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構建及政策建議

時間:2022-01-05 09:52:07

導語: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構建及政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構建及政策建議

摘要: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開始,作為國際貨幣體系的成員之一,人民幣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程度卻不符合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為了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有必要研究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和促進因子。論文將依據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因素,篩選出與人民幣國際化關聯度較高的指標,應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出能合理描述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指數。實證顯示構建出的指數符合經濟實際,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國際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構建;主成分分析

當前,隨著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參與度不斷加深,國內外匯率的動蕩,特別是貿易摩擦以及金融危機給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帶來了不利的沖擊,導致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路途崎嶇坎坷。在這樣的國情下,找到那些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顯著影響因素,并科學測度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顯得很有必要。鑒于此,論文參考眾多學者關于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再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選出最大程度上影響著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構建了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標體系,通過因子分析法構建出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以期為人民幣國際化未來的發展路徑提供理論參考。

一、文獻綜述

(一)國外學者研究

Thimann(2008)選取了經濟發展等15個經濟基本面指標和金融市場等方面16個相關指標,賦予這些指標適當的權重。根據實證結果,2006年美元的國際化指數為38.7,接著是歐元27.0,而人民幣只有1.3。Chen-yuan等(2012)采用因子分析法測算出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僅為0.12,與世界各國貨幣相比排名18,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與美元等主權貨幣的相比還處在相當低的水準。

(二)國內學者研究

國內率先進行人民幣國際化測度研究的是李瑤(2003),她依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三項因素,結合歷史數據測算出了2000年主要國際貨幣和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王莉、袁曉娜(2010)加進了國外資本占比指標,在13年經濟數據的基礎上,運用回歸得出:盡管人民幣在國際上受歡迎的程度逐年遞增,發展態勢良好,但總體來說,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仍然不如美元和歐元。李稻葵、劉霖林(2008)采取了三種測算方式計量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時,實證研究出一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幣值的穩定性對該國的主權貨幣國際化程度影響最為顯著。張英梅(2013)從貨幣三大職能角度出發,采取若干項對應經濟指標,用因子分析法對經濟數據分析,實證分析出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描繪出人民幣國際化的走勢。她的研究表明若要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必須保證匯率的穩定、以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以及成熟的國內金融市場。曹玉瑾(2014)指出,我國的經濟規模迅速擴大、金融市場日漸發達、幣值穩定性愈加,這些因素都促使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穩步上升,但人民幣若要成為國際主權貨幣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彭紅楓、譚小玉(2017)認為,一國貨幣能否成為國際貨幣,主要在于兩點,宏觀的經濟基本面因素決定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而金融發展水平等因素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次要影響因素。錢圓圓、沙文兵(2019)基于扣除本地需求法,研究得知:隨著經濟體系的增大以及人民幣的升值,會對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產生正向影響??偟膩碚f,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但鑒于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不高,研究是什么因素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以及合理去度量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是當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人民幣國際化指標體系構建

對貨幣國際化影響因素諸多,在對國內外現有研究文獻進行系統梳理后,本文從以下方面選取適當的指標,來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衡量因素:1.在貨幣價值穩定性方面,本文以CPI通脹率作為代理變量,邏輯上來說,貨幣價值越不穩定,對貨幣在全球范圍內的接受使用越不利。2.對于貨幣收益因素,本文以實際利率進行衡量,理論上實際利率越高,匯率升貶值率越大,越不利于提升貨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3.對于外貿投資因素,本文以進出口貿易總額占GDP比重來衡量貿易市場開放度,以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占GDP比重來衡量跨境投資規模。理論上,貿易市場開放度越高,跨境投資規模越大,越有利于提升貨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4.在宏觀經濟發展水平方面,本文采用國內生產總值的全球占比來描述。5.在金融市場發展方面,金融市場深度用國內私人信貸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衡量,金融市場發展程度以國內股票交易總量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衡量。金融市場發展得越完善,對貨幣國際化程度越有促進作用。6.在軍事力量發展程度方面,采用軍費開支占GDP比重表示軍事實力因素,軍事實力越強,對于貨幣在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擴大越有利。7.對于科技發展因素,本文選用科研支出占GDP的比重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來衡量科研水平。理論上,科研水平越高,對于貨幣在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擴大越有利。

