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淺析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05:29: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民幣升值淺析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民幣匯率問題論文
收藏到網摘:添加到百度搜藏收藏到雅虎收藏到QQ書簽收藏到新浪ViVi
淺析人民幣匯率問題是流星畢業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而的,淺析人民幣匯率問題是篇高質量的論文,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對您論文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淺析人民幣匯率問題為免費畢業論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
貨幣貶值有利于促進本國商品的出口,同時也有深刻的國際政治考慮。美日歐盟等國出于對本國政治經濟利益的考慮,近年來把矛頭直接對準中國的人民幣匯率。美國近年來的巨額貿易赤字已使其不堪重負,需要通過貶值來扭轉局面。美國通過美元貶值,既可以減輕外債負擔,每次美元貶值都可以大大減少其外債,又能刺激產品出口,轉嫁各種經濟危機。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后,美聯儲因擔憂信貸緊縮和經濟衰退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并大幅降低利率,導致美元對全球主要貨幣出現大幅貶值,也加大了人民幣被動升值壓力。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保持小幅穩定升值的趨勢,2008年年初以來升值加速,前5個月已經累計升值5.26%,美國、日本等國要求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中國在容許人民幣升值方面,已有所進展,但仍然需要進一步升值,以應付中國通脹持續上升。
中國經濟在1978-2007年間,年均增長率近10%。經濟增長速度位居世界之首。以人民幣為單位的名義GDP累積成倍增長,即使扣除通貨膨脹因素,中國實際GDP高過以美元為單位的名義GDP的增長的速度。2007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3718億美元,國際儲備資產繼續增長。2007年末,外匯儲備資產較上年末增加了4619億美元,達到15282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中國的速度加快,國際熱錢的炒作,使得國際游資預期人民幣升值。我國市場缺乏統一均衡,可貿易品價格相對于非貿易品價格上升較慢也加大了匯率的升值壓力。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淺析當前人民幣匯率
如何退出盯住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盯住美元匯率政策是我國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迫不得已的選擇,這種制度的弊端已經顯現,實現人民幣與美元脫鉤是一種必然。我們應當考慮在適當的時機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匯率制度進行調整,采取更加具有靈活性的匯率制度,增
(三)、匯率水平該如何確定?人民幣匯率低估了嗎?我們知道匯率就是國與國之間的貨幣比價。要確定一個國家的均衡匯率水平,不僅要弄清楚決定均衡匯率的因素是什么,還要運用有效的測算來出均衡匯率。決定一國匯率水平的因素是復雜的,從長期來看,決定一個國家均衡匯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該國體制優化、生產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但是從中短期來看,該國實施的財政政策、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國內外利差、資產價格、投機資本流動以及公眾預期、甚至上的博弈都會對匯率水平產生。我國自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經濟快速增長,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外匯儲備巨增,并且這種形勢將會在將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持續,人民幣均衡匯率長期升值是不可避免的。人民幣幣值低估,名義匯率偏離實際均衡匯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國內外專家學者看法比較一致。但爭論較多的是人民幣幣值低估的幅度到底是多少?人們用不同的方法測算的結果也大相徑庭。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的張斌(2003)運用單方程協整均衡匯率模型對我國均衡匯率進行了測算,認為1994—2001年均衡匯率累計升值了20.6%,平均每年升值2.6%。
