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制度初期改革論文

時間:2022-04-10 02:19:00

導語:人民幣匯率制度初期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匯率制度初期改革論文

內容摘要:近期匯率制度改革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在面對各界輿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我國適時的將盯住單一美元的浮動匯率改革成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本文通過分析兩種匯率制度的利弊性,推出匯率制度選擇的影響因素,并且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指出我國采取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正確性,最后強調世界多極化的發展需要我們努力迎合國際經濟發展環境,匯率改革也是一種順應時展的選擇。

關鍵詞:匯率制度固定匯率浮動匯率一籃子貨幣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說法廣泛存在于國際間,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日益高漲。迫于國內外的種種壓力,我國政府從我國的根本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出發,選擇了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匯率制度和匯率政策。在2005年7月2l日19時,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經國務院批準,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其實,我國此次匯率改革選擇的方案并不是盯住美元的單一升值,而是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彈性匯率機制,將使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更加市場化,具有很強的機制改革的意味。這符合我國在匯率改革問題上“重在調機制而不是調水平”的一貫立場。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實質,并不是人民幣是否應當重估,而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應采取固定匯率機制還是浮動匯率機制。換言之,匯率水平只是最終的結果,形成匯率的機制才是問題的關鍵。所以權衡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的利弊最終選擇一條適合國情的匯率制度的道路才是明智之舉。

兩種匯率制度利弊的比較

固定匯率制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兩種固定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1880-191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1945-1973年)。二戰結束后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它實際上是以美元為中心的金匯兌本位制,其優點在于它的變動較為固定的匯率有利于投資者核算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形成穩定的盈利預期,從而有利于吸引外資。而且在經濟發生較大波折的時候,由于政府總是使用一定手段進行制約所以不會輕易引起通脹,加大風險。

固定匯率制也有不利影響,由于其不能靈活反映外匯供求關系,使匯率的市場性喪失或削弱;匯率市場性的喪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過來調節外匯的供求關系,自動調節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府調節。而政府在制定匯率政策的時候必須考慮國際收支的平衡,如果出現逆差時,就需采用緊縮的措施,減少進口和國際開支。而這樣實行往往又導致內部不平衡,失業增加,生產下降。或者說,固定匯率很難同時維持內外部都平衡,而且在指定政策的過程中需要制定特定的組合來解決,存在一定的時效性。在我國,固定匯率制曾發揮過它的積極作用。從我國以前的情況來看,資本自由流動不存在,通過政府調整可使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固定匯率制的利大于弊。亞洲國家高速發展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固定匯率制對于穩定投資者預期也曾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經濟泡沫膨脹,經濟增長減慢,貿易赤字上升,投機資本沖擊的情況大量出現,此時固定匯率制的不利影響就遠遠超出了它的有利方面。

浮動匯率制

浮動匯率制能夠克服固定匯率制的不足,一方面,它能夠靈活的反映外匯供求關系,使匯率更具有市場性,從而反過來自動調節外匯供求;另一方面它能夠使貨幣政策更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和有效性。浮動匯率制度可以分為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兩種。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是指貨幣當局對外匯市場很少干預,匯率隨市場供求變化。這種制度的缺點是名義(和實際)匯率的大幅波動可能扭曲資源配置,匯率的隨機性和通貨膨脹偏向較大。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則是指貨幣當局通過各種措施和手段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使匯率向有利于本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變化。貨幣當局雖然干預外匯市場,但不捍衛任何確定的平價,干預的頻率根據匯率目標而定。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優點是避免了匯率的過分波動,主要缺點是中央銀行的行為有時缺乏透明度,可能引起一定的不確定性。

在現行的國際貨幣制度下,大部分國家實行的都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是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是浮動的,不是固定的。它與自由浮動匯率的區別在于它受到宏觀調控的管理,即貨幣當局根據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來公布匯率,允許其在規定的浮動幅度內上下浮動。一旦匯率浮動超過規定的幅度,貨幣當局就會進入市場買賣外匯,維持匯率的合理和相對穩定。

匯率制度選擇的影響因素

通過對兩種匯率制度優劣性的比較,筆者認為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因素可以歸納為:

