政政策帶來的政策性風險。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有效協調能減緩經濟波動,進而減小貨幣量的波動。第三,在貨幣發行方面,中央銀行發行庫與商業銀行業務庫之間應該加強制約,業務庫也應對發行庫進行反向監管,使貨幣的放出有理有據,盡量維持以經濟發行為主,力求避免財政發行的出現。第四,在利率調控方面,我國可以考慮借鑒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制度,運用公開市場業務使利率調控市場化,使該工具與我國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配合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此外,該制度也可避免來自商業銀行的制約,有利于中國人民銀行妥善處理與各商業銀行的關系,穩定貨幣量的可操作性也會與日俱增。第五,在匯率調控方面,建立最適合自己的匯率制度,選擇最適宜的匯率種類來反映人民幣的整體對外價值,減小匯率波動對國內經濟運行帶來的影響。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由之前單一的“釘住美元”轉向“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制度,我國不再以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來描述人民幣匯率的總體波動,內涵更廣泛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成為了當前的最佳選擇。第六,在減緩外來經濟沖擊方面,我國可以建立相應的預警機制。雖然危機的傳播不能被完全阻擋,但我國可以成立相應的專家組或者委員會專門從事相應的調查統計,以歷史數據和最新研究為依據,預測外來沖擊在國內可能的傳播途徑以及國內可能的反應程度,在相應的領域提前做好預防措施,盡量減小危機途經我國時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傊€定經濟的前提是穩定貨幣量進而穩定幣值。穩定貨幣量是各國央行普遍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對于我國這樣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而言更是一個難題,我們對待發達國家經驗的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考慮其適應性并力求推陳出新,以尋找到最適合我國發展的政策措施。

本文作者:李倩工作單位:山東大學威海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