(四)、我國以促進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否應當轉變?在過去20多年中,以出口導向和外商直接投資的戰略,對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增加就業功不可沒,但也給今后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帶來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中國對外開放度為20%以上,外貿依存度達到50%以上,經濟增長和就業已經越來越依賴出口。我們知道貿易的目的是通過參與國際分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社會福利水平。獲得貿易順差不應該是一個國家從事國際貿易的目的。通過低估人民幣幣值增加貿易順差,但我國的貿易條件卻惡化了。據經貿部的一份研究報告,1993—2000年中國整體貿易條件下降了13%。貿易條件越惡化,中國就必須出口越多的產品。而升值恐懼癥,正是我國目前這種尷尬處境的反映。同時,人民幣幣值低估還會扭曲資源在貿易部門和非貿易部門之間的配置和抑制技術創新的動力,不利于企業長期保持競爭力,對我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不利。因此,通過低估人民幣促進出口,不僅會減少社會福利,而且還會扭曲資源配置和抑制技術創新,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同時,我國每年吸引大量的直接投資,這樣雙順差使我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到2003年9月已達3839億美元,外匯儲備的風險也不斷增加。我們知道吸引直接投資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彌補國內儲蓄(資金)的不足;二是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對于我國來說,不存在國內儲蓄不足的問題,我國居民存款已逾10萬億人民幣。巨額儲蓄無法轉變成投資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存在著嚴重的金融壓抑,金融無效率。我們可以通過金融深化,提高金融效率來解決這一問題。目前各地竟相吸引外資,把吸引外資的多少作為政績,是極不正常的。有的為外資提供超國民待遇的優厚條件,與國內企業不平等競爭,已引起了不良的社會反響。尤其是國外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向我國轉移,嚴重污染了我國生態環境,對我國經濟發展盡貢獻為負。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吸引的直接投資存量約4000億美元左右,按照10%的匯報率算,每年將有400億美元的利潤匯出。現在他們大多數都以再投資的形式留在國內,一旦他們將利潤匯出,將對我國的金融造成巨大沖擊,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因此,我們必須轉變發展觀念,逐步放棄以出口導向和直接投資驅動的發展戰略,消除人民幣升值恐懼癥,盡早實現向平衡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過渡。
(五)、增強國民防范匯率風險意識!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同時又恰恰被人們所忽視的問題。人民幣升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大小,在某種意義上取決于人們防范匯率風險意識。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國在加入WTO前,全國人民都在喊“狼來了!”,但加入WTO一年多來,實際上“狼”并沒有來。因為我們做好了對付“狼”的準備。而今年春天,當人們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時,SARS這只“猛虎”卻攪亂中國,乃至世界的秩序,給人們身心造成嚴重傷害,給社會帶來巨大的震蕩,對經濟發展形成巨大沖擊。本文來自范文中國網。為什么?因為SARS來得出其不意!同樣,筆者認為只要我們提高防范匯率風險意識,做好防范匯率風險的準備,提高防范匯率風險能力,就可以大大減小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沖擊。令人遺憾的是,據筆者調查了解,人們防范匯率風險的意識非常薄弱!當問及人民幣升值對該企業又什么影響時,一些企業領導竟說人民幣不會升值,從未考慮過匯率波動的風險。這是非常危險的!我想這與我們輿論導向和強制結售匯制有關。我們輿論一直宣傳人民幣幣值保持穩定,同時,在現行的強制結售匯制下,企業不擁有外匯,企業所得外匯直接按照固定得比例兌換給國家,自己從未經歷過匯率波動得風險。那么人民幣匯率真的一直不變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從人民幣匯率的來看,匯率幾次變動也是巨大的。即使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嚴格固定匯率制度下,匯率也允許有±1%的浮動。其實人民幣現在只是對美元保持匯率不變,但對歐元、日元等其他貨幣每天不都在變動嗎?即使人民幣目前不升值,但是隨著我國資本項目對外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和浮動是一種必然,匯率風險是我們無法回避的現實。因此,筆者再次呼吁:加強防范匯率風險意識和防范匯率風險技術,已是刻不容緩!首先,在輿論導向上,要宣傳防范匯率風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外匯交易市場,為人們提供規避匯率風險的場所和工具。最后,企業管理者應當增強防范匯率風險的意識,學會運用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的技術。如果大家能夠作到有備無患,即使人民幣有限升值,也不會對我國經濟帶來嚴重影響。
人民幣匯率再一次考驗中華民族的智慧!我堅信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和高度負責的民族,她一定會為人民幣匯率求出一個最優均衡解,實現多方共贏,不斷推動世界經濟均衡向前發展!