三、實證分析

(一)適用性檢驗

為了避免選取的指標變量和數據不適合做主成分分析的情況,在實證分析測算指數之前要先進行主成分分析的適用性檢驗。檢測變量與變量關聯性大小的時候用的是KMO檢驗。當檢驗出KMO值較大時,代表著變量間關聯性強,關聯性越強,越接近于1。當KMO值在0.9到1之間時,選取的指標和數據最適合用主成分分析來進行實證,0.7到0.89意味著比較適合,大于0.6即可采用主成分分析。若KMO值低于0.5,那么該數據將不適合主成分分析法。檢驗選取的變量是否服從多元正態分布用的是巴特利特檢驗。適合做主成分分析的數據巴特利特檢驗量一般都較大,且在很高的水平上顯著。本文運用SPSS實證分析,適用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KMO檢驗結果比0.6大,說明KMO檢驗量支持采用主成分分析,且巴特利特檢驗量為較大,在很高的水平上顯著,進一步表明應采用主成分分析。變量提取度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表2可以觀測到,9個初始指標變量中,8個指標變量提取度都在0.8以上,比較接近于1,僅有1個指標變量提取了0.526,所以,在提取信息時,信息的損失率較少,大部分信息被很好地保留下來。

(二)主成分的選擇

通過SPSS軟件分析出的總方差解釋表,可以得出最終確定的主成分的數量。根據表3可以看到,前三個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且累計貢獻率之和超過了85%,而其余五個主成分特征值都小于1,累計貢獻率之后不超過13%。所以用前三個主成分代表所有的信息,信息保留度最高,最終計算的結果也最準確。

(三)提取主成分

我們可以通過成分矩陣計算得出主成分應得到的權重,本文用SPSS軟件得出的成分矩陣如表4所示:

(四)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測算

從總方差解釋表里,我們可以得到三個主成分各自的貢獻率,并作為他們的權重,結合成分矩陣的數據,代入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的計算公式:I=47.463%·F1+23.195%·F2+16.944%·F3計算主成分的加權之和,得到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我們將計算得到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進行處理,將1996年的指數設定為100,其余年份按比例相應調整,并繪制成走勢圖,如圖1所示:分析圖1發現,從數據覆蓋的年份來看,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呈現波動中上升的規律。首先,在1996年-2007年之間,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一直處于上升的態勢,且2007年增速最快,達到一個小高點,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為202.44。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又有所回落,因為當時的中國經濟各方面都受到金融危機較大的沖擊,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在危機下變得萎靡蕭條,最終人民幣國際化的倒退,下降到151.22。經歷了金融危機后,人民幣國際債券漸漸放開發行,在和境外的貿易中人民幣的結算率越來越高,人民幣國際化指數開始回彈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上漲,特別是2012年以來,一直到2015年持續以較快的速率增長,并在2015年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326.83。2015年之后又呈現出了走低的勢頭,在2018年達到低點之后又繼續開始上升。在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的上升下跌主要是由一些舉足輕重的事件帶來的。首先,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在2007年達到一個歷史極值,當年證券市場的交易量也實現了巨大的增長。人民幣國際債券也在同年7月于香港離岸證券交易市場首輪發行,各種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在2007年得到快速提升。但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也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負面沖擊,經濟增速放緩,金融市場蕭條等負面因素直接導致了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滑鐵盧。新年伊始,次貸危機的沖擊逐漸淡去,萬象復蘇,國內經濟經過休整重裝出發,向著更快的速度發展。在各方面的推動下,2015年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走到了歷史高點。受市場機制作用,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在2015年8月11日匯率改革之后大幅下降,不穩定的幣值使得人民幣的持有信心下降,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有所回落。同年12月IMF宣布人民幣成為SDR貨幣籃子成員之一,這一里程碑事件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最終保持了上漲的趨勢。

四、政策建議

目前,與美元、歐元相比,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論文針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升經濟實力

穩扎穩打發展國內經濟。攻破核心技術,打破技術封鎖,努力提升科技水平,促進經濟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從而展現我國的強盛國力。

(二)完善金融市場

建立健全國內金融市場監察機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創造穩定的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我國金融市場的規模效應,積極創新金融產品,開發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使得國內外投資主體被吸引到我國的金融市場中來。

(三)維持人民幣價值的穩定性

努力打造一個能夠穩定幣值的運行機制,引導非居民的貨幣持有偏好,提升非居民對人民幣的持有信心。調控宏觀經濟,保持通貨膨脹率始終處于低位,消除國內外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

作者:印鵬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