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應對機制論文

時間:2022-04-15 10:42:00

導語:外貿企業應對機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貿企業應對機制論文

[摘要]每一次世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都會伴隨某些突發性的不可預測的非周期性波動??梢哉f經濟波動就是周期波動與非周期波動的復雜重組,對非周期波動風險的不確定性,政府和企業應給予高度的重視,本文著重探討我國外貿企業在面臨次貸危機非周期性波動的應對機制

[關鍵詞]經濟周期非周期性相關性GDP增長率

一、世界經濟非周期性波動對周期性波動的影響

我們以GDP的增長率作為衡量世界經濟周期波動的指標分析問題,主要的采用世界總體GDP的增長率,以及中、美、歐盟的GDP增長率,為了便于和世界其他國家進行比較研究,我們估且將世界經濟的周期也按照我國的周期劃分標準進行。在這里我們主要考察我國經濟周期的兩個周期階段(1980年~2001年,2002年至今)。

注:數據來源與統計局官方網站(其中2008年為IMF預測數據)

可以看出,世界經濟GDP是呈現出上升的趨勢的,但如前述,非周期波動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如2001年美國網絡泡沫經濟危機,世界經濟GDP增長率由2000年的4.8%下降到2.5%,美國經濟出現了最大幅度的下滑,由3.7%降到0.8%。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美國大量投資銀行破產和一系列銀行的國有化,歐洲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出現大量資產價格扭曲,冰島、巴基斯坦等出現國家危機。這些事件都說明:經濟周期性波動中非周期性波動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按照IMF給出的預測,中國09年的GDP增長率可能會在9.6%。

二、經濟周期與非周期波動下的世界經濟相關性分析

1.世界各經濟(國家)體的相關性分析

注: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從相關系數的結果來看:在改革初,由于我國經濟開放程度和經濟政策的滯后效應,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關性不是很大。2002年以后,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相關系數高達0.7019,與歐盟之間的相關性達到了0.5772,我們與美國的經濟相關性也呈現出增長的趨勢。2001年以前美國對歐盟經濟的依賴性比較大,2002年以后呈下降趨勢,但對世界經濟的依賴性卻在增加。同一時期中國與歐盟經濟的相關性在增強,總之,各經濟體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并且在不斷地轉移和變化。

2.我國外貿依存度分析和外貿市場結構分析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經濟區域體的發展,世界經濟的緊密性越來越強。我國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從2001年的5096.5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億,增長了4倍,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也由2001年的43.96%增加到2007年的67.1%。我國主要的貿易體還是亞洲市場,其次是歐洲和美國市場。這幾年里除了歐洲市場的貿易市場結構基本保持不變,我國對日本和美國和亞洲市場的貿易市場結構都出現了下浮,尤其是次貸危機后,2007年一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市場就下降了1.9%,對日本也下降1.1%。

三、我國外貿企業應對非周期性事件的機制

1.政府應建立應對非周期性波動預警機制

對于每一次非周期性波動,企業的靈敏度明顯落后于政府,所以政府要根據世界經濟形式的不斷變化,提供給企業準確、豐富的商業信息,同時政府應建立應對非周期性波動預警機制和指標防范體系,爭取做到建立事前防范、發生時建立合理的處理機制、事后有效治理機制,發揮政府應對危機的宏觀調空作用。

2.完善對外貿易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和制度建設

對外貿易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我們主要從兩方面進行:第一:切實有效地發揮中國進出口銀行政策性功能,積極配合國家宏觀產業和外貿政策,擴大出口信貸業務規模,發展進口信貸。第二:加強中小企業制度和法制建設、創立和發展信用制度、完善企業稅收制度的建設。

3.開拓多元化的對外貿易市場結構

從圖三中我們可以看出,外貿市場出口結構中我國對美國和日本的市場結構比例呈現下滑的趨勢,對歐美基本保持平穩,但也出現下降的趨勢,所以我們的外貿市場結構應該發展多元化,以防止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成馬凌霄:金融危機理論研究及其給我國金融安全的啟示[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6(4)

[2]劉莉亞:新興市場國家(地區)金融危機理論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