主要:
人民幣匯率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人民幣匯率是最近爭論的熱點問題。本文對有關人民幣匯率爭論的觀點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綜述,把爭論的觀點歸納為三類:人民幣升值論、人民幣穩定論和增加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論(人民幣溫和升值論)。本文還就人民幣匯率爭論背后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升值;外匯儲備
前言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國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人民幣升值的內外壓力不斷升溫。國內外一些主流經濟學媒體、政府官員以及著名的經濟學家都紛紛加入到人民幣匯率的大討論之中,對人民幣是否應當升值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綜觀各方爭論觀點,主要有三種:人民幣升值論、人民幣穩定論和增加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論(人民幣溫和升值論)。
一、人民幣升值論
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較早言論,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上的文章《中國的廉價貨幣》;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經濟新聞》上的文章《對人民幣升值的期望—中國威脅論的升級》。其后,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在《中國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國向世界輸出通貨緊縮”的觀點,認為亞洲生產商在當今生產全球化的環境下,已經能夠影響世界商品的價格水平,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以低價輸出商品,對世界通貨緊縮的影響越來越大,是造成全球通貨緊縮的一個重要原因。接著不少亞洲國家尤其是日本政府官員開始在不同場合紛紛鼓噪,力促人民幣升值。2002年日本副財相黑田東彥(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全球性通貨再膨脹正當其時》;2003年2月22日,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國集團會議上向其他六國提交通過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幣升值。2003年3月2日,《日本經濟新聞》發表文章稱“中國向亞洲輸出了通貨緊縮”。同時,在歐美,健全美元聯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經濟學家畢格斯(BartonBiggs)、伯格斯坦(FredBergsten)、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芬里頓(EamonnFingleton)等以及美國財長斯諾、歐洲央行總裁德伊森貝赫和歐洲委員會主席普羅迪等均認為人民幣存在著嚴重低估,而且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另外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03年年度報告中,批評了亞洲國家不惜余力地阻止貨幣升值獲取外貿順差的行為。
人民幣匯率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人民幣匯率是最近爭論的熱點問題。本文對有關人民幣匯率爭論的觀點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綜述,把爭論的觀點歸納為三類:人民幣升值論、人民幣穩定論和增加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論(人民幣溫和升值論)。本文還就人民幣匯率爭論背后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升值;外匯儲備
前言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國內外輿論關注的焦點,人民幣升值的內外壓力不斷升溫。國內外一些主流經濟學媒體、政府官員以及著名的經濟學家都紛紛加入到人民幣匯率的大討論之中,對人民幣是否應當升值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綜觀各方爭論觀點,主要有三種:人民幣升值論、人民幣穩定論和增加人民幣匯率浮動彈性論(人民幣溫和升值論)。
一、人民幣升值論
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較早言論,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上的文章《中國的廉價貨幣》;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經濟新聞》上的文章《對人民幣升值的期望—中國威脅論的升級》。其后,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在《中國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國向世界輸出通貨緊縮”的觀點,認為亞洲生產商在當今生產全球化的環境下,已經能夠影響世界商品的價格水平,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以低價輸出商品,對世界通貨緊縮的影響越來越大,是造成全球通貨緊縮的一個重要原因。接著不少亞洲國家尤其是日本政府官員開始在不同場合紛紛鼓噪,力促人民幣升值。2002年日本副財相黑田東彥(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全球性通貨再膨脹正當其時》;2003年2月22日,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國集團會議上向其他六國提交通過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幣升值。2003年3月2日,《日本經濟新聞》發表文章稱“中國向亞洲輸出了通貨緊縮”。同時,在歐美,健全美元聯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經濟學家畢格斯(BartonBiggs)、伯格斯坦(FredBergsten)、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芬里頓(EamonnFingleton)等以及美國財長斯諾、歐洲央行總裁德伊森貝赫和歐洲委員會主席普羅迪等均認為人民幣存在著嚴重低估,而且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另外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03年年度報告中,批評了亞洲國家不惜余力地阻止貨幣升值獲取外貿順差的行為。