本國經濟宏觀情況

要準確把握本國基本經濟變量的情況,如國內生產總值GDP,物價水平,就業水平,外匯儲備等等反映經濟實力的宏觀經濟變量,還要關注國際貿易額,進出口貿易間的結構比例情況。當本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國際貿易額相對較大,物價水平和就業水平等基本面相對處于較好的層面時,可以選擇固定匯率制度,利用固定匯率的穩定性為經濟增長創造穩定的外圍環境。

本國國際貿易發展情況

當該國國際貿易主要面向有限的國家時,并且與之存在比較穩定的貿易往來時,為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形成穩定的外匯收入來源,可考慮采取與相對應國家適當的固定匯率制度,反之,可采取浮動匯率制度。

資本的流動性

在資本自由流動的條件下,固定的匯率易受到投機資本的沖擊,并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在資本流動受到管制的條件下,固定的匯率不會發生大的危險,并且,由于資本流動受到管制,固定匯率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之間便不再矛盾,例如我國就是如此。

本國的國際地位或地區內影響

當該國在國際上或本地區內處于強勢地位或優勢地位時,對周邊地區影響較大,而且對于國際經濟變化又很重要的影響,出于國際利益協調和穩定的周邊環境考慮,該國更適合保持匯率的穩定,所以該國應采取固定匯率制度,反之可采取浮動匯率。

匯率制度改革的確定

通過比較兩種匯率制度的優劣性和對我國金融經濟環境的權衡,筆者認為此時人民幣的改革時機和決策都是恰到好處。就國內來說,我國經濟當前正處于一個比較關鍵的敏感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和國際貿易額都相對很大,社會上普遍將注意力轉移到經濟的下一步走勢上,對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渴望程度不高,所以很多人認為我國不可能在此時進行匯率調整;從國際環境來看,近期美元持續走強,相對減輕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一部分投機資本流入開始撤出,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對人民幣匯率調整的盼望有所減弱。所以此時匯率調整出手很快,在我們的預料之中。

對我國來講,匯率改革的決策不僅涉及人民幣對各國幣值的變動,而且影響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形勢。此次匯率改革重中之重就是將原來盯住美元的單一升值改為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彈性匯率機制,它意義重大,其好處就是根據市場情況匯率回旋余地很大,增強了匯率彈性。所謂參考一籃子貨幣,是指某一個國家根據貿易與投資密切程度,選擇數種主要貨幣,不同貨幣設定不同權重后組成一籃子貨幣,設定浮動范圍,該國貨幣就根據這一籃子貨幣并在范圍內浮動。2005年8月10日:周小川明確的提出了貨幣籃子可能包括的11種貨幣:美元、歐元、日元、韓元、新加坡元、英鎊、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澳元、加元和泰銖,并說明了決定是否加入其他貨幣的標準。這里需要強調我們采取的是“參考一籃子”,而非“盯住一籃子”,“盯住一籃子”實際上還是固定匯率,而“參考一籃子”則是聯系多種貨幣、同時依據市場供求關系形成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盯住一籃子”用一個明確的規則代替央行對匯率的任意干預,從而能迅速穩定匯率預期,但同時喪失了貨幣當局調節匯率的主動權;而“參考一籃子”保留了貨幣當局對調節匯率的主動權和控制力。這完全符合現階段的我國國情,我國只有建立了一個非常成熟的財政或者是一個金融體系時才可以考慮完全放開人民幣匯率的建議,筆者認為目前完全放開人民幣匯率是不明智的。

其實,進行“參考一籃子”匯率制度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改革,還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行為。眼下,我國已經加入WTO,逐步融入到世界的舞臺中,世界的多極化趨勢要求我們必須要努力迎合國際經濟發展環境,著眼于整個國際社會的發展,從而加強民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為了避免匯率水平較大波動對企業造成沖擊,從而影響民族產業的發展,我們應該重視發達國家的貿易發展步伐以致于來調整本國的匯率水平,加強名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如果人民幣在市場供求的作用下適當升值,將有利于降低進口技術、設備和引進管理人才的成本,促進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從而提高綜合競爭力。長遠來看,這將推動我國民族產業的發展。

此次匯率改革是成功而且重要的,它恰到好處的結合參考一籃子貨幣理論而進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于我國匯率形成的合理性,有利于增強匯率制度的彈性,從而形成穩定的外匯來源,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