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分析論文

時間:2022-04-15 10:50:00

導語: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分析論文

[摘要]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作為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之一,能夠快速推動國際結算業務發展,具有風險小、收益高的特點。本文分析了國內商業銀行在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時遇到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國際貿易融資問題對策

一、引言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是商業銀行增加客戶來源、提高國際業務經營收益、擴大利潤規模的重要手段,它與國際貿易、國際結算緊密相連,一方面,可以滿足進出口商在國際貿易中對流動資金的需求,促進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也推動了銀行其他業務的發展。

國際貿易融資起源于公元7世紀至8世紀的地中海東部地區。到了12世紀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在交易中已經使用了“兌換證書”形式的票據。20世紀70年代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浮動匯率制代替固定利率制,各國逐漸開放金融市場。國際貿易融資的需求越來越大,福費廷、國際保理等創新國際貿易融資工具也應運而生。

二、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2007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已達到21738.3億美元,且參與國際貿易的企業數量和交易量巨大,這就為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各商業銀行貿易融資業務量的增長,貿易融資風險也在不斷積累,就在受到東南亞金融危機影響的同時,業務粗放增長中隱藏的風險顯現出來,1997年和1998年形成了大量的信用證墊款圈。當前我國內資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與外資銀行相比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風險意識淡薄,風險控制能力差。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性認識較為膚淺,錯誤地認為國際貿易融資不需要動用實際資金,只需出借單據或開出信用證就可以從客戶賺取手續費和融資利息,是零風險業務,這直接導致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證墊款形成的銀行不良資產。缺乏規范的盡職要求和獨立的調查評價機制以及必要的風險防范機制,沒有有效手段降低已生成風險。

2.國際貿易融資方式單一,缺乏創新。基本上仍然是以傳統的融資方式為主,品種少且功能單一。新產品少有推出,業務操作模式基本維持原樣,融資產品主要集中于進出口押匯、打包貸款、票據融資等傳統形式,而對保理、福費廷等新興符合市場需求的貿易融資方式卻還應用的不多。

3.法律制度缺失,貿易政策不完善。貿易融資所涉及到的法律關系遠比傳統的信貸法律關系復雜,但與相比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涉及貿易融資的法律還不夠完善,立法明顯滯后于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在維護自己利益時會遇到法律盲區,無法有效依靠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4.營銷手段落后,對象過于集中。國內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營銷過程中手段單一,往往以贈送禮品作為營銷成功的主要手段。融資貸款主要集中于大型國企,而對占進出口總額近半數的中小型外貿企業卻很少提供貿易融資服務。

5.缺乏專業素質人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涉及國際金融票據的開設和國外各種票據的審核查驗等,這就要求銀行人員擁有豐富的財務知識、法律知識,以及良好的外語水平。由于國內該項業務起步較晚且發展緩慢,現有員工遠遠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

三、對策建議

1.提高風險意識,建立風險轉移機制。改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性。建立科學的風險防范體系,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實行審貸分離制度,建立客戶信用分析體系制定信用等級標準,防止欺詐風險發生。也可以嘗試建立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作轉移風險的模式。

2.提高創新能力。借鑒外資銀行的先進經驗,在組織結構、金融產品、業務技巧和經營管理方面積極主動引進和吸收國際銀行業的創新成果。推動二級市場、保險市場的健康穩定運行也是促進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向多樣化、全面發展的有力保障。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或機構,掌握國際市場最新動向,及時調整業務模式,開發新品種,可以實行個性化服務為特定客戶量身定制貿易融資服務。

3.完善法律制度建設。對外,要深入學習研究涉及貿易融資的專門性的國際公約,例如UCP500等國際慣例性的法律文書,避免和有效解決爭端。對內,政府要盡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機制,嚴格依法行事。對涉及國際貿易融資的國際金融票據、物權抵押、擔保、信托票據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落實交易各方責任。加強與國外法律主體的聯系,商業銀行也應加強內部制度建設,使合同能夠發揮融資業務的法律風險事前防范功能。

4.拓寬營銷渠道、目標客戶多元化。內資銀行與外資銀行的差距在短期內還不能完全消除,所以內資銀行要增強營銷能力以彌補產品的差距。轉變思路,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改變原有只關注企業規模和盈利能力的模式,以標的業務的盈利能力和交易對象信譽為參考對象,嚴格控制交易流程以項目收益為還款來源開展融資。

5.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設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挑選高素質人才,避免任人為親,淘汰掉不合格人選。重視在職培訓,使員工能夠了解到最新貿易融資動態。同時要重視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防止出現內部人控制等現象。

參考文獻:

[1]賽學軍: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問題及對策[J].浙江金融,2007,(05)

[2]姜學軍: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及風險控制[D].東北財經大學,2003

[3]王才舉:淺論國際貿易融資[D].東北財經大學,2005

[4]孫磊:加快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05

[5]孫海來:我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創新的現狀及策略選擇[D].安徽大學,2007

[6]王經平: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五大障礙.中國外匯管理2001,(5)