人民幣匯率問題試析論文
一、人民幣升值論
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較早言論,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上的文章《中國的廉價貨幣》;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經濟新聞》上的文章《對人民幣升值的期望—中國威脅論的升級》。其后,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在《中國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國向世界輸出通貨緊縮”的觀點,認為亞洲生產商在當今生產全球化的環境下,已經能夠影響世界商品的價格水平,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以低價輸出商品,對世界通貨緊縮的影響越來越大,是造成全球通貨緊縮的一個重要原因。接著不少亞洲國家尤其是日本政府官員開始在不同場合紛紛鼓噪,力促人民幣升值。2002年日本副財相黑田東彥(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全球性通貨再膨脹正當其時》;2003年2月22日,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國集團會議上向其他六國提交通過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幣升值。2003年3月2日,《日本經濟新聞》發表文章稱“中國向亞洲輸出了通貨緊縮”。同時,在歐美,健全美元聯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經濟學家畢格斯(BartonBiggs)、伯格斯坦(FredBergsten)、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芬里頓(EamonnFingleton)等以及美國財長斯諾、歐洲央行總裁德伊森貝赫和歐洲委員會主席普羅迪等均認為人民幣存在著嚴重低估,而且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另外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03年年度報告中,批評了亞洲國家不惜余力地阻止貨幣升值獲取外貿順差的行為。
主張人民幣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根本原因。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與世界經濟萎靡不振的強烈反差。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一蹶不振,持續低迷,給日本國內的就業和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隨著進入21世紀美國新經濟的破滅,美國經濟進出了衰退期,世界經濟走向了蕭條,全球籠罩在通貨緊縮。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好象黑夜中的一顆明珠,特別引人注目。他們認為是中國向世界輸出大量的廉價商品,是造成世界性通貨緊縮的主要原因。第二、持續的雙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是人民幣升值的直接理由。他們認為中國通過嚴重低估人民幣幣值,一方面提高出口競爭力,向世界大量輸出廉價商品,獲取貿易順差,另一方面憑借廉價勞動力吸引大量外資,拉動國內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巨額雙順差,是造成美國失業增加的原因。第三,他們還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有好處。人民幣升值可以減輕中國外債壓力,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來購買更多的進口產品,可以增加中國貨幣的吸引力,為國內經濟向制造高質量產品轉軌提供條件,以進一步加大中國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同時,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人們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減少投機資本的流入。
二、人民幣穩定論
針對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輿論,我國政府和國家高級領導多次在不同場合聲明,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安排是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金融監管水平和企業承受能力相適應的,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制度選擇;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政策是正確的,今后我國將繼續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同時也將在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本野村證券、蒙代爾(RobertMundell)、麥金農(RonaldMckinnon)、謝國忠等國際機構和學者以及國內學者李揚、張曙光、華民、干杏娣等都認為必須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人民幣升值百害而無一利。
他們反對人民幣升值,主張人民幣幣值穩定,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人民幣升值信號“失真”,人民幣匯率走勢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不存在被嚴重低估的問題。他們認為在雙順差的構成中,主要是資本、金融項目下的順差,對外貿易順差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外貿出口增加往往是由于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增加拉動。二是人民幣升值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他們認為人,首先民幣升值會造成出口順差減少,甚至會出現逆差,同時會提高勞動力成本,不利于吸引外資。經濟增長速度將由此而下降,并對就業產生巨大的壓力;其次人民幣一旦升值就會形成升值預期,升值預期將導致大量投機性資本流入,會對金融穩定造成沖擊,加大了中國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最后人民幣升值對國內外消費需求和國內投資具有抑制作用,將導致通貨緊縮惡化,甚至會步日本后塵,陷入長期通貨緊縮的困境等。三是中國匯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貨緊縮的根源,不能夸大中國通貨緊縮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因此人民幣升值不是解決全球性通貨緊縮的靈丹妙藥。另外有的學者(如徐明棋)還認為主張人民幣升值,是西方國家想搞跨中國經濟的陰謀詭計。
證券工薪階層投資分析論文
[摘要]文章對各類證券品種的特點及證券投資的風險進行分析,研究工薪階層進行證券投資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工薪階層;證券投資;投資策略
工薪階層是以較為固定的勞動報酬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經濟群體。論文隨著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場發展的成熟,作為社會經濟群體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階層有了投資證券的經濟條件和現實需求。因此,基于各類證券品種的特點和證券投資的風險分析,研究工薪階層的證券投資具體策略問題,對于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和工薪階層資產的增值都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一、工薪階層證券投資的經濟條件
(一)工薪階層的收入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薪階層的收入逐年增加。據統計,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超過8%,工薪階層繳納個人所得稅占個人所得稅總額的65%。以北京市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萬元以上的共有74.95萬人,占到工薪項目納稅人數的10.5%。“工薪階層都是低收入者”的觀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階層的抗風險能力同步增強,具備了進行證券投資的經濟條件。
工薪階層證券投資分析畢業論文
[摘要]文章對各類證券品種的特點及證券投資的風險進行分析,研究工薪階層進行證券投資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工薪階層;證券投資;投資策略
工薪階層是以較為固定的勞動報酬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經濟群體。論文隨著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場發展的成熟,作為社會經濟群體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階層有了投資證券的經濟條件和現實需求。因此,基于各類證券品種的特點和證券投資的風險分析,研究工薪階層的證券投資具體策略問題,對于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和工薪階層資產的增值都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一、工薪階層證券投資的經濟條件
(一)工薪階層的收入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薪階層的收入逐年增加。據統計,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超過8%,工薪階層繳納個人所得稅占個人所得稅總額的65%。以北京市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萬元以上的共有74.95萬人,占到工薪項目納稅人數的10.5%。“工薪階層都是低收入者”的觀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階層的抗風險能力同步增強,具備了進行證券投資的經濟條件。
工薪階層證券投資分析論文
一、工薪階層證券投資的經濟條件
(一)工薪階層的收入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薪階層的收入逐年增加。據統計,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超過8%,工薪階層繳納個人所得稅占個人所得稅總額的65%。以北京市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萬元以上的共有74.95萬人,占到工薪項目納稅人數的10.5%。“工薪階層都是低收入者”的觀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階層的抗風險能力同步增強,具備了進行證券投資的經濟條件。
(二)工薪階層的理財現狀
2005年底,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高達28.72萬億元,增速為18.95%,遠遠超過國內生產總值9.9%的增速,其中城鄉居民的儲蓄余額也劇增到14.11萬億元。高儲蓄的現狀直觀反映了當前工薪階層仍以儲蓄為理財的主要方式,但是儲蓄的低利率使之無法為工薪階層帶來較高的收益。大量調查表明,工薪階層已經不滿足于單一儲蓄的理財現狀。然而,工薪階層的特點使其無力進行大額的房產或實業投資,對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不熟悉、投資專業知識相對缺乏也將他們擋在證券投資的大門之外。
二、工薪階層證券投資的主要產品
工薪階層證券投資分析論文
一、工薪階層證券投資的經濟條件
(一)工薪階層的收入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薪階層的收入逐年增加。據統計,2005年我國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超過8%,工薪階層繳納個人所得稅占個人所得稅總額的65%。以北京市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萬元以上的共有74.95萬人,占到工薪項目納稅人數的10.5%。“工薪階層都是低收入者”的觀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階層的抗風險能力同步增強,具備了進行證券投資的經濟條件。
(二)工薪階層的理財現狀
2005年底,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高達28.72萬億元,增速為18.95%,遠遠超過國內生產總值9.9%的增速,其中城鄉居民的儲蓄余額也劇增到14.11萬億元。高儲蓄的現狀直觀反映了當前工薪階層仍以儲蓄為理財的主要方式,但是儲蓄的低利率使之無法為工薪階層帶來較高的收益。大量調查表明,工薪階層已經不滿足于單一儲蓄的理財現狀。然而,工薪階層的特點使其無力進行大額的房產或實業投資,對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不熟悉、投資專業知識相對缺乏也將他們擋在證券投資的大門之外。
二、工薪階層證券投資的主要產品
我國房地產價格攀升論文
[摘要]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是事關民生的重要產業;房地產安全直接關系著國家金融安全和宏觀經濟的安全。我國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危害經濟持續的發展,其上漲原因主要有:供求矛盾逐步凸顯;開發商違規囤地行為擾亂了正常的市場平衡;經濟適用房所占比例極小,無法影響供給、平抑房價;流動性過剩下的被動投機;戶籍制度間接推動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對于調整我國房地產價格的對策與建議是:調整開發投資結構,增加低價位住房供應;控制開發成本,降低房地產企業的期望利潤;加大對房地產價格的檢查與監管力度,維護市場正常的價格秩序。
[關鍵詞]房地產價格;現狀;原因分析;對策建議
一、我國房地產價格攀升的現狀從1998年到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84402.3億元增長到209406.8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增長9.2%;同期我國的城市化率由33.35%提高到43.9%,每年約增加1.3個百分點。從居民購買力來看,1998論文年到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425.1元增加到11759.5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8.9%。但是收入的增長速度,不足于支撐目前日益高漲的房價,房價的過快上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短期炒作行為。特別是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寧波等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國內的民間資金以及國際游資紛紛進入房地產市場。而投機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推動了房價的繼續上揚,形成了投機與房價上漲相互推動的惡性循環。2007年8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的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今年以來,中國住房需求持續旺盛,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加快增長,但供需關系仍趨緊張,房地產價格又出現了加快上漲的勢頭,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漲幅依然較高。報告指出,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9887億元,同比增長28.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2.6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房完成投資增長30.8%,占開發投資總量的70.3%,較2006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房屋竣工增速低于房屋銷售增速,住宅空置面積有所下降。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1.5%;房屋竣工面積1.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1.1%。房屋銷售價格漲幅有所回升,部分城市房價漲幅較高。6月份,70個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1%,漲幅比上月高0.7個百分點。其中,深圳、北京等城市上漲較快。深圳已連續17個月同比漲幅超過10%,其中2007年6月份達15.9%;北京已連續14個月同比漲幅超過8%,其中6月份達9.5%。我國平均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房地產價格的持續快速上漲,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也成為影響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個不穩定因素。本文的目的是針對泡沫經濟的產生環境和泡沫經濟的產生機理展開研究,找出中國房地產價格上漲的真實原因。
二、房地產價格攀升的原因分析
大規模的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中國的房地產是否是泡沫已成為經濟學家們討論的焦點。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嚴重地打擊了其經濟,造成了其近十年的經濟衰退。國內的許多經濟研究者都以日本房地產泡沫為參照作了大量的對比研究,并得出了有價值的結論。但是,日本房地產發展有其特殊的一面,它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經濟形勢下產生的。日本泡沫經濟的背景和環境與我國經濟現狀有很大的區別,中國房地產不會出現類似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只有了解中國房地產價格上升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效地采用相關政策來指導房地產行業的正確發展。我國當前房地產價格上升的原因主要有:
(一)供求矛盾逐步凸顯是房價上漲的內在原因1.政府為主導的運作體制導致房地產供給的不足。因土地供應量減少而導致供求矛盾逐步凸顯是房價上漲的直接原因。市場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需求增加并且供給減少時會造成價格的上漲。我國房地產市場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而是以政府為主導的運作體制。土地的國家所有,使土地供應完全處于國家壟斷狀態,土地的相對供給不足,必然造成價格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